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據太原對峙關中 惜良將放虎歸山(3 / 3)

行軍總管劉弘基說:“劉武周的大軍深入河東地區,由於他們到處搶掠,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軍隊糧草不能就地解決,需要從太原運來,途中道路狹窄,全是山道險要之處,運輸極為困難,因此他們最怕久戰,這是劉武周的最大不利。”

將領們聽了,紛紛議論,都說打敗劉武周的最好辦法,還是在糧草上做文章,堅持跟他們久戰,就可以拖垮他們。

程知節說:“既然劉武周運糧困難,又是山路艱險,我們可以帶領少量輕騎,襲擊他們的運糧隊伍,讓劉武周的軍隊缺糧吃,士氣就不會高了。到那時,我們就可以一舉打垮他們。”

李世民聽得非常認真,不斷地點頭讚歎,以為他們分析入理,他見秦瓊一直不說話,知道他是一員虎將,便對他說:“叔寶大將軍有何高見,請不吝指教!”

秦叔寶隻得說道:“我以為無論是守、是攻,都不能怯敵怕戰,劉武周賣身投靠突厥人,必然不得人心,最終是要失敗的。卑職聽說薛舉父子也是相當勇猛善戰,終被秦王打敗,因為他們不得人心呀!”

李世民高興地說:“好!我們這一次仍然實行對付薛仁果的戰略,主力堅壁不戰,避敵鋒銳,厲兵秣馬,以逸待勞,跟劉武周打一場持久戰!”

其實,唐軍長期控製著河東廣大地區,與當地勢力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無疑能夠得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而李淵在這裏長期實行比較優厚的撫民政策,大封官吏,是深得人心的。

劉武周勞師襲遠,初來乍到,又四處搶掠,根本沒有統治基礎,又做了一些不得人心的擾民壞事,怎能與唐軍嚴明的紀律相比擬。

李世民與將士們同心協力,堅持防守相持的戰略,又派程知節等人,帶領輕騎,分期分批地尋機襲擊劉武周的運糧隊伍,或是對宋金剛進行戰術上的襲擾,使防守之中有進攻的主動權,仗打得十分靈活主動,扭轉了唐軍在前一段時間被動挨打的局麵。

十二月份,在夏縣的於筠勸告永安王李孝基抓住時機進攻呂崇茂。但是,獨孤懷恩仗著自己是皇上的表弟,堅持說道:“不準備好攻城的器械,如何進攻?”

於筠說:“隻怕是夜長夢多,呂崇茂一旦與劉武周勾結起來,我軍將受到兩麵夾擊。”

可是,李孝基一心接受獨孤懷恩的建議,等攻城的器械造好之後,才開始攻打夏縣。

不久,果不出於筠所料,呂崇茂向宋金剛求援,尉遲恭和尋相二人領著一萬人馬,趕到夏縣援助呂崇茂,使李孝基的唐軍人馬腹背受敵,全軍覆沒,使李孝基、於筠、獨孤懷恩、唐儉一起被尉遲恭、尋相活捉。

尉遲敬德、尋相援救了夏縣的呂崇茂,領著人馬一路意氣揚揚地向澮州回師,沒有把駐紮在柏壁的唐軍放在眼裏。

李世民得到探馬的確報之後,立即派遣殷開山、秦叔寶、程知節等人,率軍在夏縣以北的美良川埋伏。

出發前,李世民一再囑咐道:“聽說尉遲恭為人重情重義,最好能將他生俘過來。”

尉遲恭與尋相帶領人馬進入美良川,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唐軍埋伏在那裏,一時毫無防備,遭到唐軍突然包圍,隻好倉促應戰,奮力拚殺。

尉遲恭仗著自己勇力過人,又有水磨鋼鞭的神威,以為唐軍中無人是自己的對手,便向尋相大聲喊道:“我在前麵開路,你負責斷後,咱們一定要突破唐軍的包圍,衝出去!”

說罷,尉遲恭拍馬向前,手舞鋼鞭,打得唐軍中的士卒紛紛逃避,不得不給他讓開一條大路。

正當尉遲恭得意之時,忽聽前麵一人大聲喝道:“尉遲恭聽著!有我秦瓊在此,你休想逃出去!”

聽說秦瓊二字,尉遲恭不禁心中一驚,他早已知道這位手使雙鐧的秦瓊的本領,抬頭一看,見那秦瓊身高體壯,紅臉黃須,騎在一匹棗紅馬上,威風凜凜,虎視著自己,不由得說道:“你若能贏了我手中這條鋼鞭,才算是好漢哩!”

秦瓊隻說了聲:“休說大話,看鐧!”

秦瓊手舞雙鐧劈了過來,尉遲恭不敢大意,急忙揮起鋼鞭迎上去。

秦瓊與尉遲恭戰到一處,二人鐧來鞭往,打得難解難分,可苦了給他斷後的尋相,他見兵馬被唐軍圍得水泄不通,眼看著被殺得越來越少,自己也被幾員唐將圍著廝殺,再衝不出去,必然全軍覆沒。

於是,尋相邊殺邊向前猛衝,突然瞧見尉遲恭正與唐軍中的一員紅臉大將打得不可開交,他上前大叫道:“尉遲將軍,別與他爭高下了,趕快突圍,衝出去吧!”

這工夫,尉遲恭與秦叔寶正殺得興起,不由說道:“別急,等我打敗了秦瓊,再突圍不遲!”

秦瓊冷笑道:“想打敗我比登天還難!我非活捉你不可!”

二人鬥著嘴,手中的兵器撞擊得叮哨作響,尋相隻得又催促道:“我們隻剩數十人了,再不衝出去,必被唐軍捉住!”

尉遲恭聽了這話,才不由得緊張起來,忙向秦瓊說道:“我們打一個平手,下次遇著你時,我一定要打敗你!”

說罷,向尋相大叫道:“快,快隨我突圍去!”

尉遲恭突然將手中鋼鞭一放,棄下秦瓊,與尋相往外衝去,秦瓊哪裏肯舍,也拍馬追過來,喊道:“尉遲恭休走!看箭——”

秦叔寶話音剛落,弓弦便響了,尉遲恭扭過頭來笑道:“好一個秦瓊!你想用驚弓虛發來騙我,我是不會上你的當的,我要走了!”

說罷,正要拍馬突圍時,忽聽腦後傳來了弓弦的響聲,心知秦瓊這次真射了,忙把身子往前一俯,頭一低,便覺得頭盔頂上似乎被什麼東西輕輕地碰了一下,隻見一支箭羽將自己的盔纓子射掉了,不禁暗中思忖道:“秦瓊果然厲害!我們的兵馬所剩無幾,趕快走吧!”

想到這裏,舉起手中鋼鞭,向擁過來的唐兵打去,打得他們紛紛閃向兩邊,突然在前麵出現一隊弓弩手,正要發射時,唐軍中的兵部尚書殷開山大聲命令道:“秦王有令:不要放箭傷了尉遲將軍,讓他逃命去吧!”

那隊弓弩手聽到命令,立即“嘩”的一聲,向兩邊退去,中間閃出一條通道,任尉遲恭與尋相從中穿過,逃出了美良川。

這一仗,唐軍全勝,俘獲五千多人,尉遲恭、尋相二人隻身逃出,一萬人馬全都丟在了美良川穀地。

秦王李世民故意放跑了尉遲恭,尋相雖撿了一條性命,卻以怨報德,把情況回報給宋金剛,劉武周也很快知道了這件事,對尉遲恭馬上產生了懷疑。

尉遲恭一向重視情義,這一仗後對秦瓊印象極深,對秦王李世民更有好感,不由對尋相說道:“唐軍中的能人不少啊!”

一天,秦王李世民親自率領一支輕騎去偵察敵情,後來所隨騎士四處走散,李世民獨與一名親隨登丘而睡,竟酣然入夢了。

不料,他們的行動被宋金剛的偵察隊伍發現了,於是敵軍四麵合圍而來。正當危急之際,恰逢有一條紫花大蛇追逐一隻碩鼠,從那名熟睡中的親隨臉上爬過,將其觸醒,親隨驚醒後方才發現敵軍正向他們圍來,急忙喊醒李世民。

二人急忙上馬,奔馳而去,敵軍在後緊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了,李世民抽出大羽箭來,瞄準敵軍頭目用力射去,那名敵軍將領應弦中箭,栽下馬來,敵軍一驚,慌忙退去,二人這才馳出敵軍圍區,安全返回營中。

紫花大蛇追逐碩鼠這件小事,使李世民躲過了一場災難,不能不說偶然因素也在影響著曆史的進程。

房玄齡聽說之後,驚歎道:“王者不死,天命使然!”

從此之後,李世民再外出的時候,房玄齡便特別交代自己的隨從加倍小心護持,幾乎是寸步不離。

這個時候,裴寂被李淵召回長安,他跪伏在朝堂上請罪說:“臣無能,以至於兵敗而回,請皇上治罪。”

李淵責備他打了敗仗,把他交給大理寺審問了幾天,但是不久又釋放了他,仍舊讓他官複原職,對於他的寵愛有增無減。

很顯然,李淵對裴寂的確有些偏袒,至於責備、審問,都不過是做個樣子,走過場而已。可以知道即便是再高明的天子,也有其不公正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