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購物天堂巴拿馬(2 / 3)

商場裏的購物體驗人人都有,若隻是大同小異的感受,我也就不寫這一篇了。

起初我們也是聽說巴拿馬物價便宜,所以一到周末就往各種商場跑。那時年輕且窮,其實也買不起一線品牌,不過當時西班牙的Zara、倫敦的Pepe Jeans這些高街品牌,在巴拿馬已經銷售得如火如荼,價格真給力。後來各大商場都逛膩了,就在附近走一走,散步的時候看見小店也鑽進去瞧兩眼。我們就住在新城裏最繁華的地帶,在那林立的高樓間,隱藏了許多貌不驚人的小店。晚飯後周邊街區信步走走,打發時間剛剛好。

這一看不要緊,立馬發現這小店間竟然隱藏了好多一線品牌折扣店,標簽上的數字變得可愛多了。有一家鞋店裏Salvado Ferragamo鞋,常年三到五折;還有一家服裝店裏,我還淘到過100美元的Hugo Boss小黑裙,200美元的D&G小黑裙……SF的鞋子如今依然是時尚界追捧的對象,那會兒年輕,光是恨天高就淘了一雙又一雙,隻是可憐我飛了30幾個小時搬回國去的那些鞋子啊,這些年都一直擺在深圳的儲藏室裏。那潮濕的南方天氣裏,都不知道是不是已經爛掉。

那些大牌的衣服鞋子,簡簡單單地掛在衣架上,擺在鞋櫃裏,全然沒有了大商場品牌店裏那種連貨品的擺法都透著一股子的高高在上、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氣息,卻比品牌店裏更拽,款式、顏色、碼數都沒得挑,每一款就那麼一件,可遇不可求。它們的價格如此便宜,但不太需要擔心是假貨還是次品,因為在購物這件事上,巴拿馬實在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有從科隆自由貿易區流落出來的免稅批發商品,也有據說是進出港那些貨船船員夾帶的私貨。在關於巴拿馬的購物故事中,6美元的Levis牛仔褲,3美元的Oscar裙子,都不僅僅是傳說。

巴拿馬運河貫通南北,南邊的太平洋入海口這一頭是首都巴拿馬城,北邊那一頭是大西洋入海口處的科隆自由貿易區,它是西半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同時也是僅次於香港的全球第二大轉口站。從巴拿馬城出發,兩個小時車程就到科隆。免稅是一定的,免稅區內的商店有兩種,一種對外,價格已經比巴拿馬城便宜;還有一種屬於隻對免稅區內公司開放的批發商店,500美元以上的商品憑提貨單才能提貨,價格更是可愛得緊,找人湊單提貨也並非難事。剛到巴拿馬不久我就曾隨朋友去科隆批發商店內購物,但是那時候年輕的我,似乎人生有永恒的大把時間可以用來消磨,喜歡沒有明確目標的逛街,購物喜歡慢慢淘,往返4個小時車程的科隆港一日行,對我來說太倉促。

生活當然並不僅僅是購物,購物更不僅僅是買大牌。在買便宜貨這件事情上,我在巴拿馬有著更不可思議的戰果——已經不記得那家商場叫什麼名字了,規模挺大,新開的一家服裝店,衣服都是T恤、襯衣、棉布褲子這種簡單的基本款,價格簡直是低到不可思議,但是質量、版型又是驚人地好。1美元的棉麻布休閑長褲,在之後的好幾年裏都是我的最愛;2美元的短袖襯衫,直到去年夏天我還穿著上鏡,清理衣櫃斷舍離那麼多次,至今依然沒有淘汰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