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口“海瑞公生日”為例陳小妹
內容提要:“軍坡”是海南一種獨特的地方節日,“海瑞公生日”是“軍坡”在海南海口濱涯村存在的一種形式。該形式在當地的形成有獨特的曆史淵源,其民俗文化的不斷發展,不但影響了當地人祖祖輩輩的生活,還對建設國際旅遊島的當下海南本土旅遊文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軍坡;海瑞公生日;民俗;旅遊文化
節慶文化是一種曆史文化,是民族傳統的代表,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曆史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種民族風俗和民族習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旅遊業的促進下,各地節慶文化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節日內容蔚為壯觀,民間節慶活動異彩紛呈,薈萃了民間文學、民間服飾、民間習慣、民間風俗等多方麵的內容。
海南恰處南海,為移民島嶼,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而文化多源於重巫術的南方,其獨特的發展軌跡,加之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為中國傳統節日添加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如“三月三”。“三月三”是黎族和苗族同胞每年一度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節日期間,海南黎、族苗族各聚居區都要舉行規模盛大、內容豐富的慶祝活動。而“公期”,又或“軍坡”,這一獨特的海南民間廟會,更以其獨特的文化淵源、與眾不同的節慶活動,以及多樣性和普遍性的特點成為中國民間節慶文化的另類視域。
一、“軍坡”作為海南獨特的地方節日
“軍坡”又稱“公期”,“軍坡”原不叫節而叫期,是海南人的廟會。海南民間稱之為“鬧軍坡”、“發軍坡”、“吃軍坡”等。據史料介紹,這種由民間自發興起的節日傳統相傳已有千年曆史。海南的軍坡節分為“公期”和“婆期”,而“公期”又分為“大公期”和“小公期”。“軍坡”的起源一般都認為是以紀念冼夫人為主,但具體到一些地方則是源於祭祀祖先。可見,“軍坡”應是紀念曆史人物的傳統民俗節慶。正因如此,雖然都叫軍坡節,但海南島各地鬧軍坡的日期卻差別非常大。
自旅遊作為產業進入經濟發展指導戰略,海南一直重視挖掘節日文化,椰子節到歡樂節的發展軌跡,折射出為政為民的良苦用心。而對“三月三”的日益重視,也體現出本省弘揚少數民族節日文化,致力於繁榮少數民族地區經濟,促進社會和諧和民族團結,推動文化藝術發展,帶動以原生態民族文化為引擎的島北旅遊發展的努力。這一切的作為,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本省地方文化節日的合理化與產業化發展,滿足了地方精神文化建設的需要,為人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盛宴。但就節慶活動的保護和發展,以及促進本省原生態地方文化節日的產業化發展來看,在“軍坡”這一獨特的本省節慶活動的推展方麵,還存在一些問題。
海南獨特的島嶼位置,為從古至今的本土節日提供了特有的成長土壤。有的節慶活動隨著時間的推進,曆史的發展,逐漸形成固定的傳統,並演化形成自己獨特的節日習俗。在曆史文獻中,對“鬧軍坡”的熱鬧場景早有描述,《清史稿》中就記載:“數百裏內祈禱者絡繹不絕,每逢誕節,四方來集,坡墟幾無隙地。”“軍坡”文化即為這種本土節慶活動習俗的展覽重鎮,它依據自己的獨特起源,經過長年累月的世代沿襲,呈現出別具風格、別有韻味的節日文化。有一些專家非常肯定本土節日,對祭拜冼夫人的係列節慶活動出謀劃策。近年來,以祭拜“冼夫人”為主體的民間“鬧軍坡”係列活動頗受政府重視,海口市即舉辦了多界“冼夫人文化節”,有學者提出冼夫人文化節是海南獨特的民俗文化遺產。海南旅遊研究所所長楊哲昆曾說,海口舉辦文化節這類主題節日,挖掘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很有價值,特別是在海南旅遊業轉型階段顯得特別重要。如能將這一節慶習俗往深處發掘利用,進行資源整合,將能成為一大亮點。在專家出謀劃策、政府大力扶持之下,冼夫人係列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從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到秀英區西秀鎮至美蘭區三江鎮,與冼夫人有關的節慶活動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民俗風景。而冼夫人文化活動開展的成績,是海南本土節慶活動在當下文化環境下的一個可喜的收獲。這樣的經驗,對於發揚本土節慶文化意義重大,尤其對於挖掘海口濱涯村的“海瑞公生日”具有尤為可貴的借鑒意義。
二、“海瑞公生日”的民俗內涵
每年的農曆二月二十二,是海口市龍華區濱涯村的“海瑞公生日”。“海瑞公生日”顧名思義就是海瑞的生日,而這個“海瑞”,即曆史上有名的明代名臣——海青天。但據史料所載,海瑞生日不詳,可見海瑞生日實與二月二十二無任何關聯;且海瑞為瓊山人,非為濱涯村本地人。可見,當地人特別命該日為“海瑞公生日”別有意義。
這是一個雖與海瑞的“生辰”無關,但是與海瑞的“死葬”有關的日子。所謂的“海瑞公生日”,起源於1589年3月24日——海瑞墓落成的那一天,當日即被村民稱為“海瑞公生日”。當地人認為海瑞能埋葬於本村,使本村“蓬蓽生輝”,是本村莫大的榮幸。雖當地人所津津樂道的“海瑞公生日”與海瑞的真實誕辰無關,但這一天整個村子就像為自家人慶大壽般,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