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金色毛發(1 / 1)

今天的黃帝陵人不是特別多,可能因為現在才六點吧,不過因為濃厚的文化特色還是能夠看到熙熙攘攘的人在前方走動。一個斜挎褐色背包的青年跟隨著前方的人流前進,左右觀望地神態看得出他是第一次來,平凡的相貌,不難看但也稱不上帥,不過一米八的個頭加上七十公斤的體格,看上去也算挺拔。

張蕭是個三本大學的大三學生,三本嘛,顧名思義就是三流,不過他倒是覺得學校還可以,該吃吃該睡睡,管的不嚴,學的自由。適逢周末,而且下周沒課,本來想約幾個朋友去走走,不過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最後隻剩張蕭一個人了,想來無趣,就來了黃帝陵。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皇帝的陵寢,張蕭是個喜歡曆史神話的人,在網上翻看旅遊出行時看到了黃帝陵。

據說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出生於母係氏族社會。母親名叫附寶,據史書上載:農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沮源關的降龍峽生下黃帝,從此就有了“二月二龍抬頭”吉祥之說。所以明天就是農曆二月二,黃帝陵的觀光旅遊才被炒的那麼熱。

而這“華夏第一陵”的名號自然也是吸引到了他,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就是黃帝陵的位置了。不過張蕭知道,這個陵是沒有人的,畢竟都是神話時期的人物,但還是抵不住其所含的文化和名聲。

來到廣場北端,這裏是軒轅橋,寬8.6米、長66米、高6.15米,全橋共9跨。石梁121根,橋麵設護欄。欄板上均雕有古典圖案花紋。一路撫摸著橋麵向前走著......

軒轅橋北端為龍尾道,共設95級台階,象征黃帝“九五之尊”至高無上的寓意,顯得格外莊嚴雄偉。一路繞過了陵墓和軒轅廟,墨玉刻畫,氣勢恢宏!

走著走著,來到了黃帝陵古柏群,這些古柏據說是為黃帝親自栽種,距今五千多年!走在這“世界古柏之冠”的林子裏,抬頭望去都是大片柏樹枝葉,樹枝像虯龍在空中盤繞,一部分樹根露在地麵上,葉子四季不衰,層層密密,像個巨大的綠傘。

看著那棵“披甲柏”,此樹據說是,武帝修起九轉祈仙台的第二天,旭日東升,漢武帝命令18萬大軍列隊橋山,俯首默祭。武帝卸下盔甲,掛在一棵柏樹上,然後獨自登上祈仙台,祈禱黃帝保佑他長生不老,日後成仙升天;也保佑大漢江山永遠太平。祭祀完畢,當天領兵返回長安。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18萬大軍祭黃陵”。

從這以後,漢武帝掛過盔甲的這棵柏樹,周身上下,斑痕密布,縱橫成行,柏液中出,似有斷釘在內,枝幹皆然。這就是橋山柏中獨一無二的“掛甲柏。”特別是每年清明節前,這棵古柏枝幹上流出的柏液凝結為球狀,就像掛滿了珍珠寶石,閃閃發光,晶瑩奪目,經陽光反射尤為壯觀,吸引著各地前來謁陵拜祖的人。然而清明節一過,柏液中斷,古柏從枝到杆又恢複了原來密密麻麻的甲痕。

張蕭想著曆史典故,看著這巨大茂盛的柏樹,忍不住原地轉了幾圈,抬頭看著樹冠。一陣天旋地轉,張蕭還以為自己轉圈發暈了,不對!這大地都在震動,看了四周都是樹影,隻有靠近這裏的幾個人在尖叫,“地震啦!”“快跑啊!”。

在幾千年的柏樹地裏地震?張蕭隻覺得十分驚奇,不過更加顛覆他感官的事情還在後麵,他腳下的地在塌陷,就像下麵是個空的大房間,泥土在陷落,樹根也漏出來,密密麻麻像張網一樣,但是也抵不住下陷的趨勢,方圓十米的洞口,除了邊緣上歪歪斜斜的幾棵樹,中間的都陷進去了。

張蕭就在樹根環繞,樹葉,樹幹的包圍擠壓下往下落。他已經什麼都看不見了,耳中也隻有樹葉摩擦的刷拉聲和泥土下陷聲,他已經無從考慮是否有人和他一起掉下來,也沒心思想著別人怎麼樣了,他隻覺得越陷越深,越來越黑,呼吸都感覺困難了。內心地恐慌沸騰了,無助,絕望,還有...瞢圈。

不知道過了多久,也許隻是幾秒鍾,也許幾分鍾,張蕭感覺眼前開明,他試著睜開眼,後麵,左右還是泥土,但他前方十分明朗,“怪不得自己沒被壓死和憋死,原來自己前麵剛好有個空間”,張蕭想著。

他現在就像被卡在一個模板裏一樣,隻有眼前是開闊的,無法動彈,嘴裏還有著泥土還有一股子柏液的刺鼻味。但很快他什麼都沒想了,因為他被眼前的那一束金光吸引了,滿心的驚訝。

就在他前麵一米或者是很遠的地方,他已經分不清了,那一束金光就像一根水晶柱在他眼前。張蕭定定地看著眼前,注視著那道金光柱。

須臾,那金光蔓延開來,充斥在他意識和眼球的全部,就像一顆炸彈爆炸一樣,那金光吞噬了他。撲麵而來的金色光芒,但是自己身體毫無異樣感覺他已經說不出來話了,因為一切太夢幻,太驚奇了。

但是,在他失去意識的時候,他仿佛看到了金色光芒的中央是一根毛發,一根金色的毛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