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李元吉竟說道:“練武的人哪有整日讀書的,那不是紙上談兵嗎?”
宇文歆還想再勸幾句,李元吉趕忙擺著手吩咐:“別再多說了!難道你就忘了我那句‘寧肯三日不吃飯,也不願一日不打獵’的信條麼?今後不但繼續打獵,而且我還要……”
說到這裏,李元吉忽然把話停了下來,兩眼看著宇文歆,換了口氣才繼續說:“明日:我要建立一支正規的打獵隊伍。”
宇文歆忙問:“什麼叫正規的打獵隊伍?”
李元吉認真說道:“這支打獵的隊伍要達到‘三多’。”
竇誕接著說:“一要人多,至少三百人;二要鷹多,需三十到五十隻鷹;三要獵犬多,要有八,十到一百條獵犬。”
李元吉很認真地說道:“有了這樣一支隊伍,萬一再撞上狼群,我就不怕了!”
宇文歆聽後,吃驚地說:“這麼多的獵犬和鷹,府中怎麼容得下。”
李元吉笑道:“你別愁,我已計劃好了,可以專門建一座三層高的樓房,一樓是‘狗館’,二樓裏麵盛放獵槍、獵網、火藥等,三樓是‘鷹舍’。你看怎麼樣?明天就替我著手辦。”
宇文歆趕忙說道:“這,這事關重大,不經皇上允準,我,我可不敢辦。”
李元吉立即反問道:“你真糊塗,父皇已經授我‘便宜行事之權’,我連建一座樓房的權力也沒有嗎?”
竇誕又說道:“皇上忙著軍旅大事,也顧不得來管我們太原的這點小事呀,你怕什麼?這是齊王做主要辦的。”
宇文歆不滿地說:“你整日領著齊王去滿山打獵,還替他出點子蓋什麼狗館、鷹舍的。”
竇誕也不高興地駁斥說:“你怎麼能這麼說話?我又沒有領著齊王去胡作非為,不就是打獵嗎?”
李元吉生氣地向字文歆瞪了一眼:“誰要你瞎操心!這事我當家,你去辦就是了!”
宇文歆不敢再多嘴了,隻得按齊王說的去做。
後來,果然建造了一座三層樓房,裏麵有專設的“鷹舍”與“狗館”,為了照管它們,就需要數十人精心護理。
每次打獵,李元吉領著他的龐大隊伍,前呼後擁,架著鷹,牽著獵犬,一路吵吵嚷嚷,從太原城裏穿街而過時,嚇得老百姓都關門閉戶,生怕被那些惡狼一般的獵犬咬上一口,無人敢出門看上一眼。
李元吉打獵的勁頭越來越大,隊伍也從幾百人擴展到上千人,僅捕獸用的獵網,就整整裝載了三十車。由於人多勢眾,每次打獵都要踐踏莊稼,毀壞果木,老百姓叫苦不迭,隻是敢怒而不敢言。
李元吉玩物喪誌,在太原獨攬大權,為所欲為,越來越肆無忌憚。他不想如何鞏固太原基地,擴大戰果,隻想著如何享樂。
宇文歆經常勸諫他不可放縱自己,對他說道:“秦王像你這麼大時,已經率領千軍萬馬,去衝鋒陷陣了,而齊王你卻不務正業,胡作非為……”
李元吉一聽,老大不高興,反而說道:“父皇若讓我去帶兵,也照樣能殺敵立功!”
宇文歆還想再說,李元吉竟對他說道:“你別多管閑事了,隻要替我處理好日常政務,你這個助手就幹得不錯了,別再多嘴多舌,惹我心煩。”
李元吉不理宇文歆,而與竇誕形影不離。他這個表兄處處迎合他,千方百計地討好他,與他同流合汙,一起去幹壞事,兩人一道遊山玩水,帶著眾多的隨從,任意踐踏百姓的莊稼,還放縱爪牙去搶劫百姓的財物,甚至在大街上用箭去射行人,看行人如何躲避箭矢,以此取樂。
白天,李元吉在外麵玩夠了,回到府中,對身邊的那些嬌妻美妾們已經玩膩了,逐漸厭煩起來,便把他們當做物品一樣,任意賞給自己的部下。
有時候,為了尋求更大的刺激,李元吉竟讓他的心腹與她們集體淫亂,他自己坐在旁邊觀看,高聲叫嚷,為他們的醜態和穢形叫好、歡呼。
宇文歆見李元吉越鬧越烈,無惡不作,百姓們怨聲載道,隻好把他的劣跡如實寫在一份表章上,向皇上奏報。
李淵見過報告,非常生氣,於公元六一九年三月下令罷了李元吉的官職,並在詔書中痛罵了兒子一頓,希望他痛改前非,改惡從善。
不過,在李淵心目中,兒子雖然不肖,但總比其他人可靠一些。長子李建成已做了皇太子,成了儲君,必須重點保護,自然不能再離開長安、接替李元吉的職務;而次子李世民率領大軍,東征西討,還指望他打江山、創帝業,更不可能來太原坐鎮。
於是,李淵決定:最好的辦法是把李元吉訓斥一頓,讓他認識錯誤,繼續負責太原的防務。這樣,過了一個多月以後,李元吉來信表示悔過時,李淵又下令讓他官複原職,仍在太原留守。
不過,李元吉複職不久,北方的劉武周就勾結突厥人組成聯軍,開始逼近太原了……
劉武周在陷煬帝大業十三年(617)二月,因為與馬邑太守王仁恭的侍妾私通,害怕事泄惹禍,所以先發製人,乘當地農民遇災害饑餓無食時,揚言王仁恭“閉倉不賑恤”,挑起農民對王仁恭的不滿,來煽動他們起來造反。
在當時全國各地都發生農民起義的時候,經劉武周這麼一鼓動,眾人果然皆發怨憤,當即有許多人響應。他又與同郡人張萬歲、劉宏業、石本善、崔友三、孫尚斤等十餘人密謀策劃,對各鄉豪傑說:“現在官倉裏的積粟快要腐爛了,老百姓卻沒有糧吃,誰有種就跟著我去取糧吧!”
那些豪傑之士早對地方官員不滿,立即帶著饑餓的農民,隨著劉武周去把王仁恭殺了,然後開倉賑濟貧苦的百姓,於是劉武周威信大增,兵馬一下子擴充到了一萬餘人,劉武周便自稱馬邑太守了。
劉武周奪取馬邑之後,他的智囊人物張萬歲建議道:“如果朝廷派兵馬來了,這點兵力是抵擋不住的,不如派人去與突厥人聯合,我們就不怕了。”
石本善卻反對說:“突厥人本是虎狼之輩,每次騷擾,都要大掠之後才回去,若與他們聯合,不等於是引狼入室嗎?老百姓也不會支持我們的。”
孫尚斤冷笑道:“什麼虎狼之輩,有奶就是娘!我們有了突厥人的支持,就可以打敗朝廷派來的兵馬,你我就可以升官發財了。”
眾人都讚成這種說法,劉武周立刻派遣張萬歲攜帶著禮物,去向突厥始畢可汗投降,宣稱願做突厥的臣下,始畢自然答應了。
那個石本善倒是個正派人,他不願做突厥人的奴才,主動離開了劉武周,跑去向雁門郡的官員報告:“劉武周殺了王太守,造反了,又主動向突厥人投降……”
雁門郡丞陳孝意、虎賁郎將王智辯商議之後,將兵馬合在一起,讓石本善帶路,前往馬邑,討伐劉武周。
此時,劉武周已從突厥引來兵馬,在今天的山西雁門關偏西北的桑幹鎮,劉武周與突厥的聯軍打敗了隋軍。王智辯戰死,陳孝意逃回雁門(今山西代縣),拚死防守。
劉武周又領兵追到雁門,把城四麵包圍,盡管外無救兵,內無糧草,陳孝意堅持抵抗,不願投降。
城內有個校尉名叫張樹邦,殺死陳孝意,將雁門郡獻給劉武周,原想賣主求榮,得以升官,不料被馬邑跑來雁門的石本善截殺。
劉武周乘勝擴大戰果,接著又攻下樓煩郡(今山西靜樂縣),定襄郡(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大肆擄掠百姓財物,繼續送往突厥,向始畢可汗討好行賄。
於是,始畢可汗封劉武周為“定楊可汗”,並送給她一麵狼頭的大旗,確認與劉武周的君臣關係。劉武周也妄自尊大,以皇帝自居,封自己的妻子為皇後,改元“天興”,以衛士楊伏念為尚書左仆射,妹夫苑君璋為內史令,之前跟隨他一起造反的張萬歲、劉宏業、孫尚斤等,全部任命為將軍,已經儼然成為一代王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