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月1日,我剛拍完王震副主席為煙台合成革廠試車剪彩新聞後,接到省電視台通知,讓我第二天啟程去濟南,接受新任務。我回山東電視台後,發完親自帶回的新聞電視片,又把幾個月在煙台的差旅費報銷完後,去見新聞部主任劉新誌和王梅花,他倆向我詳細說明調我回濟南工作的理由:因德州、聊城、濟寧、泰安、菏澤記者站的記者要脫崗學習,解決學曆問題,所以讓我回省台接替他們的任務,負責報道這幾個地市的電視新聞業務。這年的8月到11月4個月裏,我以省廣播電視廳招待所為大本營,有計劃地先後采訪了夏津、陵縣、高唐、茌平、禹縣、菏澤、定陶、巨野、臨清、濟陽、泰安等地城鄉,拍攝了許多新聞和電視專題,有兩條還獲得過當時最高的紅旗片獎。更有意義的,讓我進一步了解了齊魯大地的鄉情民意。後來這幾個記者站的人員配齊後,我又回到煙台,結束了異地采訪任務。
1984年2月,萬裏副總理和胡啟立書記,來長山島慰問駐島官兵。我得知消息便向省電視台彙報,他們讓我參加報道。我到東山賓館待命時,省委副書記李振了解了記者站還是用攝影機拍電視,擔心時效慢,不如直接錄像,便讓我給省台打電話要錄像設備,省台又派了兩人來煙,一位攝像師,一位燈光師,我們3人組成報道組,跟隨萬裏副總理一行,乘快艇駛進長山島,記錄了這個代表中央春節慰軍代表團的活動:除夕夜首長與解放軍戰士一起包餃子,話家常;大年初一上午又到軍營同歡共樂,祝福祖國富強昌盛的情景。片子拍完我連同寫好的解說詞,交給了巴忠鼎秘書長,省市領導們閱稿後,馬上派專人專船出島,專車直送萊山機場,又由專機當天下午直飛北京。大年初一晚上,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頭條播報:國務院副總理萬裏和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啟立同誌代表中央和國務院到山東長島慰問解放軍,同駐島官兵一起過年。我當電視記者30多年來,從未見到過如此被重視和快捷的新聞時效,為了爭時間,當日播出,長島到北京有專人專車專船專機直送,這就是政治的需要。王濟夫和李振書記的協調功不可沒;萬裏、胡啟立當年的政治地位舉足輕重,更不可小覷。
1984年的煙台,改革開放的形勢日益向好,氛圍很濃,烏蘭夫、榮毅仁和穀牧等中央領導先後到訪,特別是穀牧同誌為家鄉煙台對外開放做了許多工作,帶來最權威和先鋒的思想信息。煙台市的基礎性工程和建設開始起步,先後開工建設煙台大學,成立煙台電視台,建造郵電大廈,審定煙台開發區設計方案,還有開放蓬萊閣旅遊和登州古市開市等重大活動和舉措,都讓人歡欣鼓舞。更令人振奮的是煙台鄉村湧現出一批“土豪”和“八仙”,他們在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因地製宜,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壯大集體經濟,建設鄉鎮工業,做出了突出業績。當時牟平西關村很有名氣,我選擇李德海帶領全村學習黨的十二大精神,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的典型事例,拍了一個電視專題,大約15分鍾的節目,送回省台,有關欄目和負責主任都審看過,同意安排播出。這時,廣播電視廳廳長金釗正好來煙台,他去了一趟牟平西關,因李德海沒出麵接待這位廳長,於是金廳長回濟南後專門批示這部電視專題片“暫不播出”,壓了下來,直到後來,有人傳話告知李德海此事的前因後果,李德海托人前去道了歉,才正式播放。因為此事,我下了決心調回煙台市電視台工作,不想再受製於人。自己采訪拍攝的電視作品沒有自主權,被人改得麵目全非,令人哭笑不得。另外,家在煙台,沉下身來可照顧一下家庭,記者站的工作是兩頭不沾邊,蜻蜓點水式地跑來飛去,心裏不踏實。為此,我結束了4年山東電視台記者站的工作,正式調回煙台電視台。1984年7月1日,煙台電視台舉行建台典禮大會,我拍了第一條新聞,作為禮物獻給了煙台電視台也同時獻給了山東電視台。記得出席典禮大會的領導是山東省委新任書記梁步庭,還有煙台市委領導以及山東台、大連台、青島台、丹東台的嘉賓,很隆重。我用的裝備是新購置的錄像設備,左肩背著24斤重的錄像機,右肩扛著18斤重的攝像機,負重40多斤,身後還連著一根皮線,這就是當年電視記者的工作狀況,既是體力活,又是用心費腦的事。大台一般3人一組搭檔,小台就隻能一人兼多職,像被鞭打的快牛一樣,凡是牛就得負重,誰叫你是快牛呢。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