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創業融資過程的本質
創業融資過程實質上是一種資源配置過程,其形式體現為資金供求的匹配。企業融資的基本目的是滿足其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但在不同類型的企業和各成長階段,企業的性質及其麵臨的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存在著較大差異,對資本的需求表現出不同的規模、結構、風險和成本特征,也就需要不同的融資方式。
創業企業自身的特征決定了其在融資過程中與傳統企業的不盡相同之處。由於創業企業多數是處於發育成長早期的新生企業,與規模較大的和發育較成熟的企業相比,存在客觀上的信息不對稱和主觀上的知識積累不足,處於相對劣勢,主要體現在創立時間短,規模小,信息擁有量少,信用記錄缺失。低信息透明度必然會帶來投資決策和管理上較大的盲目性;信用記錄的缺失與地位規模的弱小導致了創業企業在融資市場資本與信貸的“雙缺口”。
創業企業成長的高度不確定性影響到投資者提供資金的意願、給予信用的願望以及管理者的決策;還會影響投資的時機選擇,投資者會在創業企業創立階段就注入全部資本還是應分階段注入資本之間做出選擇。同時,作為資金需求方的創業企業與資金供給方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可能產生“道德風險”,使得資金供給方往往需要更嚴格的監控機製以掌控其貸出資金的運用情況。但由於監控成本較高,在加工處理信息方麵也會遇到困難,因而限製了信息的有用性,也限製了其向創業企業,哪怕是一些擁有較大可行性和較高報酬率的投資項目的創業企業借出資金。
總體來講,創業企業與大企業在融資問題上由於它們與資金供給方之間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對稱導致了其融資方式的差異。因此,解決創業融資問題的實質就是要找到適用於創業企業融資需求特征並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的融資方式或手段,以提高創業企業融資能力。創業企業在融資需求上也有別於其他企業。
1.融資市場化 企業創業初期,自我積累的資金有限,不可能滿足技術創新的高投入需求,必須從外部市場進行廣泛的融資。
2.融資多元化 為了滿足技術創新的融資需求,創業企業需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完善的融資體係。
3.融資組合化 創業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產生於研究與開發活動的不確定性。這種風險的初始值最大,隨著技術創新各階段的依次順利發展而逐漸減少。在一個技術創新過程中技術風險和投資風險的最大值分別出現在創新過程的初期和中前期,中後期的風險逐步減少。根據技術創新風險收益的階段性特征,創業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應當實施有效的組合,合理、有效的融資組合不但能夠分散、轉移風險,而且能夠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債務負擔。
4.融資社會化 融資社會化是指創業企業的融資需要社會各方麵的力量,特別是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扶持。
由此可見,無論是創業企業處於開創、成長、成熟的哪個階段,創業融資都是創業者麵臨的主要問題之一,要想使創業企業存活並且發展起來,就必然要解決好創業企業的融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