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守將紛降握關中 嚴明軍紀破長安(2 / 3)

想到這裏,李淵立刻命令駐守永豐倉的長子李建成,在駐軍中挑選精兵良將,馬上從新封急馳霸上,進占長樂宮,從東南方向威脅長安。

李淵自己則率領文武官員,在李濤所督率的衛隊護侍下,前呼後擁,經下邦西上,經過隋朝的櫟陽行宮時,下令廢除所有隋煬帝的行宮、花園、獵場,立刻釋放所有的宮女,讓她們得以脫離暗無天日、與世隔絕的深宮苦海,各自回家,去與親人團聚。

在這一年的十月份,李淵等也來到霸上,與長子李建成所部會合。接著,在大興城的春陽門之北紮營。

與此同時,延州(今延安)、上郡等地守將,都主動向李淵請求投降。至此,關中周圍各州縣,都已在李淵掌握之中。

按照李淵命令,各路兵馬紛紛來到,彙集到一處,約二十餘萬人,長安已處於唐軍的四麵包圍之中。

為了安定民心,不失信於天下百姓,李淵對溫大雅說道:“趕快起草安民告示,命令各路大軍都必須遵照規定駐紮在各自營壘之內,不得擅自闖入村居民宅,侵擾百姓,不得……”軍令嚴謹,秋毫不犯。

因為大軍攻城在即,李淵及時發布命令,約束軍隊,強化紀律,確是英明之舉,不會由於勝利將要來而衝昏頭腦,更不能失去來之不易的民心。

這次起兵的目的是匡扶帝室,除暴安良,所以李淵又及時發表了抨擊隋煬帝的文書,反複闡明這一宗旨,文中說:“大業以來,巡幸過度,宿止之處,好依山水。經茲勝地,每起離宮,峻宇雕牆,亟成壯麗。良家子女,充牞刃其間。怨曠感於幽明,縻費極於民方。替否迭進,將何糾逖?馳道所有宮室,亟宜罷之。其官人等並放還親屬……”

由此可以看出李淵十分精明,確有過人之處。

他從太原起兵,西進關中,一路打來,推翻的是隋朝的天下,卻高挑“尊隋”的旗幟,又不是“尊”這個荒淫無道、喪失民心的煬帝,讓自己永遠不失民心。

此時,唐軍中的將士們,眼巴巴地望著長安城就在腳下,恨不能一步跨進城去,可是李淵就是不下攻城的命令,他們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亂轉,便去慫恿李世民說:“兵臨城下,唐公為何不下達攻城命令?請求右軍大都督前去催促——”

李世民聽了,忙對將士們說:“要說急,我比你們還急呢!不過,我們出兵關中是匡扶隋室社稷,舉的是尊隋旗幟,不懂嗎?既是尊,就不能硬打呀!”

有的將士又問道:“長安城內的衛文異、陰世師等若是至死不聽勸告,難道我們永遠坐守城下嗎?”

李世民笑道:“衛文異、陰世師等若是執迷不悟,不聽勸告,他們將失去民心,不得人心了,到那時,我們再攻城也不晚呀!”

將士們隻得回到駐地,坐等攻城命令……

這時候,長安城內的代王楊侑,麵對著李淵的二十萬大軍,已經兵臨城下,嚇得不知所措,整日以淚洗麵了。

其實,年僅十三歲的楊侑,能有什麼主張呢?

他的侍讀姚思廉倒是一個有著家學淵源、勤學寡欲的有識之士,見代王楊侑終日啼泣,便勸說道:“當此危難之際,過分悲切於事無益,反而傷神損體……”

楊侑說:“李淵的大軍四麵包圍,長安如何能保?”

姚思廉說:“按照皇上去江都時的旨意,輔佑代王的京師留守本是刑部尚書兼京兆內史衛玄衛文升,左翊衛將軍陰世師和京兆郡丞骨儀這三位大臣,如今長安危難在即,隻有召集他們來計議了。”

代王楊侑聽了,立刻點頭,命宮監速去召喚三位留守大臣來宮中議事。

不一會兒,陰世師與骨儀來到,傳命官監回來說:“衛玄臥病在床,不能前來,請求代王恩準。”

楊侑一聽,又急又氣地埋怨道:“衛玄身為主要留守大臣,當此危難之時,借口生病,豈不辜負了皇上重托!”

陰世師趁機說道:“我多次找他議事,衛玄一直閉門稱病,難道這老東西想投降李淵嗎?”

骨儀對軍事是外行,一直分管司法工作,知道陰世師與衛玄有矛盾,便說道:“衛玄一向忠於朝廷,在平息楊玄感叛亂時,立有大功。皇上一直信任他,我認為他不會投降李淵的。”

陰世師不滿地說:“忠於朝廷,說得倒好聽,現在又有幾人是忠於朝廷的……”

骨儀立刻打斷他的話,問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好像隻有你一人忠於朝廷……”

陰世師正想發火,姚思廉急忙說道:“請二位留守大臣冷靜一些,各自少說一句吧!李淵大軍攻城在即,還是抓緊時間商議一下守城的方略,謀劃一下退軍之策,方不負朝廷的厚恩。”

陰世師聽後,仍然不滿地說:“謀劃什麼?說來說去,還不是我一人去領兵守城?名義上三個留守大臣,一個閉門稱病,一個借口不懂軍事,隻有我找不出理由,我隻有抱定宗旨,決心不負皇恩,誓與長安共存亡!”

代王一聽,也不管他說話是不是真心,立刻離開座位,走到陰世師麵前,眼淚汪汪地說:“大將軍真是當朝的一大忠臣啊!你若能打敗李淵的軍隊,保住國都的安全,我一定向皇上保奏你官居一品……”

楊侑還想給陰世師彎腰施禮,被他一手挽住,說:“代王千萬不能!我陰世師父子兩代深受皇恩,縱然戰死在長安城頭,也在所不惜!”

骨儀也說道:“請代王放心,我骨儀雖然不習軍旅,也要參加守城,隻要陰大將軍給我任務,我決心不負皇恩。”

姚思廉說道:“城內軍隊不下三萬,隻要兩位留守大臣同心協力,加上城牆堅固,李淵也難打進城來。”

代王楊侑說:“聽說屈突通仍在河東駐守,他不僅有勇有謀,還是一位忠臣,能眼看長安有急,不來相救嗎?”

陰世師說道:“河東離長安不遠,屈突通不能支援,可能被李淵的軍隊擋住了,來不了,這叫遠水不解近渴。”

他剛說完,骨儀忙說道:“當初衛玄派屈突通去河東駐守時,我就提出意見,想讓屈突通留在國都守城,但是衛玄堅持不答應,反埋怨我幹預軍事呢!”

陰世師冷笑道:“你不是不懂軍事嗎?怎麼又能提出建議呢!”

骨儀說:“你有所不知,當時有個名叫李藥師的賢士,他到我家裏說:‘把重兵調出去了,這長安不是空虛了嗎?’我對他說:‘我不懂軍事,這是衛文升的主意。’”

陰世師接著說:“如今衛文升不問事了,留下這麼一個爛攤子甩給了我,這算什麼忠臣?”

姚思廉又把話題引回來,說道:“聽說皇上派重兵前往東都,一旦破賊,必來援救長安,到那時,李淵可破,長安定能解圍。”

楊侑說:“就盼望那一天早些到來了。”

此時,宮監進來報告道:“李淵派來的使者在城外,喊了快半天了,他請求進城,口口聲聲——”

陰世師急忙打斷富監,大聲說:“別信他的鬼話,這是李淵耍的計謀,絕不能讓他進城!”

代王楊侑卻向宮監問道:“那使者怎麼說的?”

那位宮監又接著報告:“使者說得倒好,說李淵不是反隋,而是尊隋,還要扶立代王當皇帝呢!”

陰世師冷笑道:“李淵真狡詐!他說不反隋,為什麼要把宋老生殺了?他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

骨儀也說道:“李淵說他不反隋,為何不帶軍隊去東都打李密,卻來包圍國都?”

這時候,姚思廉卻說道:“我以為,對李淵可以將計就計。”

陰世師忙問:“什麼將計就計?請侍讀大人說明白。”

“李溯既然請求讓他的使者進城來,我們不妨就把他的使者放進城”,姚思廉看著代王楊侑繼續說下去,“答應不答應是我們的事,這樣可以拖延一段時間,時間越長,對我們不是越有利嗎?”

代王楊侑也說道:“時間拖長了,我們的援軍說不定就能來了,到時,再跟李淵對抗也不遲!”

陰世師聽了,連忙擺手說:“千萬不能啊!你們哪裏知道,城內的將士一聽李淵的軍隊有二十萬早就有了害怕心理,一旦讓使者進城,軍心必將更亂,誰還去認真守城?豈不是正中李淵的奸計了?”

代王楊侑說道:“不要公開嘛!我們讓那使者悄悄地進城,別讓守城的將士們看見呀!”

“那更不行!如今長安城四門緊閉,一旦打開城門,誰能藏得住?何況李淵又專門派人在城外叫嚷,城上的將士能聽不見?”陰世師一邊擺手,一邊搖頭,十分不滿地表明他的意見,而且表現出很不耐煩的情緒。代王楊侑歎了一口氣,看著他的侍讀姚思廉說:“聽說這李淵也是皇室宗親,又世受朝廷皇恩,他若能真心匡扶帝室,尊我為王,也是一條出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