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走出的兩位開國將軍(2 / 2)

錢鈞在少林寺內生活5年,練就了一身武藝,特別以“鐵掌”著稱。他的“朱砂掌”發起功來,真像是一把鋼鑄的利斧。大塊岩石,一掌下去,立刻碎裂。至於劈青磚,那簡直像切豆腐一樣,不在話下了。

一千多年來,少林寺方丈堂前的東寮房門口,一直高高地懸掛著一塊一二百公斤重的鐵雲排。每當全寺僧眾集合做佛事,或集中傳話,執事僧就敲響雲排通知。錢鈞曾用這塊雲排練習臂力,以摘下不發一聲為標準進行練習。一連幾年每天如此地練習,最後錢鈞練到能單手摘掛,並且麵不改色喘氣如平常。今天,這塊雲排仍在原處高掛,天天都在發出響徹雲霄的聲音。

1927年錢鈞由董必武同誌親自介紹,宣誓入黨。大革命失敗後,他參加了黨領導的革命軍隊。從此,在鄂、豫、皖的崇山峻嶺中,在雪山草地上,在烽火連天的艱苦歲月中,他那一身武藝,他那鐵塔一樣堅強的身骨,使他在戰爭中如虎添翼。即使遇到常人難以克服的困境時,也能化險為夷,獲得勝利,有軍中“常勝將軍”之稱。

錢鈞在少林寺練就了一身武功,但不論在軍內軍外,卻很少顯露。除了少數高級將領外,知道他熟諳武術的人並不多。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怕太顯露了,引起了大家的好奇,都來要求比試,擔心誤傷了同誌。他常說,“有武功的人,與不會武術的人是不一樣的,有時你出手時並不想傷人,但往往事與願違,一出手就誤傷了人。過去,有時因對敵鬥爭的需要,我曾毫不留情地利用過功法,而在同誌中間,有人邀我試拳、交手、掰腕子等等,在多數情況下,我都是裝‘矮人’,甘拜下風,輕易不開手。當然有時候不使大家掃興,或者興之所至,也偶爾露一手。”那還是在武漢翻砂廠做工時,為幹了一天累活的窮弟兄苦中作樂,錢鈞下班後,身上汗漬未幹,就往地上一躺,運足氣,表演硬氣功。他讓三個壯漢合抱著站在自己肚子上,隻聽他“嗨”地一聲,聲到力發,三個大漢同時被掀倒在地。

建國以後,錢鈞還偶爾表演過“朱砂掌”。那是他擔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以後,一次,他到蘇北去檢查民兵工作。傍晚休息時,幹部們都要求他表演“劈石頭”。但蘇北一馬平川,一時間到哪兒去找合適的石頭呢?最後,還是找來了一塊壓鹹菜用的青石,這塊石頭少說也有二十來斤,光溜溜,濕漉漉,放在堂屋正中的桌子上。“錢司令果真能劈開它嗎?”“肉手能劈碎岩石,我還從沒見過!”在這人們的竊竊私語聲中,錢鈞走到桌前,擺正石塊,猛抬右手,一掌下去,隻聽“砰”地一聲。青石頓成三瓣。劈裂的石渣,竟蹦出一丈多遠!

還有這樣一則體現錢鈞功夫的趣事:正在上海延安飯店參加會議的南京軍區三位副司令張才千、王必成、陶勇結束了晨間散步後,正蹲在一起,小聲地聊天。突然,“唉呀”一聲驚叫--陶勇副司令員隻覺得身子“呼”地一下,自己已被一隻大手托住臀部,離地舉了起來。蹲在一旁正低頭抽煙說著話的兩位副司令員,在驚叫聲中,忽然發覺身邊的陶勇將軍不見了。急忙抬頭一看,才從莫名的驚慌中定下神來,原來,悄悄來到他們中間,一手把陶勇托起的“大力士”不是別人,正是聞名已久的“鐵掌將軍”、年近七十的浙江省軍區司令員錢均。

許世友將軍和錢鈞將軍,因皆出自少林寺,性格又相近,所以感情甚篤。許世友將軍晚年,常去看望錢鈞,兩人耳朵均背,扯著嗓子交談。你說東,他說西,答非所問,文不對題,然倆將軍則津津有味,樂此不疲。某日,許世友將軍至錢鈞處閑扯一個多小時,返回時問秘書:“錢司令說了些啥?”一時傳為笑談。

錢鈞將軍晚年喜作畫,被人稱作“將軍畫家”。凡有人讚將軍畫,錢鈞將軍皆答之:“拿著黃牛當驢騎。”其風趣之性格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