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賣茶大嫂(1 / 1)

我喝茶的曆史並不長。20年前住到上海電影廠修改劇本,那白開水裏有漂白粉味兒,難以下咽,才開始喝茶。劇本送審的間隙,朋友陪我去杭州遊玩,喝到了虎跑泉水沏的龍井茶,清澄溫馨,嫩綠淺黃,微苦而回甜,沁人肺腑,真是色香味俱佳之上品呀。從此我喝茶上了癮。

最近有機會到杭州“創作之家”小住,心裏癢癢的,總想買點兒龍井新茶。可是第一天就聽主人說,“別在外邊隨便買茶葉!”

我們遊覽了靈隱寺、西湖,許多地方,那車站、公園門口,到處都有成群的賣茶女,追著你,纏著你,兜售龍井茶。茶葉攤兒上一位大嫂還把我拽過去講了一課,“你先生是北方客人,千萬不要買她們(不設攤位)的假茶葉!也不要買茶葉公司的,他那個不算假貨,可也不是真正的龍井茶,還比我的貴一倍!”

我不相信,“茶葉還有假的嗎?看得見哪,誰不認得茶葉呢!”

“那是茶館裏泡過的剩茶葉!曬幹了,又賣給你們外地客人。”

我吃了一驚。市麵上的假貨不少,化纖充毛料,玉米麵做藥丸兒,已是千奇百怪了,購物者小心又小心,可誰會想到茶葉還能多次利用哩!

賣茶大嫂的浙江官話清脆迅捷,吐字如放機關槍,雖能聽懂,卻無法複述。但我還是記住了她“講課”的要點:春茶最好,穀雨前采摘的叫“雨前”,清明前采的叫“明前”,都是一芽一葉的細茶,葉子越短小的越好。隻有一個嫩芽的叫“毛尖”,渾身白毛毛。夏季采摘的葉片肥大,產量高,屬於大葉子茶,大路貨。一截細梗帶一片葉子的叫“旗槍”。農家自製的粗茶是“炒青”。

賣茶大嫂“講課”比大學教授實惠,講一種拿出一種樣品來看,還捏一點讓我嚼味道,“這就不會上當啦!茶葉公司讓你嚐嗎?”

再就是侃價兒了。她的茶葉盒上都貼著價碼標簽,每斤60元、100元……直至980元。不等我開口還價就先亮底牌,“我這價碼跟茶葉公司的相同,隻要你先生成心買,一斤以上打對折。”

我犯了職業病,追根問底,“為什麼便宜這麼多呢?”

她小聲說:“茶葉公司的收購價壓得比這還低,錢都讓他們賺去了!”

如此“坦誠”,又“講課”,又嚼茶,再不買就有點對不起人了。哈,浙江大嫂真會做生意啊!貶損別人,誇耀自己,服務態度又無可挑剔。

不過,她賣的龍井茶並非假貨,這在我們遊覽龍井村時得到了證實。原來,那“真正的龍井茶”隻是乾隆皇帝禦封的十八棵茶樹,名氣大了,杭州乃至浙東出產的茶葉皆可號稱龍井,就像廣西的沙田柚子,並非全都產於沙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