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思想源遠流長,而美學作為理論化係統化的學科出現,卻隻有近兩個半世紀的曆史。兩千多年前的老子、孔子、孟子、荀子、陸機、劉勰等等,都在自己的著作中涉及過美學問題。西方的柏拉圖、亞裏斯多德、賀拉斯、普洛丁、狄德羅、布瓦羅等等,也都在自己的著作中涉及過美學問題。1750年,普魯士哈列大學的鮑姆嘉通教授,以《埃斯特惕爾》的書名出版《美學》第一卷,他把“埃斯特惕爾”研究的對象界定為感性認識的科學。顯然,“埃斯特惕爾”研究的對象和範圍比我們今天研究的美學對象和範圍要廣泛的多。然而,鮑姆嘉通及其後繼者卻從此開始了對美學問題的專門研究。鮑姆嘉通首先提出了美學,因此,他被稱為“美學之父”。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的形成是美學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變革。馬克思認為:勞動創造了美,創造了藝術,創造了人們的審美能力。今天,美學研究的對象,一直沒有取得一致的意見。但從總的來看,美學研究的對象可以確定為:美的存在、美的構成及其發展規律。美學研究的內容較為廣泛。學習美學對研究音樂、繪畫、雕塑、文學、電影、戲劇、建築、人體、人的心理、行為、語言等都是大有好處的。毛澤東曾說:文學藝術的美是高於生活美的。馬克思說:人善於依照任何物種的尺度來生產,並且到處善於對對象使用適當的尺度;因此,人也是按照美的規律來造成東西的。
不論生產物質產品還是精神產品,所有的勞動者和工作者都是按照美的尺度來生產。當然,我們的文章家、文學家,以及一切愛好寫作的同誌們和青年朋友們也不例外。不管你意識到還是沒意識到,不管你有意還是無意,也都是按照美的尺度來進行寫作的。
許多著名的文章家、文學家,以及愛好寫作的朋友們,把自己的文章或作品改了又改:這不僅是指字、詞、句修改,還指段落修改,甚至主題思想修改。有些作者推翻原來的構思,撕碎或燒毀原來的文稿,重新寫作。把不好的字、詞、句、段、主題改好了,把不好的文章或作品改好了。從美學角度來說,就是把不好的字、詞、句、段、主題改美了,把不好的文章或作品改美了。
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應該自覺地熔鑄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的美學觀。因此,我們在寫文章或搞創作的時候,在能動地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生活美和自然美的時候,把自己的無產階級的美學理想,美學願望,美學要求,美學主張,也就不由自主地順暢自然地貫穿到和滲透到所寫的文章或作品中去了。實際上,我們這種美學思想或審美意識,對文章或作品的材料、主題、語言、結構、表現方法、藝術技巧,等等,均起到了強有力的製約作用。
按照漢語詞典解釋,技法就是技巧和方法。我們這裏說的技巧和方法包括了寫作書上講到的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的各個方麵的理論、條文、原則等。因此,技法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既有思想方麵的,如材料、主題、語言、結構等,也有藝術形式方麵的,如描寫、敘述、議論、抒情、修辭等,還包括想象、聯想、線索、剪裁、截取、文眼、意境、詩意、感受、角度、寓意、開拓、延宕,等等。實際上,這藝術形式方麵的也受到了作者思想的支配和約束。這些技巧和方法無一不在作者的美學思想控製下進行運營和運作。當作者在寫作時,將這些技法達到運用自如、爐火純青、舉重若輕、熟能生巧的地步,也就從寫作的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了。
既然是漫話,筆者就不拘形式地隨意而論。說實話,這隨意而論,也不是漫天刷漿糊,而是有據可循。這個據就是知識和例文。筆者在知識和例文這兩個方麵,都加“大”了一點,加“高”了一點,加“寬”了一點,加“厚”了一點,目的是開拓讀者的思路和視野,不知筆者的這個目的能達到否?
本書的寫作思想是這樣的:每一個藝術技巧下麵,都有幾個部分:一部分是“例文閱讀”、“簡析課文”、“美學思想”,另一部分是“名人名言及其他”、“暢想裂變與悟語流瀉”。若前一部分是“點”,那後一部分就是“麵”。筆者采取了“點”和“麵”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能使筆者的思路開闊,做到了大上大下、大開大合、大收大放、大縱大橫。在行文中,使平淡樸實的描述美與熱情奔放的抒情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社會的現實美和自然美與理想的遠大美和崇高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星球的燦爛美和輝煌美與高山的巍峨美和蒼翠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一幅傑出的經典的繪畫的流傳美與一支優秀的經典的歌曲的傳唱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一朵小花的豔麗美和多姿美與一棵樹木的繁茂美和滄桑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些行文中的事物,能給讀者以極大的想象和聯想,能給讀者以豐富的知識和認知。從美學角度來說,能使讀者獲得了審美認識、審美感受、審美趣味、審美享受。
1993年,筆者從本書手稿中抽出部分文章,放入筆者主編的《作文技法100例》一書,此書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後來,筆者把抽走的部分文章又放入本書手稿,並重新進行策劃、設計、增刪、安排,形成了現在的《寫作技法美學漫話》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