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床後,M覺得該是發作的時候了,頓時怒火直冒地說:“你以為你眼前是跟誰睡在一起?我是M,沒有良心的騙子。平日在家裏的時候,卻隻見你軟弱疲乏,一點勁兒都沒有。”
D先生說道:“我親愛的寶貝呀,別生氣,是我。”
M聽見他這麼說,又聽得是他的口音,愣住了,他想反抗,但是又不想把事情鬧大,被丈夫知道的話,丈夫肯定不會原諒自己。M很痛苦,也很迷茫,這個時候她才醒悟都是嫉妒惹的禍。
D先生典型的利用女人的嫉妒心進行欺詐的行為,生活中利用人們的嫉妒進行欺詐的絕對不僅僅在情感領域。
因嫉妒而營造著謊言,因謊言而加深著嫉妒。強烈的嫉妒心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缺陷,當嫉妒和謊言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化學反應往往是難於想象。嫉妒為謊言插上翅膀,謊言為嫉妒提供偽證,頃刻間萬耳被欺、天下蒙塵。因此,嫉妒和謊言的結果就是傷人傷己。
第四節 因為愚蠢,所以受騙
FBI指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實實在在的無知和認認真真的愚蠢更危險的了。你的愚蠢常常成就了別人的欺詐成果。
愚蠢分幾類:天生智障,或者後天缺乏靈性;另有“大智若愚者”,那隻是少數,並且可以成為優秀或精英;另外一種就是不辨是非,成為別人愚弄的對象。
說到為愚蠢而受騙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廣東中山幾個女性被人以談戀愛結婚名義,短短時間內,被騙去購房款10~20萬不等,累積起來成功詐騙得手90餘萬。詐騙者的年齡、相貌、甚至學曆都沒有什麼過人之處,隻有小學四年級文化程度。如此愚民,卻屢屢得手,被騙者又是何等的愚蠢。
生意場上,有很多人都是因為自己的愚蠢輕信而上當。
保羅做生意缺20萬元美金。正為難時,手機上收到一條快速貸款的廣告短信,承諾“無擔保、無抵押”。保羅立即撥通了對方的電話。開始對方非常警惕,詳細詢問了保羅借錢的期限、目的,表示隻收取1%的利息。保羅一陣驚喜,連忙問是否需要見麵簽訂協議。對方表示不必見麵,他們將去某銀行查保羅的信用記錄,如果沒有不良的信用記錄,可以將錢一次性彙到他的賬號上。保羅一聽,感覺對方的要求也在理,就爽快地將自己的相關信息告訴了對方。
第二天,保羅又按照對方要求在銀行賬戶上存入3萬美金,以“證明自己的償還能力”。接著,對方再次以調查信用記錄為由,要求保羅開通手機銀行,將銀行卡與對方的手機號碼綁定。保羅仍然沒有引起警惕,就這樣被一步步拖下水。等莫把手機銀行的一切手續都辦完後,發現對方的手機關機了。去銀行查詢時,賬號上的3美金僅剩下10美元的零頭,原來他設置的銀行卡密碼就是自己的生日,對方可以輕而易舉通過身份證號碼套取密碼,再用手機銀行提走現金。
所以做人不能一味“純真”,老實受騙的概率明顯要大一些,從不說謊者會輕信人言,從不騙人者會輕信人品。上當受騙並不一定是因為人傻,更可能是由於心善。有兩種人常常可以免於受害:有過教訓者,自己吃過苦頭;生性奸詐者,慣於算計別人的人。
一些騙子總能找到人們最薄弱的環節,然後精心設計,讓你不知不覺就走進了他的圈套。當然也有些騙子的騙術並不是很高明,但是你卻上了當,這隻能說明的你的愚蠢。
要知道,這個社會,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就如現流行的一句話——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騙子總是利用人們的某一弱點來獲得錢財。
但是,請記住一般騙子都是怕見陽光的。所以,為了防止被騙,同時又讓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把不確定是不是騙子的人拖到陽光下,是騙子也就現了原形。
第五節 判斷能力下降
人處於恐懼狀態的時候,思維判斷力都降低,更容易輕信別人,甚至把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當做救命的稻草。
FBI曾舉出中國名著《聊齋誌異》上的一篇文章《胭脂》,在這篇文章中記載了利用激起罪犯強烈恐懼而破案的典型故事。
一個二流子青年冒充胭脂姑娘的情郎偷偷來找她,胭脂的父親抓到了這流氓,在兩人廝打中胭脂父親被殺死了,並跑掉。但胭脂並不知道那天夜裏在花園裏的人到底是誰,悲痛情急中她說出了那個她心裏思念的年輕人。
年輕人判為死刑。但到複核案件時發現了某些疑點,於是重新進行偵察。找到了真凶——二流子,因為沒有直接、確鑿的證據證實此人與這件凶殺案有關。所以此人一直抵賴,不肯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