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古刹傳奇之努爾哈赤(1 / 2)

向陽寺為明代古刹,座落於棋盤山北麓的秀湖風景區內。

向陽古寺始建於公元1575年,屬於顯宗佛教派係,因一段廣為流傳的典故在遼沈地方曆史上留下了獨具魅力的一筆濃墨。

公元1616年(明萬曆44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稱汗,定國號為大金,史稱後金,年號天命,定都於赫圖阿拉。

此時的明朝雖然因張居正接任首輔後,在李太後的支持下,通過於萬曆元年(1573年)進行一係列政治經濟改革,使處於統治危機之中的朱明王朝出現了短暫的複蘇和繁榮。但可惜好景不長,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死後,反對改革的官僚紛紛起來攻擊、誣陷張居正。改革被廢止,朝廷又一天天走向沒落。

公元1617年(明萬曆45年)7月,建州女真部後金政權首領努爾哈赤,率大軍征伐海西女真後裔虎爾哈一部。返途中大軍行至一片湖泊處,見天時已晚,軍馬勞頓,努爾哈赤下令就地安營紮寨。此時已是傍晚夕陽西下,努爾哈赤與幾名隨從將領巡視完將士營後突見湖畔不遠處,綠樹叢中隱見杏黃色的院牆、青灰色的殿脊、蒼綠色的參天古木,那沐浴在一片金色晚霞之中的分明是一處寺廟。

滿族信奉薩滿,對於漢族所推崇的佛教文化,一向對漢族文化有所興趣的努爾哈赤是不排斥的,因此便在兩名將領的陪同下行至古刹。登上十九階石階行至緩步台,抬頭望去,一彌漫著淡淡嫋嫋香火味道的寺廟便展現在麵前,抬頭望去,‘向陽古刹’四個金字在夕陽中熠熠生輝,如佛光般暖至心間,沙場上的殺戮、部落間的戰爭似乎在這一刻遠離了努爾哈赤,他深吸一口氣,享受著這一刻的靜謐。也許他不會想到,他的命運、中國曆史,在這一刻將翻開嶄新的一頁……

三人並沒有透露自己的身份,寺內僧人突見三名穿戴鎧甲的將士進入寺廟,已是驚詫不已,而三人的衣著裝扮看起來又不是漢將,尤其是最前麵的這一位,眉宇之間透露著不凡氣度。見此狀,一名小和尚趕忙去將此事告知寺廟方丈。向陽寺主持聽後,微微一笑,吩咐道:“貴客至此,還不速備些齋飯,打掃出幾間幹淨的廂房?”

聽聞向陽寺主持如此盛情款待,努爾哈赤甚是高興,決定當晚留宿向陽寺。

深邃的天空,散散地布著幾顆星,那彎月,最美的弧線,勾芡出黑色的唯美,略顯得朦朦朧朧。微風輕吹,枝葉顫抖著,又是幾片凋落的葉。湖麵微動,水中月如碎鏡般。夜的旋律依然繼續著天空的黑色漸變,幽藍似乎又為這月色抹上一層朦朧。

客堂內,酥油燈溫暖的燈暈中,努爾哈赤卸下沉重的盔甲,呼吸平穩,似乎已沉沉睡去,身邊,一把彎刀靜躺在金屬刀鞘之內,它陪著他征戰無數,劍鞘縫隙中還有未曾拭去、早已幹涸的血跡。部落戰爭中,他是戰無不勝的王。

熊烈戰火升起的濃煙,滾滾彌漫了整個草原。那風中獵獵招展的戰旗,已然殘破襤褸,似乎頃刻間就會墜落。城樓之上更是死屍伏地,血流不止,卻無人清理,濃濃的血腥味與汗氣味相互夾雜著,充斥在空氣中,刺鼻難聞。努爾哈赤站在城下,任汙血沾染皮靴,這座城,他要定了。

戰爭,依然持續。

嘹亮的嘶喊慘叫,動人心弦。城下軍兵士健碩的身影,如波浪般起伏,他們口中,發出了震動天地的喊聲。這種喊聲,互相傳染,互相激勵,消褪了心中許多莫名的恐懼。空中箭矢狂飛,拖著長聲的箭雨如蝗蟲過境般紛紛劃破晴空,隻見對方不斷有兵士中箭倒地。

一道金光閃過,麵前出現一種形狀像鹿、頭上有角、全身鱗甲、尾像牛尾的動物。努爾哈赤定睛仔細看去,竟與傳說中的麒麟神獸一般模樣。金光再現,隻一瞬,麒麟已不見蹤影。努爾哈赤騎上身旁的戰馬隨著金光消逝的方向一路尋去,終停留在一處寺廟處。他下馬後仔細端詳寺廟,覺得好似十分熟悉,卻又一時想不起來。這時,寺廟前出現一名素衣僧人,努爾哈赤趕忙迎上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