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準備跟史峰告個別,再去看看那間親手打理起來,又忍痛轉手的花店。然後,像個死人一樣,暫時在這個城市消失。
這次白雪又沒找到史峰,幸好花店還在。清晨的陽光下,一個男人拉開店門,把花兒一盆盆搬到門口,他個子不高,微胖,身影很熟悉。繼而有位孕婦從店裏出來,他迎上去,左手摟著孕婦的腰,右手撫摸她的肚皮,邊走邊說:“兒子,餓了吧?跟爸爸媽媽吃早餐去。”
白雪僵在原地,不敢相信,對麵這個笑容可掬的準爸爸竟會是史峰。自己拿“生命”換來的愛情,居然一文不值,這個男人竟把另尋新歡搞得那麼冠冕堂皇,找了一大堆理由。可笑啊,婚都離了,還談什麼愛情!
他們之間不過是逢場作戲,那些卿卿我我都是為錢而來,史峰把這場婚姻當成了跳板和真人秀的網遊而已。狗屁患難與共,前路崎嶇,沒有他,又怎會有這麼多痛苦的經曆。那一刻,白雪腦子裏隻有一個念頭,殺了這對狗男女。反正,一個死人做什麼都無所謂。
溫馨提示:愛情裏最瀟灑不起的是忠心。別耍酷,也不要故作深沉,愛要愛得充實,也要愛得謹慎。在婚姻帶給我們快樂和幸福的時候,請勿忘提防、執著和誠信。
第四節:學著尊敬把女兒嫁給你的老人
請善待你的家人,愛人不是競爭對手,沒必要針鋒相對,戀人之間刺來刺去,也會變成敵人。養個寵物你對它好,它也會對你好呢,更何況是人。
有些家庭本身沒什麼矛盾,爭吵的根源在老人,那就更沒必要了。你的父母是人,愛人的父母就不是人啦?老人家歲數越大越愛嘮叨,再正常不過,不信等你自己老了觀察試試。別動不動跟老人耍大嗓兒,你會急,他(她)也會,你不尊重人家的父母,憑什麼讓人家尊重你的……
加倍對彼此的父母好
聊點兒經驗之談,別對著老公的父母說他不好,那畢竟是人家含辛茹苦養了幾十年的兒子,老太太老頭兒看哪哪兒好,順眼著呢。您上來就指一堆缺點,他們能高興嗎?
再說了,婆婆生個兒子容易嘛。好吃好喝好待著,總算大學畢業,有份工作,還沒來得及孝順爹媽呢,先去孝順媳婦了。你不費吹灰之力,纖纖小手一招,老公就成你的了。為你洗衣做飯端茶送水不說,把原先給娘的工資卡,現在也讓你收著了。能平衡嗎?
不能。怎麼辦呢?很簡單,揀著老人愛聽的說,有矛盾回家去解決。還要時不時在老公聽得到的範圍內誇一誇他,順便告訴婆婆她養了不錯的兒子。“媽,謝謝您送個這麼好的老公給我……”相信老人的收到這樣的話,就算骨子裏再強勢,心裏也會暖暖的。
老婆都做到這份兒上了,老公還好意思到嶽母家裝大爺嗎?如果再裝,你又怎能饒過他。這麼好的路老婆已鋪平,並做出了表率,你還不會走,就真要把豬八戒的奶奶氣死了。順便做個提醒,有樣學樣的男人才值得你付出。
柱子家住在海邊的一個小漁村,事業有了些起步的他,在100公裏外的城市買了房子,娶了妻子。妻子懷孕之後,他終於想起來,將年過六旬的老娘接出漁村享福,順便幫忙照顧一下他的妻兒。
老母親的到來,讓整個家比往日更加溫馨,也讓他有足夠的精力在事業上打拚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兒子長到兩三歲時,非常淘氣,總是上躥下跳的,老太太上了年紀,有些力不從心,常常為了扶住孩子而使自己弄傷了手腳。妻子不喜歡老太太大呼小叫,柱子聽到媽媽喊,總是先問兒子有沒有事,卻顧不上老人。
終於有一天,在老太太做飯的時候,小孩從椅子上摔下來,磕傷了頭,腫起個棗兒大的包,他和妻子對老娘采取了輪番轟炸,致使67歲的老人含淚離開了他們的家。
次日,柱子打電話給漁村的鄰居,知道老娘已經回來,便沒有再去聯係。妻子自己帶了一個月小孩,就膩煩得難受,經常跟他發脾氣。他心情也不好,一筆大生意沒談成,還簽回一張虧本的單子,真是天有不測風雲呀!在家裏外麵都不如意之時,夫妻倆終於想起點老娘的好,計劃著該如何再去請老太太回來。
連日大雨,兒子生病了,在醫院輸了兩天液,也沒退燒。他想起娘會配治療感冒的中草藥偏方,不得不租車趕回漁村。汽車剛拐進通往碼頭的石子路,他和司機全都傻眼了,路盡頭幾十戶人家的漁村不見了,隻剩下一片廢墟。不遠處的海麵上漂著浮木和塑料盆之類的東西,卻看不到半個人影。聽說,海嘯是晚上發生的,老娘平時都睡得早,怕是……
柱子站在伴他長大的石桌前,平生第一次號啕大哭。他還曾跳進海裏,想潛水找母親,卻被好心的司機阻止了。他淋得落湯雞一樣地回到城裏的家,那神情把妻子嚇壞了。柱子突然覺得,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老娘,按村裏人的說法,娘要是還生他的氣做鬼也會來找他的,特別是在這樣的雨夜。正說著,門鈴響了,妻子哆哆嗦嗦去開門,然後就聽見尖叫聲。
老娘披著蓑衣,戴著鬥笠站在門口。是人,不是鬼。老太太生怕天氣不好,體弱的孫子會生病,夜裏睡不著,走了一宿又一天的路,專程送中草藥來的。也正是因為這份愛的牽掛,她才能活著站在兒子和媳婦麵前。柱子撲到娘懷裏再一次失聲痛哭,反而把老太太給嚇壞了。
從此,商場上受挫本就有些拮據的他,專程請了保姆照顧孩子和老娘,誰敢對老太太高聲,他就大嘴巴抽過去,當然,也包括他自己。柱子和妻子更加努力地做生意攢錢,還時常買些好東西回家,他要讓老娘真正享享清福。妻子發現柱子變了,不僅對婆婆好,對嶽父嶽母說話也輕聲慢語起來,還囑咐她常回去看看,給二老買些補品送些錢過去。
人生就那麼短短幾十年,而父母之愛卻似滔滔江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享受並非年輕人的專利,在我們生存的時光裏,麵對自己的家人,愛一定不要吝惜。放開愛的閘門吧,讓它如滾滾江水無盡地流淌。生命不息,對家的愛,也就不止。
請加倍對彼此的父母好,不要介意他們動不動就耍小孩子脾氣,遵照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原則,一笑泯恩仇吧。怕隻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那種痛苦,善良如你我,經受不起的。
請記住,我們有一天也會老
如果你還不曾設身處地為老人著想過,那麼從現在開始,努力去做吧。時間過得飛快,我感覺自己20歲仿佛還是昨天,而明天就是30歲,40歲,女人的青春很快就過去了。做了母親,數著皺紋,會不會良心發現,想想我們的母親。終有一天,我們老去,滿頭白發,可有兒女在遠方時時牽掛?
“不想說心裏的滋味,隻在乎感覺對不對,出門的人需要一點安慰,我說想家怕你流淚……”在那個壓抑的黃昏,我在異鄉的街頭,聽到了這首觸動流浪一族心弦的歌。隻是短短的一瞬間,便覺得,心裏沉甸甸的。
相信許多在外漂泊的人,也會像曾經的我一樣,脆弱且容易感傷。反正,我是一聽到類似憂鬱的曲調或者歌詞,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家,以至於現在聽到都會感慨萬千。
記得之前我在北京工作的時候,有一年過春節,單位放假太晚了,沒有能買上回家的火車票。母親在電話裏很著急,咬牙假大方地說:“不然,花幾百塊錢打個的士吧。”當我輾轉坐上長途大巴,顛簸7個多小時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年三十的淩晨了。
早上,我還迷迷糊糊睡著,似乎有一隻粗糙的大手,在輕輕地撫摸我的頭發,很舒服的感覺。睜開蒙矓的雙眼,父親正用慈愛的目光注視著我。“孩子,你在外麵吃苦了。”記憶中,一向不善於言表的父親,此刻,竟然會有些哽咽。刹那間,我不經意地發現,父親仿佛突然老了許多,久經滄桑的臉隱隱掛著一絲自責。
我趕忙安慰父親兩句,幫他披上外套,並拉了他的手,出來吃早飯。在廚房的門口,我看到正忙著盛飯的母親那紅紅的眼圈兒。
假期結束,要離開家的時候,我變得非常不舍。明顯比往常多了幾分沉重,少了些許灑脫。望著院中光禿禿的梧桐樹,又一次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翠綠的葉子,可以為樹幹能夠安全渡過寒冬,而使自己枯萎凋零,最終化為泥土。葉子的這種反哺,何嚐不是對我們這些子女的一種警示呢!
年邁而孤獨的父母,看著別人家的兒孫承歡膝下,怎能不感慨萬千呀。憶起媽媽曾抱著幼貓,如孩子般喂食的情景,我不由得潸然淚下。
正因為有了天涯,所以有故土;正因為有了慈母,所以有遊子;也因為有了漂泊,才有回家。流浪的日子,親曆過處處無家的落魄與淒涼,於是學會了,在每時每刻用最無助的笑,鼓勵自己堅強。無視別人奇異的目光,卻逃不出父母遙遙的牽掛,回轉身,鼻子酸酸的。我是父母放飛的一隻風箏,背起行囊,在風中飄曳的那一刻,才詮釋了家的含義。天空再大,再美,也不要忘記,足下的土地,永遠的家。
那年的記憶始終如昨,是那份牽掛讓我放棄流浪,重新走向回家的路。轉了一圈兒,起點又成了終點,我雖沒什麼成就,卻可以讓母親少添幾根白發,幫父親展開額頭的皺紋,這份快樂,千金不換。
“家裏人的微笑,是我的財寶,回家才知道,自己真的重要。”他鄉漂泊的遊子們,回家吧!就算隻是回去看看,就算兩手空空,父母都不會介意,他們想要的無非是看到兒女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罷了。回家吧!為了愛你,和你愛的人,不再望穿秋水地等待;為了可憐這天下的父母心;也為了讓我們自己的良知少一些愧疚與不安。
回家吧!有一天我們終將老去,這也是送給我們兒女的囑托。
老來被啃,不一定比空巢有福
隨著月光族、星光族、飛特族、本本族等等青年群體的層出不窮,老人們的腰包被洗劫了一次又一次。空巢的危機還沒有解除,啃老的警笛就急急忙忙地吹響了。
空巢老人的悲哀在於沒人理會,苦了累了,生病了,甚至是死了,屍體在家停了好幾天,可能都沒人知道。被啃老人的心疼有所不同,就算孩子不是天天待在家裏,也會隔三差五地來要錢,大半棺材本兒被掏空,子女還是無休無止,不肯罷手。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人類做事情,有時還不如動物,難道不慚愧嗎?
前些天,孫大爺從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說是父母把女兒告上法庭,隻因女兒每日裏無所事事,成天泡在電腦前玩網遊,吃穿用度統統拿來主義,完全把父母當成提款機和救世主。這類報道我看過不少,也很覺得心寒。關鍵是新聞後麵的評論,說現如今,家務事似乎越來越“有法可依”了,做兒女的,不常回家看看違法,啃老也違法雲雲。
孫大爺合上報紙,長歎一口氣,想起自己的女兒孫文文。孫文文以前是個非常有責任心的孩子,雖然長相平平,身材卻很好,又天真善良。孫大爺家住在北京郊區,家庭條件一般,孫文文從小喜歡跳舞,本來想報考藝術學校的舞蹈係,但高二那年她媽媽生了一場病,家裏經濟立刻變得捉襟見肘。懂事的孫文文放棄理想,改讀經濟管理專業。因為長期占用時間練舞蹈,她的文化課不太好,所以隻考上一所三本院校。自此,孫大爺老兩口總覺得欠了女兒什麼似的,如果不是父母沒能力,女兒完全可能擁有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