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獨孤稱帝豈能容 尉遲歸順不疑用(3 / 3)

能與士卒同甘共苦的統帥,必然能得到將士的擁護,這正是李世民能夠屢戰屢勝的重要原因之一。

次日,李世民又率領大軍向介州迸發。

宋金剛僅有軍隊兩萬人,出西門,背對介州城排列戰陣,南北長達七裏。

李世民遠遠望見宋軍的布陣情況,對將士們說:“宋金剛準備做最後的決戰了!我們必須堅決消滅他在介州城下!”

李世民立即命令徐世勳、秦叔寶、程知節等攻其北翼;瞿長孫、秦武通、劉弘基等攻其南翼,然後令這兩支隊伍稍戰即退,誘使宋金剛追來,再將其圍殲。

開戰之後,宋軍果然拉出拚命架勢,徐世勣等戰鬥不久,便故意後退,等宋金剛領軍追來後,李世民親自率領大軍出其陣後,對宋軍猛攻猛殺,使宋金剛腹背受敵,死傷五千多人,大敗而逃。

李世民窮追不舍,連續趕了七十多裏,來到張難堡,見到了守堡的兩位唐朝官員——浩州行軍總管樊伯通、張德政。

兩軍會合後,歡呼雀躍,相互慶賀勝利。

直至此時,唐軍才得到休整之機,得以飽餐一頓。

這時候,唐軍已取得決戰的勝利,軍隊數量不但未少,還增加了三萬餘人;沿途又有許多饑民加入了軍隊,總數已達十萬人之眾。

李世民本想率軍向北挺進,去收複太原,正要出發時,有探馬來報說:“劉武周在太原聽說宋金剛戰敗的消息,驚慌失措,連夜收拾行囊,主動放棄太原,逃往突厥去了。”

李世民聽說之後,立即命令劉弘基、瞿長孫、秦武通等帶領二萬兵馬,前往太原,收拾殘局。

然後召集其餘將領開會說:“宋金剛雖然敗逃而去,介州、永安兩城仍由宋金剛手下的大將尉遲恭、尋相二人控製著,後患不除,也不便進軍。”

徐世勳說:“介州、永安已是孤立無援的兩座城池了,隻要用圍而不打之計,不出一月,城裏糧盡,必然歸降。”

李世民答應了,立即派出秦叔寶、程知節各領一萬人,前去包圍介州和永安城。

次日,齊王李元吉奉高祖李淵之命,帶著許多禮品,前來慰問全軍將士,兄弟二人見麵,自是親熱異常。

秦叔寶帶領一萬人馬,將介州城圍個水泄不通,然後在城外向尉遲恭喊話道:“尉遲將軍!識時務者為俊傑,望你睜眼看看,劉武周已逃往突厥去了,宋金剛也大敗而逃,你還堅持什麼呢?早日歸唐,是你的造化,若等城破之日,你將怎麼辦?”

尉遲恭卻說:“劉武周對我有恩,我怎能做忘恩負義之人?”

尉遲恭口中雖然這麼堅持,但是心中也實在為難,因為介州等於是一座空城,城內糧食快吃完了,又無援軍來救,怎能堅守下去?

於是,尉遲恭登上城頭,細察唐軍有無薄弱之處,好瞅個機會突圍出去。怎奈唐軍把介州城圍得鐵桶一般,不給他半點可乘之機。

城外的秦叔寶早已窺出尉遲恭心中的秘密,忙說道:“尉遲將軍!不瞞你說,你想突圍出城,那是比登天還難了!如果城內有糧吃,你就不妨在城裏多住一陣子吧!”

又過了兩天,李世民派遣任城王李道宗進城勸降,尉遲恭終於被說動,讓手下人把自己綁縛得結結實實,獨自走出城來,到唐營投降。

秦瓊上前熱情歡迎道:“咱們不打不相識,尉遲將軍果然武藝超群!佩服,佩服!”

尉遲恭急忙說道:“秦將軍藝高品重,令我欽服。”

這時候,李世民趕忙出來,一見尉遲敬德獨自來投,親自走上來為他鬆綁,並在秦王大帳中擺下酒宴,為他接風壓驚。

正歡飲之間,程知節帶著尋相也來投降了,李世民趕忙讓二人一同入席飲酒,他高興地說:“今日酒席之上不談國事,也不談打仗之事,眾位將軍一心飲酒就是了。”

於是眾將領開懷暢飲,大塊地吃肉,大碗地喝酒,似乎要把前幾天缺吃少喝欠下的一起補上!

酒宴快要結束時,尉遲敬德又向秦王敬酒,表示感激之情,李世民趁機對他說:“明日要奏稟父皇,為將軍加官賜賞。”

尉遲敬德忙說:“我並不在乎什麼封賞,隻是,隻是有一件事情……我、我放心不下!”

李世民見他說話有些吞吞吐吐,忙問道:“尉遲將軍有話直說,不必見外!”

可是尉遲敬德仍然難為情地低下頭,一言不發。

徐世勳已看出尉遲敬德定有苦衷,忙向秦王示意,便站起身來,伸手拉著尉遲敬德隨著秦王一起,離席走進一間側室,這才說道:“尉遲將軍!這裏再無外人,請你把為難的事說出來,秦王一定會為你做主的!”

尉遲恭聽了,立即走到李世民麵前,雙膝跪下道:“秦王!當初打太原,齊王與我交戰時,曾吃我一鞭,我隻怕日後共事時……齊王會不會……記這、這一鞭之仇呢?”

性情豁達的李世民聽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說道:“我原以為是什麼大事呢?這種小事也值得你記掛著嗎?那時候,都是各為其主,豈有因此記仇的道理,我看你就別把它放在心上了。”

徐世勳忽然對秦王說:“恰好齊王也在這裏,不如請齊王過來,讓他們二人見個麵,溝通一下,來一個握手言歡,豈不更好?”

李世民連連點頭:“好呀,好呀!這倒是消除隔閡的好辦法……”

秦王說著,便真的去把齊王李元吉叫過來,要四弟當著自己的麵與尉遲敬德和好,這才搬掉了尉遲敬德心上的一塊大石頭,輕鬆地對兩位王爺說:“從今往後,我尉遲敬德就是大唐的人了,請秦王、齊王多加關照!”

李世民收降了猛將尉遲恭,高興異常,當即任命他為右一府統軍,讓他仍然統領八千舊部,和唐軍各營混雜在一起,恰好與秦叔寶的左一府統軍相對,李世民對二人說:“有了你們兩位大將一左一右地護衛著,唐軍將橫行天下,無人再是唐軍的對手!”

尉遲敬德謙虛地說:“我怎敢與秦大將軍相比?”

秦叔寶客氣地說:“你我同是秦王的部下,齊心捍衛朝廷的安危,分什麼高下?”

這時候,站在一旁的程知節突然上前說道:“還有我這位威虎大將軍,你們可別小看了啊!”

一句話逗得眾位將領哄堂大笑,李世民忙說:“程大將軍上陣,威如猛虎,誰敢輕視?”

徐世勳立即說道:“程知節十六歲時就曾經劈死兩隻猛虎呢!”

將領們聽了,都向程知節投去敬佩的目光,李世民向大家看了一眼,趁機說道:“宋金剛被我們打敗了,向北方逃去,說不定哪一天他還會卷土重來,我們應該乘勝追擊,徹底殲滅劉武周、宋金剛的殘餘勢力。”

大軍出發前,兵部尚書殷開山十分擔心地對秦王說:“尉遲恭剛歸唐就手握重兵,一旦反叛而去,不光是損害唐軍,也會危及主帥的安全。”

李世民笑道:“我看尉遲恭不會反唐的。”

之後,行軍總管劉弘基也提到了這件事情,但是李世民依舊不聽,對尉遲恭依舊十分信任,照用不疑。

房玄齡勸慰殷開山等人說:“秦王一向慧眼識英才,大膽用人,並且一直堅持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所以這件事以後就不要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