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還珠格格》,則讓觀眾不用動腦筋。每一個看電視的人,都處在低智商狀態。因為看電視就是為了休閑,人們不想動腦子。因此,那些需要動腦子,琢磨人物關係和背後寓意的電視劇肯定“不招人看”。《還珠格格》出來了,幾個小丫頭傻乎乎的、瘋瘋癲癲的,好玩極了。
趙薇借著這個戲冒出來了,當時的趙薇也沒有想到這部戲能給自己帶來那麼大的效應。當時,瓊瑤想在河北的承德避暑山莊拍這部戲,其他幾個角色都定好了,唯有小燕子的人選沒有定下來。本來最初定的是台灣的演員李婷宜,但她當時正在拍一個別的戲,檔期排不開。
於是,瓊瑤到北京電影學院去找,通過一些老師的關係,她把趙薇給挑出來了。火了之後,很多人對趙薇都不看好,後來,趙薇接了幾個戲,果然都不是很理想。有的時候她甚至不惜糟蹋自己的形象,比如《少林足球》裏麵她不惜扮醜,但是依然沒有達到特火的程度。
趙薇的運氣非常好。後來,瓊瑤又選趙薇演《情深深雨濛濛》。《情深深雨濛濛》這個戲其實是給趙薇量身定做的。在裏麵,趙薇不再演那種小瘋丫頭,而是有悲有喜。這就打開了趙薇的戲路。
在劇中,趙薇演的陸依萍生活在舊封建家族中。她生活困難,命運坎坷,但是她敢於跟命運鬥爭。這個全新的形象終於幫助趙薇擺脫了“小燕子魔咒”。
《情深深雨濛濛》是瓊瑤25歲那年寫的一本小說,原來名叫《煙雨濛濛》。《煙雨濛濛》被改成過一次電視劇,是劉雪華演的。裏麵的歌曲非常好聽,“第一次偶然相逢,煙又雨又”。但瓊瑤發現這個劇本結構上有一些缺陷,人物不夠豐滿,有的地方故事情節連不上。台灣有幾個電影商找她,想把這個拍成電影,瓊瑤沒答應。趙薇演完《還珠格格》,她覺得趙薇可塑性非常強,就把這個本子照著趙薇的路子給改了,好多情節、對白、場景、台詞都是按照趙薇路子來的。所以《情深深雨濛濛》播出後,趙薇又大火了一把。
在《情深深雨濛濛》中得到突破的趙薇又邂逅了多部經典電視劇,成為國內電視劇行業的一線女星。任何一個國際級的影星,很少有單演電視劇的,她非得往電影這行靠不可。趙薇那些年也使勁演電影,可是說實在的,她電影成績不理想。前前後後演了十一部影片,沒有一部票房是好的,所以當時有人管趙薇叫票房毒藥。
趙薇演電影始終沒火起來,一直到2008年她演了《畫皮》,才徹底扭轉局麵。《畫皮》獲得了過兩億的票房。當然趙薇在這裏麵的付出很多。在這裏麵她演得最好的是當她自己由夫人變成了妖後,她難過大哭的那一場。那一場哭得驚天地泣鬼神,很悲慘。
這一出哭戲,趙薇是下了本了。有的人好哭,但你能哭一天嗎?哭不了,哭十分鍾就沒勁了,哭是很耗體力的。趙薇為這個戲哭一個晚上。因為導演總覺得這個哭不到位。有的時候趙薇一哭,妝花了,於是補妝重新哭;情緒不到位,再哭;這遍好,但沒裝膠卷,白哭了。她這一晚上就這麼折騰了,在淚水裏泡了一夜。
賣力演出的趙薇,終於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此後她演的《赤壁》《花木蘭》等均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趙薇成了馳名國際的國內女星。
咱們得承認,趙薇後來拍戲真有股玩命的勁頭,她心裏憋了一股勁兒。因為她是憑《還珠格格》火的,人家說她是運氣好,她心裏來了股勁兒:我一定要在這條道上走出來。這十多年來,她基本上就是跟輿論較勁,包括她唱歌都是的。
趙薇已經火了十幾年了,你琢磨琢磨,她為什麼能在這個高度上待著?一個天分不是很好的人靠自身的努力,硬在這行裏熬,熬,熬。最終天道酬勤,她熬到了這個地步。一開始運氣眷顧了她,可她為了能夠把這個運氣的光圈從自己頭上摘下去,決心要成為真正的實力派。趙薇今天的出名,絕不是偶然的。
怎樣成為馮女郎
馮小剛的賀歲劇非常受歡迎。沒名氣的演員要在這裏邊能演個角色,絕對一炮走紅。張藝謀的片子有“謀女郎”,誰要是在馮小剛的片子裏當上“馮男郎”、“馮女郎”,也一樣會出名。可是馮小剛片子裏這個男郎一般人湊不上去,基本上都是葛優包辦的。女郎呢,範圍就很寬了。他選這個馮女郎有什麼標準嗎?有人說選漂亮的。可是大家記住,你光是漂亮,是不可能就直接擔任“馮女郎”的。那麼馮小剛到底有什麼樣的選擇標準?
導演選擇演員,一般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這個導演平常會留神身邊的男演員、女演員都有什麼特征。比方說他看這個演員很有特點,他心裏可能會想,什麼時候拍一個片子,可能某個角色就適合他。這時是逆向推理,就是他看那人是什麼樣氣質,那麼將來碰到這類的角色他就找那人,甚至會為了這個演員量身打造一部戲。那麼馮導的戲裏邊,有一位馮女郎很漂亮——舒淇。在《非誠勿擾》裏,她演一個空姐。
這就是按照第一種方式進入馮小剛視野的。如果用比較文藝化的詞,這第一種方式指這個演員的氣質激起了馮小剛的創作欲望。馮小剛看過舒淇的戲,覺得這個女孩子很有意思。馮小剛覺得這個女孩氣質很獨特,他想找個機會跟舒淇合作一下。
這幾年,內地的電影已經全麵壓倒香港電影了。香港演員想混飯吃,或者混得好點得到內地來拍戲。有一年,香港舉辦了個電影節,請馮小剛當嘉賓。馮小剛去了。
他見到了舒淇,發現他想得不一樣。舒淇沒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素麵朝天地就來了。他發現舒淇這個人很安靜,不怎麼吱聲,而且往那兒一坐吧,好像這個人的魂不在這個場麵上,不知道飛哪兒去了。她跟你說完了話後,往那一坐,低頭不吱聲。她一抬頭,眼睛一定不在周圍的人身上,而是瞟向另一個遠方。《非誠勿擾》裏頭的空姐,跟一個已婚男人好了,這個男人不肯跟她結婚,她幾乎要輕生。這種絕望的感覺,馮小剛覺得由舒淇來演繹特別合適。電影中葛優跟她第一次見麵,舒淇坐在一個靠窗戶的位置上,眼神往外看。那一幕就是馮小剛剛開始見到舒淇時的感覺。
這種氣質當時就激起了馮小剛的創作欲望,認為這個女孩是獨特的,甚至根據她這種氣質來打造片子。舒淇能做馮女郎,是因為她的氣質裏麵有打動馮小剛的一個層麵。所以,馮小剛是先有演員,再琢磨其他。這是一種路子。
第二種路子,就是先有劇本,再去找演員。很早的時候,有一個馮女郎,就是《甲方乙方》裏邊的女主演劉蓓。這個演員在演《甲方乙方》之前,名氣不是很大。《編輯部的故事》裏有她,《過把癮》裏有她。她在《過把癮》裏跟王誌文、江珊演對手戲。她演一個很漂亮的女孩,一米七以上的大個,叫賈玲。這個角色後來嫁給了一個老外,出國了。
《過把癮》是王朔寫的。那個時候《甲方乙方》這本子基本出爐了。馮小剛在片場拍戲間歇,跟王朔、趙寶剛一起聊《甲方乙方》這本子。《過把癮》的導演是趙寶剛。這仨人都貧嘴,在一塊兒劈裏啪啦地說。這時候,劉蓓站在旁邊,覺得這仨人很有意思,樂得咯咯的。馮小剛那時候不認識她,問是誰啊?趙寶剛說,這是我戲裏的一個演員,叫劉蓓。劉蓓身高一米七,有京劇底子,學程派青衣,氣質顯得很好。
馮小剛看到這女孩,覺得不錯。趙寶剛說:你那個戲,戲劇色彩濃,這個女孩挺漂亮,不適合演這個。一般來說,美女都好端著,認為自己是美女或淑女,不能隨便開玩笑,顯得自己的架子太低了!趙寶剛說你這個戲,需要一個很幽默、能搞笑的女主角,用她恐怕不合適。
馮小剛說,我看法不一樣,她這個形象要放下身段來演,那才勾人呢。我看她剛才在那兒咯咯樂,有這個感覺,用她!就這樣,馮小剛把這劉蓓就給弄到《甲方乙方》劇組裏了。這個演員果然有戲劇天分,扮演那高貴的阿拉伯公主,還有那比較煩人的地主婆,演得都很到位。漂亮的演員都怕被化妝師給捯飭得難看了,可是劉蓓能放下身段,任你隨便來。畫那眉毛,這邊這麼長,那邊那麼短;地主婆的那個耳環,是易拉罐的環。然後她還給自個兒點個大痦子,怎麼醜怎麼來。
劉蓓是放低身段跟馮小剛合作。有人說,她不放低也不行啊,你上這個戲,你能出名啊。這可說錯了,那時候馮小剛沒這麼大名氣,之前拍的片子,基本上是拍一部折一部。她這個馮女郎,也算是得來不易,得說是雙方都有眼光,找對了合作人。
後來馮小剛的名氣越來越大了,就變成了演員主動上門。在選角的時候,馮小剛不僅要根據演員的氣質,而且還要演員服從他。《天下無賊》裏麵的馮女郎是誰?有人說是劉若英,不是!裏頭更出彩的是李冰冰,演那個女賊小葉的李冰冰。
這個角色的挑選難度比較大,因為她既要展示偷的技巧,還要展示打的身手,同時還要顯得很性感。挑來挑去,馮小剛找到了李冰冰。他看過李冰冰演的一些打戲,覺得挺好。李冰冰一聽馮導找她拍戲,求之不得。她把《天下無賊》這本子拿來,看完後猶豫了,說這個既要打還得性感,很難演。馮小剛說我既然讓你來了,我肯定會給你拓寬戲路。你按照我說的,咱們合作試試。就這麼著,李冰冰到劇組來了。馮小剛經常跟她聊情節,告訴化妝師把她往性感上捯飭。捯飭完了的李冰冰,對鏡子一看,是挺漂亮,挺性感。她的武打戲也不錯,在打的過程當中還不忘了秀一秀漂亮的容顏、火辣的身材。
有不少觀眾朋友說,馮小剛的老婆徐帆就是個美女,照理說他們倆也應該合作。你看張藝謀跟鞏俐合作了,陳凱歌跟陳紅合作了,張國立和鄧婕合作了。為什麼馮小剛跟徐帆就很少合作?馮小剛跟徐帆都對外解釋過這個事。徐帆說,他的戲有些不適合我上,我要去,等於幫倒忙。馮小剛說,我們家徐帆是賢妻良母,知道怎麼做好我的後勤工作,她絕不來摻和。
馮小剛這個腕兒越來越大,導的戲越來越多,而徐帆也需要上戲來加強自己的演技,後來兩個人終於有了一次驚天地泣鬼神的合作,那就是《唐山大地震》。馮小剛拍《唐山大地震》時為什麼想到徐帆了?因為女主角李元妮,是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角色。這樣的角色不能用年輕漂亮的大美女演,她們沒做過母親,人生體會也不夠。徐帆在這個時候,做了母親。有人說那不對,她沒生孩子,她領養了一個女兒。但她把自己的心血都放到這個女兒身上了。徐帆經常對這孩子說:你長大,要是好了啊,你忘了媽也就忘了;你要是不好,就想著我——你的母親——就是你的靠山。她經常說這個。馮小剛在家裏聽著就琢磨,這特別像《唐山大地震》那個李元妮的心理。當時,大地震來了,石板把一兒一女壓著。撬這頭,女兒得救了,兒子完了;撬那頭,兒子得救了,女兒完了。
所以李元妮罵了一句“老天爺,你王八蛋”。這句詞很出彩,反映了女人在這時候的一種心態。自己的孩子,救了這個,那個活不了;救那個,這個活不了。多難的選擇!這時候,馮小剛認為徐帆的心態、年齡、閱曆都適合演這樣一個角色。他把想法跟徐帆講了,徐帆覺得這個角色從頭到尾是個悲劇人物,對演員的演技提高非常有好處。她非常痛快地就答應了,她相信自己能塑造好母親這個角色。
她的投入體現在情節上。比方說那男孩一點一點大了,人家孩子的姑姑、奶奶來接走了。從做母親要為孩子著想的角度想,應該讓人接走,可是她養這些年,能不心疼嗎?這孩子從車上下來,她瘋了似的撲上去,母子擁抱。
這一段戲徐帆投入得厲害,就把她對孩子的愛,怕失去孩子的這種感覺都演出來了。她死命地抱著這個男孩,結果導演這邊都喊停了,她那邊還抱著,把那小演員給抱得疼得直叫喚。
全戲的精華部分,是32年之後的母女相見。她女兒是張靜初演的。這段戲,導演隻有個大致提綱,馮小剛說你們相見了,多激動怎麼怎麼著。徐帆說,你等著,我再想想怎麼演。她心裏也沒底兒。這個戲馬上就拍了,徐帆都沒想好要怎麼演。
一開拍,張靜初先進來。這個時候,徐帆還在琢磨怎麼演呢。可是當把鏡頭給她的時候——她馬上覺得自己就是李元妮了,在縫紉機那兒跪下了。
母女相見這幕戲,顯得特別特別的真實,特別特別的感人。當然這個戲的真實跟現實的真實區別很大。小說裏寫這一段的時候,母女沒有相認,但是馮小剛說,得讓她們見麵,得讓大夥看了,在哭夠了之餘,還得覺得人間是溫暖的。所以最後有了這場母女相認的戲。這個戲是徐帆表演中的一個最閃亮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