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無道占妻逼將反 徹夜長談歸瓦崗(2 / 3)

為了籠絡追隨自己的部下,李淵下令把隋朝府庫中的金銀財物都拿出來賞賜給自己進占長安、得掌大權立下汗馬功勞的人,以致國庫空虛,財政困難,一切開支不得不拮據起來。

李淵一向注意收攬人才,對隋朝的官吏不歧視,除李靖外,又委任前考功郎中竇威為司錄參軍,負責製定朝廷及地方有關禮儀的製度。

聽說隋文帝時任過太子洗馬的李綱,是位有才識的忠臣,李淵立即下令詔請他進宮,與他談了整整一天,任他為相府司錄,專門負責管理選用官員之事,可以說是相當地重用了。

這位李綱,字文紀,觀州蓨縣(今河北景縣)人。據說他為人慷慨好義,耿直忠厚,重情重義,厭惡蠅營狗苟之人,是隋朝有數的忠臣之一。

李綱在任太子洗馬時,有一次楊勇在東宮宴會群臣,唐令則自彈琵琶,並唱淫俗小調《賦媚娘》。

當時的李綱看不下去,站起來向太子楊勇說:“唐令則身為宮卿,職責是輔導教育殿下,今在大庭之府中,扮演倡優,進淫聲、穢視聽。此事如皇上知道了,唐令則罪不測,豈不是要連累殿下!臣請求速治唐令則之罪!”

楊勇不以為然,說:“我不過是娛樂娛樂而已,請你不要多事。”

李綱見楊勇不聽勸告,就離席而去,足見其正直。

後來,太子楊勇被廢時,隋文帝召見東宮官屬,嚴厲責備他們失職,大家都惶懼不敢說話,獨有李綱一人開口說道:“廢立大事,文武大臣都知其不可,但沒有人肯發言,臣怎麼敢怕死,不替陛下把話說明白!其實太子本是個老實人,可以學好,也可以學壞。假如陛下選擇正人君子輔導,足能承繼江山大業。可是,讓唐令則當左庶子,鄒文滕當家令,這兩個人隻知道用弦歌鷹犬愉悅太子,怎麼會不變壞呢?臣以為,這是陛下之過,非太子之過也。”

說完之後,李綱趴在地上,哭得嗚嗚咽咽,十分沉痛,隋文帝楊堅也被感動得滿麵淒傷,過了一會兒才說道:“李綱責怪我,不是沒有道理,但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本是選擇你為官臣,但楊勇不讓你擔任,雖然多選擇正人去,又有什麼用呢?”

李綱聽了,趕忙回答說:“臣所以不被重用,是因為奸人在太子身邊。陛下斬了唐令則、鄒文滕,重新選賢才輔導太子,怎麼知道臣會被太子疏棄呢?自古以來,凡是廢立太子的朝廷,很少有不出現傾危的,願陛下三思,不要將來後悔!”

可是,隋文帝已被楊廣迷惑了,聽了之後,陰沉著臉,揮了揮手,罷朝而去……

聽了這一段往事,李淵問道:“據不少人說,當時你批評隋文帝時,群臣都替你捏著一把汗,不知你那時候害怕不害怕?”

李綱笑道:“我喜歡直話直說,當時我向文帝說的那些話,全是實事求是,一點虛誇沒有,心裏也就踏實了。另外,文帝也是一個能納諫的皇帝,若是換了楊廣,怕是話未說完,就被他殺了。”

李淵聽了,哈哈大笑,又問:“楊廣執政後,聽說你辭官歸隱了,這是為何?”

李綱忙答道:“我自度久在朝廷,必被誅殺,不如歸田園,老死於溝壑清靜。”

不久,朝廷缺尚書右丞,隋文帝點名要李綱擔任。等到楊廣篡政後,李綱便告老還鄉,隱居於陝西戶縣;歸唐後,李綱在李淵、李世民兩代朝廷中都任重要官職,成為一代忠臣,足見唐初在用人方麵真正發揮了人盡其才的作用。

李淵帶領大軍進入長安,扶立代王楊侑稱帝前後,分散在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和地方割據勢力,自己稱帝和做王的人還為數不少,形成一個天下紛爭、亂世為王的混亂局麵。公元六一七年夏天,金城(今甘肅蘭州)府校尉薛舉,殺死金城令郝璦之後,率領六千人馬起義,自稱“西秦霸王”,建元秦興。

一月之後,薛舉父子領軍攻占天水後,把都城從金城遷到天水,正式做了皇帝,自稱“秦帝”,立妻鞠氏為皇後,封子薛仁果為皇太子。

薛舉、薛仁果父子是乘隋末農民起義之機,割地稱王於金城的隋朝地方官員,他們不僅沒有解除隋煬帝將暴政強加於百姓的痛苦,反而變本加厲地為害於民。

在薛舉稱帝後不久,便相繼進攻關中,威脅長安,成為李淵的一個心腹大患。

比薛舉、薛仁果父子稍微早一些時間,在馬邑郡任鷹揚府校尉的劉武周,殺死太守王仁恭,率兵起事。

劉武周起兵後,自稱馬邑太守,派使者去突厥投降,始畢可汗遂封劉武周為定楊可汗,送給他一麵狼頭飾的大旗,劉武周遂成了突厥人卵翼下的一個兒皇帝。

於是,劉武周不以為恥,反而自命不凡,以皇帝自居,封妻子沮氏為皇後,建元為“天興”,儼然成為小朝廷。

劉武周借助突厥人的力量,對關中形成極大威脅,在李淵人長安以後,劉武周是他又一個心腹之患。

公元六一七年春天,農民出身的竇建德,不甘忍受地方官吏的壓迫,帶領當地農民起義,很快發展成一支勢力強大的軍隊。

不久,竇建德在河間樂壽(今河北獻縣)築壇場,自稱長樂王,年號丁醜,並設置百官。

後來,竇建德定國號為“夏朝”,仍然定都樂壽,把他自己居住的地方命名為“金城宮”。

其後,隋朝地方官員乘著混亂之機,利用手中的權力,許多人都擁兵自重,稱帝為王的分散在黃河上下、長江南北的為數不少。

先是後梁蕭氏皇帝的後代,當時任縣令的蕭銑,在羅縣聚眾起事,他舉著蕭梁的旗幟,開始自稱梁公,把軍隊的服色旗幟全換成當年梁朝的模樣,不久便稱“梁王”,改元“鳴鳳”。

接著,江西鄱陽人林士弘在虔州(江西贛州)起兵,自稱皇帝,定國號“楚”,建元太平,勢力波及全江西。

在此期間,李軌割據稱雄於河西,他自稱“大涼王”,建元安樂,設置文武官屬,勢力發展很快,成為當時隴右一帶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

正當全國各地農民起義軍和地方官吏竟相稱帝封王、各自為政時,遠在江都醉臥在荒淫糜爛生活中的隋煬帝,對這亂世為王的天下,依然毫不在意地對身邊的寵臣說:“不過是些雞鳴狗盜之徒,有什麼可怕的?”

後來,聽說李淵在長安立楊侑為帝的時候說道:“無論怎樣,李淵還是在‘尊隋討賊’嘛,朕的心腹大患應該是李密的瓦崗軍!”

所以,隋煬帝直到死前,也沒有派兵去攻打李淵,隻是派人馬去援救東都,鎮壓瓦崗軍。

李密掌握瓦崗軍大權後,很快成為中原起義軍盟主,軍隊迅速擴大至數十萬人之眾,聲勢浩大。

此時,中原各地的隋朝官員也紛紛投奔李密,先是鞏縣令柴孝和,監察禦史鄭頤,主動獻城,歸順瓦崗。

接著淮陽太守趙陀以全郡之地投降了李密,是歸順瓦崗軍的最高隋朝地方長官,一時影響甚大。

隋煬帝派往河南的討捕大使裴仁基,經人勸降後,也投入李密麾下,被李密封為上柱國,河東公;其子裴行儼,驍勇善戰,號稱“萬人敵”,也被封為上柱國,絳郡公,其餘官員也有封賞。

李密問道:“聽說你軍中勇將秦瓊有萬夫不當之勇,為何不讓他出來見麵?”

裴仁基答道:“秦瓊因母有病,回鄉已多日了。”

此時,右武侯大將軍徐世勳說:“我與秦瓊曾有一麵之交,不如讓我去魯地把他邀來瓦崗,如何?”

李密點頭說:“也好,不久我軍要攻打東都,正當用人之際,秦瓊能來,自當歡迎,你可快去快回。”

徐世勳接受了任務,換了一套道服,大搖大擺地離開瓦崗軍新建的大本營——洛口城,望山東走去……

這位秦瓊,是山東曆城(今濟南)人氏,字叔寶,其父祖三代都是北齊的將領,母親寧氏,他出世以後,祖父秦旭說:“如今天下大亂,盼望這個小孫兒長大以後,能夠過上太平日子,就叫他太平吧!”

誰知天意不爽,秦瓊自出娘胎,一直過著離亂日子,祖父、父親相繼死去,家中隻有他母子二人,苦熬歲月。

不過,這個太平郎自小並不願意過太平日子,從小就喜歡習武練拳,掄槍弄棍,學成一身武藝。

數年後,秦瓊生得膀大腰圓,力大無比,論他的相貌,據說是“河目海口,燕頷虎須”,活脫脫一副令人生畏的武將形象。秦家祖傳有兩條流金熟銅鐧,淨重有一百三十斤。別人舉不起它,但是秦瓊拿在手中,一旦舞起來,起先好像是兩條怪蟒翻波,漸漸地就變成一片雪花墜地,隻見光閃灼灼,卻不見人影兒了。

隋煬帝第一次征發高麗時,秦瓊便主動應征,他心裏想:“我練就的這一身武藝,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參軍立功,眼下可得了個千載難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