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八日,李淵命令裴寂、劉文靜等人編纂審定新的律令,設置國子監、太學、四門,共收三百多人,各郡縣學校也都各自定下學生名額,以大力發展教育,百廢待興之時,到處都需要有識之士。
到了六月份,朝廷組建班子已基本完成,對各類臣僚均有任命,隋朝的一些降將舊吏,一視同仁。
在李淵的三個嫡出兒子中,隻有次子李世民擔任朝中的尚書令,相當於丞相一職;三子李元吉鎮守太原,實屬地方官,所以也未委以朝職。
不久,李淵在祭祀祖先宗室之後,又追封先祖之妻。然後宣布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女兒李鳳嬌為平陽公主,其他宗室皇親也各有所封。
當晚,李淵把兒子、女兒召集一起,對他們說道:“皇帝之位,曆來被認為是天子,是天下神器,非有德之人不可占有的。上古時候,堯是在田地裏發現了舜,才知道他是個賢人,把皇位禪讓給了他。以後,舜櫛風沐雨,夏會諸侯時,他發現了禹,舜又把帝位禪讓給了大禹。但是,啟沒有寸功,做了皇帝,終於失了天下。雖為父生自公宮,長於貴戚,牧州典郡,少年所為,晏樂從容,歡娛事極。饑寒賤役,見而未經;險阻艱難,聞而不冒。在茲行也,並欲備嚐。如弗躬親,恐違天旨。爾等從吾,勿欲懈怠。”
在這裏,李淵要求兒女們一定要艱苦奮鬥。因為他們是貴族家庭出身,隻知吃喝玩樂,沒有經曆過饑寒、貧窮、奴役、險阻艱難,所以要他們一定要親曆戰陣,才知道創業的艱難。
李湃新登皇帝寶座,對有功的臣僚們依然十分親切,特別是對長期跟隨左右的裴寂,更加優厚,高於其他臣子僚屬之上。
平日,李淵賞賜給裴寂的衣服用品、玩賞寶物數不勝數,還經常賜給他禦膳,上朝時,又一定要讓裴寂與自己坐在一起。
有時候,李淵下朝回寢宮去,也常邀請裴寂到他的臥室裏敘談;裴寂說什麼就是什麼,幾乎無有不從;甚至他不稱裴寂的名字,而喊他的舊官名“裴監”。
這樣一來,文武官員中便有了議論,認為李淵對裴寂是不是過於親近了?特別是司馬劉文靜更有看法,本來他就對裴寂有成見,今見皇上對裴寂如此親近,常在群臣中流露出一些不滿的言論。
一天朝會上,李淵又把裴寂拉到自己身邊坐下,劉文靜實在看不下去,便出班奏道:“從前王導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假如太陽俯身同萬物等同,那麼這一切生物又怎麼得到它的照耀呢?’現在陛下的做法使貴賤失去了秩序,臣以為這未必是長久之道。”李淵聽了,很不讚成他的說法,立刻反駁道:“過去漢朝的光武帝曾經和他的好朋友嚴子陵一起睡覺,嚴子陵還把腳伸到光武帝的肚子上呢!今天,諸位大臣都是德高望重的舊同僚、平生的親友,過去的感情怎麼能夠忘懷?你不要有什麼疑慮。”
劉文靜滿心不服氣,還想爭辯幾句,見文武百官都不吱聲,也隻好不再說了。
下朝後,劉文靜對李世民說:“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皇上身邊又多了一個裴寂,大臣們也得向裴寂跪拜,這成什麼話?”
李世民說:“我也有這種看法,你就別再說了吧!”
劉文靜又憤憤不平地說:“難道隻有裴寂是皇上的舊同僚?我們這些人都不是?”
李世民忙對他說:“別再說了,我這就去向父皇說去!”
他說完一轉身,看見李建成來了,忙說道:“正好太子也來了,我們一起到父皇那裏去!”
李建成卻說:“去也沒用,說不定還會招來一頓訓呢!我真不想去。”
李世民拉著他,笑道:“怎麼,做了太子,架子也大了?不過?這是去向父皇提建議……”
李建成連忙擺手,不要世民再說了,便與他一起向李淵的寢宮走去,幸好這工夫裴寂不在,李世民進門就說:“父皇!大臣們都支持劉文靜的意見,裴寂坐在父皇身邊,朝臣奏事時,他也享受到了本來是屬於皇上的跪拜禮,怎麼合適呢?”
李淵又問李建成:“太子的看法怎樣?”
李建成答道:“回稟父皇!世民說得不錯,大臣們是有些看法,並不是劉文靜一人有意見。”
李淵對兩個兒子說:“你們的父皇不是拒諫之人,對裴寂那麼做,一方麵表明朕對有功重臣的感謝,另一方麵是在力圖保持與臣僚們有一種親近的關係,而不是像楊廣那樣傲慢暴虐,不近人情,以至於最終孤立了自己,連王朝也垮了。”
李世民又說道:“父皇與裴寂親近,可以在朝下。上朝時那樣做,確實有傷天子的威嚴呀!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嘛!請父皇三思!”
李淵笑道:“嗬!兒子來教訓老子來了!好吧,朕聽從你們的意見,不過,大臣中有人想借題發揮,朕是清楚的,讓他跳跳也有好處。”
李建成馬上說:“請父皇別忘了,劉文靜的功勞也並不在裴寂之下,論貢獻,他比裴寂還要大呢!”
李世民也說道:“劉文靜隻是好說一些,不像裴寂那樣老奸巨猾!”
李淵立刻生氣地製止道:“不許這樣說話,對一個有功勞的老臣,不能這麼不尊重,以後在任何場合都要注意啊!別忘了楊廣的教訓!”
如今,做了皇帝的李淵,還保持著以前那種親切隨和的作風,雖然在他的心靈深處也有嚴重的尊卑觀念,但是這麼開明,也是值得稱道的。尤其與那個總是高高在上、耀武揚威的隋煬帝比起來,確實有天壤之別。
李淵建唐稱帝後,為了保住新建的唐朝,必須先要鞏固關中這塊根據地。當時,直接威脅關中的是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以西一帶)的隋軍,以及在金城(今甘肅蘭州)的割據勢力薛舉。
河東位於東、西兩京之間,原來李淵攻取長安時,就曾顧慮河東的隋軍將領屈突通率軍西進,阻止大軍入關。現在建國稱帝,如果帶軍東進,統一中原,乃至全國,河東便是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因此,要鞏固關中,必須消滅河東隋軍。
李淵兵卒幾番與屈突通交鋒後,並未分出勝負。李淵指示屬下讓屈突通的家人前去規勸,並允諾高官厚祿。屈突通自知不是李淵的對手,一番思慮後,歸降了大唐。
高祖立即授屈突通為兵部尚書之職,並賜爵蔣公,兼秦公元帥府長史。
唐高祖對屈突通加官晉爵,以禮相待,以此來穩定在關中的其他隋朝官員之心,表現出海納百川的氣魄。
對其他隋朝官員來說,屈突通駐軍河東,一直與唐軍對抗,直到兵敗勢窮,才歸降唐朝,而李淵仍然對他毫無傷害之意,反而待之以禮,授之以官,給以充分的信任,他們也就無需再擔心了,這對於鞏固在隋朝基礎上建立的唐朝,確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李淵籠絡人心的又一傑作。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六月,宇文化及率領江都十二萬兵馬,其中多是禁軍,攜帶著煬帝的後宮妃嬪,一路吹吹打打,北上進入中原地區,向西麵的東都洛陽殺來。
在東都的越王楊侗早已登上帝位,成為皇帝,改元皇泰,被稱為皇泰帝。這個政權和李淵早在長安擁立的楊侑政權宇文化及控製的秦王楊浩政權,同時都被認為是代替隋煬帝的隋朝政權。
因為王世充是這個政權的主角,被皇泰帝楊侗封為吏部尚書、門下省納言、進爵鄭國公,把持朝政大權。
這個政權的其他核心人物,還有內史令元文都,禮部尚書段達,兵部尚書皇甫鬆,內史令盧楚,內史侍郎郭文懿,黃門侍郎趙長文等。
宇文化及大軍到來的消息一傳到東都,立刻引起一陣驚恐,惴惴不安的皇泰帝馬上召集群臣開會,三世充說:“宇文化及殺害皇上,是朝廷叛逆,國之大賊,我們要為皇上報仇,為天下除去這個逆賊。”
元文都說:“我們是要報仇,不過東都這一點兵力怎麼能抵擋得住宇文化及的十二萬大軍呢?請各位獻計獻策。”
大臣們哪裏有什麼辦法,都坐在那裏一言不發,王世充的官大權重,便咳了一聲,說道:“城內兵力雖少,也要與宇文逆賊決戰,誓死為皇上報仇,保衛東都。”
元文都見王世充拿不出什麼新招來,便提出個人建議:“我有一計,為了朝廷前途,我們應該說服李密,聯合瓦崗軍,共同對付宇文化及。”
王世充立即反對道:“我與李密交戰多年,此人狡詐陰險,他能答應嗎?一旦與他聯合,他進了東都,怎麼辦?”
內史令盧楚說:“我以為,這是一條可行之計,如果拉攏李密,給他高官厚祿,再派他去攻打字文化及,等到兩敗俱傷時,我們可以坐收漁人之利。”
禮部尚書段達說:“我也讚成聯合李密,打擊宇文化及。如果李密消滅了宇文化及,自己也一定疲憊不堪。到那時,我們再以恢複元氣的軍隊去進攻李密,擒拿李密就不是一件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