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的別樣黃飛鴻

徐克導演在20世紀90年代初拍的《新龍門客棧》,是新一代武俠電影的起點,而且這個電影直接捧紅了張曼玉和甄子丹,使他們在香港電影牢牢地占據了一席之地。而徐克在這期間拍攝的另外一部影片,則使一位武俠巨星直接殺進了好萊塢,這個人是誰呢?就是李連傑。哪一部片子呢?《黃飛鴻》。

從20世紀90年代初,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有關《黃飛鴻》的片子連續麵世。那個時候,大陸一麵是錄像廳,一麵是電影院。電影院裏播放《黃飛鴻》係列,錄像廳也放,所以當時李連傑扮演的黃飛鴻迅速紅遍了中國大陸的大街小巷。有的時候在街上溜達,你就能聽到,不定哪一個小胡同裏傳出來有人唱,“傲氣麵對萬重浪,熱血像那紅日光……”

黃飛鴻在廣東名氣非常大,實有其人,但就像民間流傳的其他一些傳說故事一樣:紀曉嵐的故事、劉羅鍋的故事、阿凡提的故事……往往把不是他身上的事也挪到了他的身上,讓他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精神偶像。

黃飛鴻在廣東一帶具備非常好的民間基礎,所以說當初拍黃飛鴻的片子非常多,並不是從李連傑開始的。最早看到的黃飛鴻的成功形象,應該說是由關德興扮演的。他總共拍了77部跟黃飛鴻有關的電影,可以說是現在有據可考的世界範圍內演一個角色最多的演員。但是,大家看他漸漸看膩了,為什麼呢?第一個,他年歲大的時候還在演黃飛鴻,大家擔心這歲數還能行俠仗義嗎?還能打嗎?還記不記得電視劇《我愛我家》裏麵有一句經典台詞:一群七十多歲的老太太,組織了一個居委會巡邏隊,要抓小偷。文興宇老爺子說:“賊要是被你們抓住,這個賊得多大歲數?”就是說,你這麼個歲數還在行俠仗義,打敗的人得是什麼樣?所以時間長了,大家也看夠了。

這個時候又有一個大腕要演黃飛鴻,但是他隻演了一部,誰呢?成龍。有人說,我怎麼不記得他演過《黃飛鴻》呢?當年成龍成名之前,被認為是票房毒藥,演一部砸一部,他就是通過演黃飛鴻起家的,哪一部片子呢?成龍早期有一部片子《醉拳》,說是一個孩子一點點拜師學藝,學到一定的高度以後,終於打遍天下。成龍當時演黃飛鴻,很多人提出異議:你演的這個也不是黃飛鴻啊!黃飛鴻是什麼形象呢?一代大俠,不苟言笑,也稱得上俊逸瀟灑。可是你看成龍,大臉盤子,大鼻子,頭發蓬鬆著,不像黃飛鴻,反倒像小流氓。你演這個黃飛鴻怎麼行呢?所以成龍就在《醉拳》裏演過一次黃飛鴻,那以後就再也沒有提到過。

接下來就是李連傑。李連傑這個形象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比如說一招一式,宛若行雲流水,瀟灑飄逸。他經常跳到空中表演武打招式,這屬於能飛的黃飛鴻。這個黃飛鴻給大家的印象非常好,有人說李連傑打鬥的動作非常好看,比如《少林寺》裏麵,他一招一式就好看。拍武俠電影,有一些場麵也不光是打得漂亮就行,還要加一些特技和輔助的手段。那麼談到這一點,我們又得說,作為導演,徐克跟別人就是不一樣,他敢打破過去的一些框架,好多的拍攝技巧令人想都想不到。

《黃飛鴻》開拍之前,除了需要請到李連傑這樣一個大腕,還得有武術指導、動作指導。一般來說,當時拍《黃飛鴻》請的武術指導,都少不了一個人——劉家良。劉家良的名氣特別大,那時候香港大多數的武俠片都由他做武術指導。為什麼說《黃飛鴻》一定請他呢?因為他“根紅苗正”。劉家良的父親叫劉湛,是一個武術名家;他父親的師傅叫林世榮。這個林世榮就是黃飛鴻的徒弟。你會發現黃飛鴻是劉家良的太師祖,就是他師爺的師祖,所以劉家良不但出身名門,本身也練洪拳,算是黃飛鴻嫡傳的傳人。

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問題,劉家良特崇拜黃飛鴻,他設計黃飛鴻的武術動作,基本上是編出來的動作;為了好看,倆人大戰三百回合,實際哪有三百回合?倆人真正交手,兩三招以內就能分出勝負,很快解決問題。而且我們有那麼句行話,叫作“醜功夫俊把式”,把式打得漂亮,都是設計好的;真正的功夫不好看,一兩招解決戰鬥,一下子要你的命或者把你打壞了。所以說功夫是醜的,把式是漂亮的。那麼劉家良已經把自己的想象發揮到極致了,盡量打得漂亮一點,但再怎麼漂亮,也不能逃脫出武術的範圍內。為什麼?劉家良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我是黃飛鴻正宗的傳人,不能嚴重脫離實際。

知識鏈接

作為黃飛鴻嫡係傳人的劉家良,從60年代至今,共擔任過數百部電影的武術指導,並親自指導過《黃飛鴻》等多部經典電影。他可以算得上是香港武術指導界的泰鬥級人物,然而與後輩徐克的合作並不愉快。徐克一心想要打破以往黃飛鴻那些有板有眼的打鬥招式,想要創造出一個會飛的黃飛鴻,可是這種想法卻遭到了劉家良的強烈反對。

所以劉家良設計動作的時候,時刻不忘自己是黃飛鴻的正宗傳人,必須得靠譜。可是徐克不管這個套路,跟劉家良合作,交給他一個任務,說你給我設計一下佛山無影腳。有沒有這個呢?有,這是南拳裏麵一個腿功的經典招數。劉家良說行,就設計了一遍。徐克說不好看,太難看了,你得讓黃飛鴻飛起來,連踢七腿。劉家良傻了,連踢七腳怎麼踢呢?當年李小龍連踢三腿,就已經是武功的極限了,世上哪有連踢七腿的人?

徐克說我不是讓你真弄,我讓你設計這個動作,回頭我把人用吊威亞的方式吊到空中玩。劉家良不幹了,不行不行!為啥不行?我按你這設計,外麵人得罵死我:你那什麼玩意兒,你是拍武俠片嗎?你不是拍科幻電影了嗎?沒有那麼拍的。所以劉家良為了保持自己的這種信仰,最後跟徐克吵翻了。徐克說,我用不了你了,我另請高明。劉家良一甩耙子:今後咱再不合作了,你那玩意兒太不靠譜了。

最終二人的合作以失敗告終,劉家良的離去一度使得《黃飛鴻》的拍攝陷入僵局。後來徐克輾轉找到了香港另外一位武術指導——袁和平,如今的袁和平可以算得上享譽國內外的武術指導,像我們後來看到的《臥虎藏龍》《黑客帝國》等多部經典電影,都出自袁和平之手。

袁和平這個人也是武術門裏出身,他後來說過一句話,甄子丹反複引用,“我們是會武功的電影人,而不是拍電影的練武者”。就是說,首先我們是個電影者,然後才是練武的。所以袁和平為了片子做出一些犧牲。袁和平就給徐克設計,說你這個雖然不靠譜,可是我還是想想怎麼弄吧。我們現在看到的李連傑,他飛到空中,連踢七腿,就是袁和平設計出來的。

徐克確立了黃飛鴻基本的武術套路,就是飛到空中打人。所以一旦黃飛鴻這種武術風格確定了以後,李連傑的打鬥非常漂亮,非常瀟灑。就這樣,李連傑演黃飛鴻的武打風格確定了,整個《黃飛鴻》的武打場麵確定了,就是用非常豐富的想象力,用天馬行空的創意,完成觀眾想象不到的打鬥,把虛和實結合得非常好。我可以在地上打,可以在空中打,可以在船上打,可以在高梯上麵打。這裏有一些打鬥場麵特別經典,比如說在《黃飛鴻1》裏麵,黃飛鴻跟著操山東話的高手嚴振東兩人在倉庫裏的一場打鬥,就把徐克武打片的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拍之前出了一個問題,李連傑的腿傷了。因為我們知道,武俠片拍的時候,高來高去,難免會有一些傷病,李連傑腿傷了,怎麼打呢?徐克想了一個辦法:你不是在倉庫裏麵打嘛,這麼著,咱們給倉庫設計幾個梯子,為什麼要有竹梯呢?這個竹梯在倉庫狹小的空間裏,它立不住,或者這麼倒,或者那麼倒,或者被人來回轉;這個梯子來回轉,在鏡頭麵前就是最活躍的因素,往往觀眾就忽略了打鬥的人,而看梯子來回飛。一忽略了打鬥的人,替身就好用了。這個替身也不是外人,咱們看《黃飛鴻·獅王爭霸》裏麵有個鬼腳七,在拍《黃飛鴻1》的時候,他在裏麵當替身。也正因為這個替身當得好,打得漂亮,就在《黃飛鴻3》的時候變成了鬼腳七。

這人名字叫熊欣欣,我跟他挺熟。有一年春節的時候,我做《體育評書》春節特別節目,把熊欣欣請來了。我們專門聊了一期,因為武術不也跟體育有關嘛。單論打,李連傑跟他放對廝殺,恐怕不是他的對手。為什麼呢?李連傑打小在體校,後來到了北京武術隊,練的就是套路;套路有一個特點,實戰意義不強,基本上是武術行業裏麵的體操。熊欣欣他是廣西武術隊出身的,有人會問那不跟李連傑一樣嗎?不是的,他在練武術之前,玩兒了兩年散打。散打的實戰能力很強,而且熊欣欣身體柔韌性特別好。熊欣欣小的時候練過幾年體操,跟那個體操王子李寧在一起待過,他們算發小,一起長大的。所以熊欣欣既有武術打鬥的功底,同時又有柔韌性。熊欣欣後來在《黃飛鴻》係列片裏麵一直演鬼腳七。

徐克在執導《黃飛鴻》的時候,在武打場麵上,開創了以前武俠電影前所未有的一些東西。當然要說武俠電影裏麵光靠打鬥,恐怕他走的路子跟前人也沒有什麼兩樣,但是徐克在這裏頭加了很多花活兒,比如說他加了很多愛情戲。《黃飛鴻》片子裏麵,有個經典女性形象叫十三姨。十三姨是留洋回來的女子,是由著名的大眼美女關之琳扮演的。

十三姨這個角色,絕不僅僅是愛情的調味劑。她很有背景,留過洋,會英文,而且自己經常鼓搗攝影器械之類的。她跟李連傑演的黃飛鴻之間形成一個對比,並且十三姨比黃飛鴻大一輩,按照傳統來講,這兩人怎麼談戀愛呢?

但是他倆偏偏談了,而且談的過程當中,黃飛鴻並不是自己主動向十三姨表達愛情的,在他倆的愛情世界裏,十三姨是主動的。這種女追男的方式,形成了黃飛鴻電影感情戲的奇妙反差。

在黃飛鴻跟十三姨的感情戲當中,徐克還增加了很多浪漫幽默元素。電影中的十三姨知性美麗,人見人愛,是黃飛鴻電影中一個畫龍點睛的人物。那麼徐克為什麼會把十三姨這樣一個女性安插到傳統武俠電影中,十三姨這個形象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徐克的老婆叫施南生,是一個多麵手,在外部世界八麵玲瓏,電影的事她也門兒清。她跟徐克搭配,徐克什麼也不想,包括拉投資、製片那些事,都是她負責。施南生往往是徐克電影的製片人,徐克想的是什麼?就想著怎麼拍好電影,外麵的事都是夫人來負責。所以這樣一個反差,也很像十三姨跟黃飛鴻。黃飛鴻有的時候顯得是不是單純?不考慮外頭發生什麼事了。而十三姨往往對外部世界比較敏感,所以在一些時候,她是黃飛鴻在開拓眼界的路上不可缺少的一個引路人。

徐克憑借著自己的生活感悟,讓黃飛鴻和十三姨的情感中充滿了溫馨和浪漫。從徐克的電影中,我們發現黃飛鴻不光是行俠仗義,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性情中人。正是這些因素,使得黃飛鴻這個人物更加形象生動,有血有肉,受到老百姓的歡迎。

誰說張藝謀不幽默

說到電影,有兩種片子最賺錢,也是老百姓最愛看的。第一個是大片,第二種是喜劇片。這兩種片子都賺錢,而且市場緣特別好。張藝謀擅長拍大片,馮小剛喜歡拍喜劇片,但是張藝謀跟馮小剛都不願意讓別人說他們隻能拍大片,隻能拍喜劇片,他們都想到對方的領地裏弄一把。所以,張藝謀拍《英雄》《十麵埋伏》的時候,馮小剛不服氣了,鼓搗了一個大片《夜宴》。雖然這部片子的市場評價很低,但馮小剛沒放棄,又拍了《集結號》,總算在大片上火了一把。張藝謀也是如此,他拍大片拍習慣了,他也想在喜劇片領域裏麵打出一片新天地。可是很多人說,張藝謀一臉冷峻之相,不擅長幽默。張藝謀不服氣,他愣是在喜劇片行當裏麵出了屬於自己的“張藝謀式”幽默。

全中國哪兒的人最幽默?毫無疑問是東北人。除了東北人以外,北京人、天津人也挺幽默。你聽天津話就跟聽相聲一樣。但是張藝謀是哪的人呢?西安人。西北人看起來很蒼涼,很憨厚,很硬朗,這是一般意義上的西北人形象。你看張藝謀長得就跟兵馬俑一樣的。要說張藝謀這種形象的人能把別人逗樂,咱們不少人都不信。張藝謀也知道自己在幽默這一塊不擅長,他想了一個辦法——請幫手。在1996年的《有話好好說》裏,張藝謀用活了李琦、葛優、方青卓等一堆搞笑的人,他還把趙本山找來了。這裏麵最出彩的是誰?葛優。葛優這個形象,大家一看就想樂。在這部片子裏葛優出鏡了兩次,演個警察。薑文跟李保田演的角色,被弄到監獄裏了,兩人出來後都是葛優這個警察教育他們,那個場景搞笑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