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沒能征服日本的真正原因(2 / 2)

二是蒙古在戰術上沒有絲毫的優勢。按照日本人的說法,蒙古人的戰鬥力並不像想象的那樣強大。戰爭開始後,日本人采取了與蒙古人貼身近戰戰術,使蒙古人的弓箭和回回炮優勢失效。平心而論,蒙古兵能吃苦耐勞,必要時他們可以靠吃生馬肉、喝馬血維持生命,且作戰機動性很強,一般隻帶很少的糧草,士兵的吃穿問題主要通過掠奪戰爭地區來解決。可這兩次戰爭中蒙古人偏偏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一直未能突入內地居民區,自然不可能有掠奪之地。相比之下,日本人的戰術十分高明。

三是蒙古在武器裝備上沒有明顯的優勢。對日作戰,蒙古第一次遇到了武器裝備不遜於自己的對手。日本人裝備的優勢不僅在於戰刀,也在於武士的鐵甲。據說元軍普通士兵的刀劍與日本刀一碰即斷(當時日本的冶煉和刀具製作技術世界一流,日本戰刀的性能隻有北印度和西亞出產的大馬士革鋼刀可以媲美。日本鋼明顯優於中國鋼),隻要距離稍遠,蒙古弓箭就無力穿透日本武士的盔甲。

四是日本武士自小開始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戰技遠勝蒙古人。蒙古人的記載稱日本人擅長單打獨鬥,這可以和日本人的說法相印證。日本人對元軍中的漢人評價最低,在他們看來,漢軍貪生怕死,士氣低落,是標準的魚腩部隊。

五是跨海作戰保密不嚴。兩次入侵日本都不是突然襲擊,攻其不備,而是日本事先都得到可靠消息,作了充分的迎戰準備。特別是第二次入侵,日本人嚴密偵視了元帝國的動向,對蒙古來襲做了充分的戰爭準備。此時日本政局穩定,北條時宗對鐮倉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製遠勝以往,因此日本人能夠動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擊入侵。幕府在九州征用民夫於博多灣一帶敵人最有可能登陸的地區沿海灘構築了一道石牆,用以阻礙蒙古騎兵。事實上蒙古兵始終沒有突破這個防線。

六是天公不作美,颶風幫了日本的忙。兩次入侵日本都遭到猛烈的颶風襲擊,損失慘重。公元1281年第二次侵日時的8月1日,太平洋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颶風,風暴持續四天,元軍南方艦隊的艦船基本被毀,北方艦隊的艦船也損失大半。北方艦隊剩餘的艦船搭載指揮官以及部分蒙古軍和高麗軍逃離戰場駛返高麗。南方軍的指揮官和部分高級官員眼看回天無術,也隻得丟下大部隊,乘南方艦隊殘存的幾艘船逃離。此時九龍山的海灘上尚留有近十萬元軍,這些人失去了補給和退路,又無力突破日軍的防線,陷入絕望境地。三天後,日本人開始反攻,將殘存的元軍驅趕至一處名為八角島的狹窄地區,然後縱兵攻擊。元軍大部被殺,剩餘的兩萬多人作了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