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長盛不衰的成功學讀本(3 / 3)

真假孫悟空之戰,是《西遊記》中很精彩的一幕。兩個一模一樣的孫悟空,唐僧、觀音菩薩的“緊箍咒”辨不出來,托塔天王李靖的“照妖鏡”辨不出來。兩個孫悟空一齊來到了西天找如來辨別真偽。

其時如來佛正在說法,忽然聽得由遠而近的一陣吵鬧,原來是兩個孫悟空廝打著過來了。護法金剛急忙說:“我去製止這兩個猴頭,省得他們擾亂了法會。”如來笑道:“天下無事不可說法。且聽他們怎麼說。”兩個孫悟空便拜在佛祖的蓮花座前,爭先恐後地指責對方以假亂真。

恰好觀世音菩薩也來了。如來問道:“你看這兩個悟空,誰是真假?”觀世音菩薩說:“前日在弟子那裏,弟子想方設法也不能辨認真假。還請如來為他辨明。”如來笑道:“世間有一種猴子,喚做六耳獼猴。這種猴子善於聆聽人的心事,所以凡人起心動念,他都能知曉。與真悟空同像同音的,就是六耳獼猴啊。”

靈長目猴科動物中並沒有六耳獼猴這個品種,他隻是孫悟空內心深處一個與取經團隊離心離德的妄念,是孫悟空的另一個變異,因此與孫悟空模樣相同,本領不分軒輊。而兩個孫悟空的爭鬥,則生動地反映了他內心深處的矛盾與痛苦。哲學家王陽明先生曾經說過:“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這個心中賊是指每個人都可能具有的道德缺陷,若能破除之就能夠成為孟子所說的大丈夫。由此可見,戰勝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六耳獼猴現了原形,孫悟空忍不住掄起金箍棒,將他一棒打死。破了心中賊,孫悟空終於戰勝了自己。

所有的困難都沒有難倒孫悟空,他憑著一股精氣神,很好地處理了目標、方法、行動三者之間的關係,很好地處理了與領導、同事的關係,寬容了如來、菩薩、眾神仙的世俗言行,通過各種手段製服了眾多妖魔,同時也戰勝了自己的心魔。

孫悟空由野性未脫的毛猴子,經過風雨的洗禮與社會的曆練,終於修得了正果,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終極價值。撫卷沉思,他有兩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一、借船出海,借力打力。善於利用各種神通廣大的社會資源。

大部分妖怪,僅靠孫悟空的能力是降伏不了的。於是他到處找關係來以暴製暴降魔伏妖。如觀音菩薩幫他製服了熊羆精與紅孩兒以及賽太歲妖王,靈吉菩薩幫他製服了黃風大王,玉帝派天師幫他製服了奎木狼,昴日星官幫他製服了蠍子精,彌勒佛幫他製服了黃眉大王,太上李老君幫他製服了金角大王、銀角大王、青牛怪,太陰星君幫他製服了玉兔精,四木禽星幫他製服了犀牛精……

二、不搞個人英雄主義,融入組織,依靠團隊力量成就大業。

孫悟空的本事不可謂不大,但在加入西遊團隊前他一事無成,大鬧天宮失敗,反被如來壓到五行山下。加入西遊團隊後,孫悟空的前途才豁然開朗,所從事的取經事業無疑是十分陽光的,如馬克思所說:麵對我們的這一神聖選擇,高尚的人將為之灑下熱淚。取經團隊中,雖然唐僧迂腐,豬八戒狡猾,沙僧木訥,但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唐僧很好地把握著前進方向,孫悟空是最好的業務骨幹,豬八戒時刻表現著生活的情趣與工作的快樂,沙僧任勞任怨地從事著後勤服務。正是有了唐僧對理想的執著,孫悟空才沒犯路線與方向錯誤;正是由於豬八戒與沙僧的大力配合,孫悟空才得以在西行的路上屢建奇功。曆盡幾多風雨,終於得見彩虹。最後取回了真經,被封為“鬥戰勝佛”,個人功成名就,事業達到頂峰,既拿到了榮譽又得到了提拔,不僅顯赫一時,而且名垂千古……

據有關調查顯示,孫悟空是古往今來最成功的文學人物形象,其故事可謂是婦孺皆知,每個人都耳熟能詳。《西遊記》被人們稱為跨越時代、跨越民族、跨越國度的“三跨越”作品。到目前為止,已有英、法、德、西、羅、日、朝、越等多種外文譯本,僅日文譯本就達三十餘種。所以說《西遊記》是銷量最大、影響最廣的成功學讀本,並且隻要人類不消亡,這部著作就會長銷下去,其他成功學著作根本無法望其項背,不可與之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