正文 第94章 附錄3(1 / 3)

第65題

(1)門隆則峰(7175米)

(2)韓熀,生於723年,卒於787年,唐代畫家,長安(今陝西西安)

人。他在政治上要求國家統一。曾參與平定藩鎮叛亂的鬥爭。他工書法,草書得張旭筆法。他擅長人物及農村風俗風景,描繪牛、羊、驢等動物尤佳。存世作品有《五牛圖》、《文苑圖;著作有《宣和畫譜》。

(3)《五牛圖》的畫麵,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其貌,姿態各異。一頭俯首吃草,一頭翹首前仰,一頭回首舐舌,一頭緩步前行,一頭在荊棵蹭癢。整個畫麵,在最後右側有一棵小樹;除了這棵小樹,別無其它襯景,因此,每頭牛都可以獨立成章。畫家通過它們各自不同的麵貌、姿態,表現了它們不同的性情:活潑的、沉靜的、愛喧鬧的、膽怯怪癖的等。在技巧語彙的表現上,作者更是獨具匠心。作者選擇了粗壯有力的具有塊麵感的線條,去表現牛的強壯、有力、沉靜、行動遲緩等。《五牛圖》一問世,便成為收藏熱點。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五牛圖》流入國外。1950年,《五牛圖》在香港拍賣,周恩來總理指示有關部門,以六萬港元買回並修複;現存於故宮博物院。

(4)曹雪芹,中國清代偉大的文學家,祖籍河北唐山,大約生於1724年,卒於1763年。他在富貴榮華中長大。他的高祖因隨清兵入關有功,被受官職,也因此成為當時財勢熏天的“百年望族”。雍正初年,由於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牽連,曹家遭受多次打擊,家道從此日漸衰弱。這一轉變,使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更清醒地認識了社會製度的實質,之後,他生活一貧如洗。它能詩繪畫,擅長寫作,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專心致誌地從事小說《紅樓夢》的創作與修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出了這部把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推向巔峰的文學巨著。

(5)高鶚和程偉元。高鶚,祖籍鐵嶺(今屬遼寧)大約生於1738

年,卒於1815年,清代文學家。清初,先世居住北京。一般認為,《紅樓夢》後四十回,是高鶚和程偉元共同續成。(也有的認為是高鶚續成)。

程偉元,江蘇蘇州人,大約生於1745年,卒於1818年。乾隆後期,在京花數年之久,搜羅《紅樓夢》的殘稿遺篇,並邀友人高鶚共同承擔“細加厘剔,截長補短,炒成全部”的編務工作,三印《紅樓夢》。高鶚和程偉元是紅學的功臣。他們對《紅樓夢》的傳播與研究,有重大意義。

(6)《紅樓夢》前80回,為曹雪芹所著;後四十回,為高鶚和程偉元整理。它的原名是《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作者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中的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滅亡的曆史為暗線,對當時的社會現實: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製度,以及封建統治思想,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必將走向滅亡的趨勢,並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主張和理想。

(7)王立平(1941年—)男,滿族,吉林省長春市人,1965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係,從事知識產權工作多年,國家一級作曲,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作品有:1.記錄電影音樂,《潛海姑娘》等;2.故事片音樂,《少林寺》等;3.電視片音樂,《哈爾濱的夏天》等;4.電視連續劇音樂,《紅樓夢》等;5.話劇、廣播劇音樂,《未來在召喚》等;6.歌曲,《太陽島上》、《牧羊曲》、《大海啊故鄉》等。

電視劇《紅樓夢》的音樂,在王立平的人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為譜寫全劇音樂,耗費了四年半的時間;為了尋找隻屬於《紅樓夢》的音符,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艱辛的了勞動。對曹雪芹的《紅樓夢》,他說:“我自己的體會是‘一朝入夢,終生不醒’。我非常喜歡這部作品,很小的時候就讀過,但未讀懂……而真正讀懂曹雪芹在每個人物背後所透出的文化與思想,並深深為之感動,是在經曆了挫折和磨難,對人世間悲歡離合有了切身的感受之後。”那時候的王立平,才30多歲,就萌發了寫一部《紅樓夢》音樂的念頭。1982年,他如願以償,獲得了跟曹雪芹的《紅樓夢》用音樂結緣的機會。

在翻閱了《紅樓夢》的所有版本之後,他確定了音樂的基調——“滿腔惆悵,無限感慨”。《紅樓夢》主題歌的確定,他也經過了反複思考和仔細推敲,最後確定《枉凝眉》作為主題歌。他說:“寫出好的音樂當然需要精準的技術,但最重要的還是用心去感受,隻有在感情的刻畫上細致入微,才能通過音樂使人物的內心刻畫入木三分。”他說:《葬花吟》的創作耗時一年零九個月,是寫得最苦的一首。他還說:我最喜歡的音樂是《紅樓夢》已經傾其所有。以後不會再譜寫《紅樓夢》了。為了《紅樓夢》,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二十多年過去了,《紅樓夢》的音樂,已經成為王立平留給人們的經典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