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瀛王朝啟元帝一十六年公曆六月,皇城伂京內蓮花正開得繁盛。每年的這個時節,來自大瀛四麵八方的富甲商販、達官顯貴都會雲集於此,來看一看這一年一度的傳說中無比熱鬧和盛大的蓮華法會。
大瀛王朝是一個尊崇佛教的國家,每年在這蓮花開得繁盛的時節,就會由天子和國母在伂京香火最為鼎盛的法緣寺帶領群臣和諸多皇親國戚參拜諸佛,行祭天儀式。
此蓮華盛會自大瀛建朝以來就一輩一輩傳承下來,且規模和條例一年比一年正規和繁複。整個盛會持續的時間足有十日之久,其耗費的財物令人驚歎!在這十日之間,法緣寺內的高僧便會大開法會,在伂京之內宣揚佛法。久而久之這六月之中的蓮花法會便漸漸的也就變成了大瀛王朝中最為盛大的事情。
不過,這一年大瀛的六月,卻發生了一件比蓮華法會更讓大瀛皇室重視和喜悅的事情。
話說這日正是六月初六,大瀛的國主啟元帝正欲攜側妃賢妃前往皇城郊外的法緣寺主持蓮華儀式。龍輦剛走出皇宮還沒有二裏,就從宮內傳來急報,說是懿德皇後和良妃娘娘忽然腹疼不止,太醫說怕是要生了!
啟元帝聞之,心下急躁,急命隊伍調轉車隊的方向,匆匆忙忙的返回宮中。
大瀛王朝疆土遼闊,地產富饒。皇帝啟元帝又是千古難覓的明君,在位十六年來勵精圖治,將大瀛治理的井井有條。因而大瀛也慢慢的成為周邊國家之中不可小覷的一條巨龍。
但奈何啟元帝此生子息薄弱。至今為止膝下隻有十四位公主。去年此時,有一位鶴發童顏的老道手撚拂塵,隨風而動,竟兀自穿過三千禦林軍士的阻擋,徑直來到啟元帝的禦書房中。
帝以為驚,抽出防身的短劍相抵,隻見那老道仰天大笑,對著啟元帝道:“帝勿驚慌,吾乃祁涼山千機老叟是也。今番來此,是特地來向陛下賀喜的。”
啟元帝將這老道上下打量一番,見他仙風道骨,眉宇間淨是慈善且並無惡意,不禁放下心中的那份戒妨,疑惑道:“道長此話何意?朕又是喜從何來?”
那千機老叟隻笑不語,忽而浮塵一揚,一片金葉憑空自拂塵下落出,帝接在手,看到那金葉之上,細密的鐫刻著方正的瘦金書。
帝攬金葉閱畢,不由抬頭急切問道:“這金葉之言可否屬實?”
那千機老叟正欲回答,隻見得那些被甩在外麵的禦林軍衛士此刻一如出閘的洪水紛紛席卷進了啟元帝的禦書房內,口裏還振振有詞道:“屬下護駕來遲!”
那老道心下不悅白眼一翻,便消失在了禦書房內。眾人皆以為驚。隻聽得那空悠悠的禦書房上空飄蕩起那老道洪鍾般的聲音:“金葉之言自當不虛,到大瀛唯一一位皇子誕世的那一日,貧道自會再來!”
此事瞬間在大瀛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全大瀛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佛寺更是瞬間炸開了鍋。
這大瀛素來以佛教為尊,此番出了這千機老叟獻金葉之言一事,全大瀛的和尚們都在擔心著金葉之言若是應驗,那啟元帝會不會將道教信若神靈,進而冷落佛教?
那日的事一出,就有好事的人兒將此事傳到民間,說是有人在宮中當差,那日急急的闖入禦書房護駕之時就見到了這這位鶴發童顏的千機老叟,但那人轉瞬就在眾目睽睽之下消失了。而那禦書房之上隻遙遙的回蕩著那句什麼大瀛福星降世之時那老道士會再次出現。
對於此事大多的人都是處於猜測之中,隻因那日的金葉之言隻有啟元帝一人得見,外人並不知曉那金葉之上究竟講了些什麼東西。
此事過後,皇城之內也並沒有再傳出什麼動靜來,而啟元帝對此事也是隻字不提。漸漸的人們的那些無謂的猜測也就慢慢的平息了下來。
但不出個把月的功夫,這皇宮中又有了新的文章,隻說的是懿德皇後和良妃娘娘先後被診為喜脈。啟元帝一時喜不自勝,不禁脫口而出道:“金葉之言果然不假!”
不成想說者無意,聽者留心!這一句話被那有心的人聽見,傳到民間,便引起了千萬種的猜測。其中流傳的最普遍也最為靠譜的一類說法就是大瀛的真命太子爺將要出世了!
這也難怪這啟元帝一聽說這懿德皇後和良妃娘娘均要生產的消息便將那大瀛最為盛大的蓮花法會拋之腦後,火急火燎的趕回宮了!畢竟法會和大瀛的未來比比,孰輕孰重,英明神武的啟元帝自然是分得清的。
這啟元帝回宮之後首先去了懿德皇後那裏。這前腳才剛踏進鳳棲宮,就聽到了內殿之中,懿德皇後那撕心裂肺的叫喊聲。啟元帝猛的想起,當年生大公主紅應之時這個一向溫柔嫻靜的女子,便是像這樣哭喊著的。
啟元帝一時心中生出許多憐愛之意。便留在了這鳳棲宮中,等待皇後生產,可憐那儲雲宮中的良妃此時同樣的疼痛加身,丈夫卻不在身邊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