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個情報人員是永遠無法和政府對抗的,這也注定了他們的不幸。這些叛逆的情報人員往往會遭到政府的逮捕,在牢獄裏度過他們的後半生。
第九節 在刀鋒中行走的情報人員
情報人員的生涯充滿矛盾和鬥爭,他們是用一種生活掩護另一種生活,從一種生活背叛到另一種生活的過程。從這個身份到那個身份,兩個身份都不能作為和別人維持正常親密關係的基礎。
因為情報人員們有著不同身份,必須隨著穿梭於不同生活間,也就意味著必須隨時拋棄掉任何真摯、穩固的感情聯係。雖然自己隨時將自己的生命付諸於國家,但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依然被大家所津津樂道。在這裏,FBI為你講述雙重情報人員瑪葛莉莎·奇亞屈葉德·茱拉在刀鋒中行走的故事。
1945年10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荷蘭一家報紙公開披露:從1942年3月至1944年4月,英國情報部門故意使數十名荷蘭情報人員犧牲於德國人精心設計的“北極行動”中,以迷惑希特勒和他的高級將領,使他們相信盟軍會在荷蘭登陸。消息一出,荷蘭群情激憤,荷蘭議會更是向英國政府提出公開指責和進行事件調查的要求。幾十年來,“北極行動”之謎一直讓英荷兩國糾纏不清,成為“二戰”中一個難解的謎團。
一名荷蘭籍女子名字叫瑪葛莉莎·奇亞屈葉德·茱拉,她1873年出生在荷蘭弗立斯蘭州。她曾是當地夜總會的一位豔名四噪的紅舞女,風靡歐洲。後來,命運之神令她成為一名雙重情報人員,“一戰”時期被她勾引的德法軍隊中的高級軍官不在少數。她將情報交替互換送給對方,使雙方造成慘重的損失。1917年她的行動終被法國情報部門察覺,並在倫敦把她逮捕,押返法國後不久在巴黎郊區的溫森尼村將之處決。
1996年荷蘭政府突然宣布了一項新的措施,在瑪葛莉莎家鄉為她籌建一個紀念堂,徹底恢複了她的名譽。紀念堂的負責人解釋說:瑪葛莉莎利用她的雙重身份周旋於德法兩國,暗地裏為荷蘭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她為了使自己對國家有所建樹,不惜忍辱負重,獻出了個人的一切。
戰爭時期的情報人員特務活動,易於引起人們的警覺。但在和平時期人們往往忽略了仍然存在著的情報人員反情報人員鬥爭,更不理解這種鬥爭的尖銳、激烈程度有時甚至超過了戰爭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迄今雖未發生全球大戰,但國際形勢動蕩多變,地區性的衝突和戰爭不斷發生。正是在這段時期中產生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情報人員情報組織,花費了最多的秘密活動經費,使用空前複雜詭秘的情報人員手段進行從情報、心戰、策反到政治顛覆、準軍事行動等各式各樣的破壞活動。
而對於和平年代的情報人員來說,他們的職業生涯也會因和平的延續而延長,甚至有可能在情報人員之路上徘徊一生。徘徊的代價是慘重的,不少人為此耗費了大半生的光陰,更有人在環境的蠱惑下發生了意誌的動搖,他們甘願冒著身敗名裂的危險踏上了一條歧路。
據《每日電訊報》《獨立報》等媒體報道,在英國情報人員史上,許多重要機構的官員淪為國外情報部門的情報人員大部分被美色所誘惑。但是,英國國家檔案館最新解密的一份文件顯示,對於1971年被捕的英國海軍上尉大衛·賓格哈姆來說,他為前蘇聯充當情報人員的動機卻有些非同尋常——由於老婆酷愛賭博揮霍無度,他不得不當情報人員給老婆還債。
20世紀60年代末期,大衛·賓格哈姆是一名海軍潛艇和護衛艦的聲納專家。由於工作需要,他可以自由接觸那些屬於高度機密級別的英國核武器文件。大衛·賓格哈姆的情報人員行為一直無人察覺,直到有一次當他試圖從樸次茅斯市的上司那裏搞“獨家情報”時,才“東窗事發”。1971年8月被捕之後,大衛·賓格哈姆將自己的情報人員行為向英國情報機構統統招供,希望能得到組織上的從輕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