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屈伯川準備為發展壯大大連工學院大幹一番的時候,十年動亂開始了。他首當其衝,被打成學校的“頭號走資派”。隨之而來的是無休止的批鬥會,拳頭與繩索交加的審查,還有拔草、種菜之類的“勞動改造”。直到1972年3月,他才恢複工作,擔任學校的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兼黨委副書記,分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他看到當時的工農兵學員文化程度太低,又成天忙於“上、管、改”,不能好好學習,既痛心,又著急。這時,傳來了周恩來總理關於加強基礎理論教學和研究的指示。他非常高興,便發動原有幹部和教師來落實,並親自主持召開教務會議,用一周時間製訂出各係各專業的正規教學計劃。在一次幹部會議上,他大膽提出:“我們一定要千方百計,采取各種辦法提高教學質量,爭取在三、五年內使工農兵學員畢業時,在各方麵都能趕上和超過‘文化大革命’前的畢業生水平。”會上他還提出了根據學生學習成績,分別編班,因材施教等具體辦法。他的主張和建議得到了師生的支持和歡迎。但是,正在大家付諸實施的時候,一股“反複辟”、“反回潮”的逆風又吹來了。為此,屈伯川同誌在1974年被扣上“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罪名,當做“複辟資本主義的典型”,在學校,在大連市甚至遼寧省的文教戰線又一次遭到了錯誤的批判。\身處逆境,屈伯川為黨工作的赤誠之心絲毫沒有改變,他竭盡所能,為辦好學校和發展科學事業做了不少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些對學校後來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九)“要辦第一流的大學” 粉碎“四人幫”後,屈伯川被重新任命為大連工學院院長兼校黨委副書記。他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方針政策,為開創大連工學院的新局麵,又做出了新貢獻。\為了撥亂反正,肅清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流毒,他總結大連工學院28年的辦學成績,用理論和事實批判了“兩個估計”,在1977年寫出有說服力的文章:《教育戰線是紅線主導,決不是“黑線”專政》,並組織平反大量冤假錯案,落實黨的一係列方針政策,大力整頓學校各項工作的秩序。\在屈伯川院長倡導下,大連工學院在1980年就建立了教職工代表大會製度。這是學校領導與教職工代表進行協商對話的重要渠道,也是教職工群眾行使民主權利,實行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在當年1月8日召開的首屆教代會上,屈伯川做了題為《振奮精神,鼓足幹勁,為辦好大連工學院而奮鬥》的工作報告,既讓大家了解了學校的發展情況和工作安排,也喚起了大家群策群力,辦好學校的積極性。26年來,這個製度一直堅持執行,在學校的建設和改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屈伯川認為,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任務是幫助年輕人樹立起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革命的人生觀,本身就是一門科學。在他的領導和支持下,大連工學院於1980年2月正式成立了德育研究室。他還十分關心學生的群眾性體育活動。1979年和1980年,大連工學院學生男子田徑代表隊連續獲得全國重點大學田徑通訊比賽冠軍,他非常高興,並親自給代表隊和優秀運動員授旗、發獎。\屈伯川積50多年的經驗,深切感受到,“四化”要上去,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他衷心擁護鄧小平同誌關於要把重點高校辦成教育和科研“兩個中心”的指示和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戰略方針,激勵全院幹部和師生,立誌改革,發奮把學校辦成第一流的大學,為中華騰飛“培養高級再高級的人才,研究出新的更新的科研成果”。
為了學習國外先進的科技和教育的經驗,屈伯川於1980年10月率教育部組織的中國化工教授代表團,赴聯邦德國考察、訪問。實際上,從1979年開始,在他的主持下,學校每年都派一批教授、副教授出國考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派出中青年教師出國深造。同時,邀請了300多名國外著名的專家、教授來校講學、長期任教以及聯合召開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1980年,屈伯川審時度勢,向國家經委、科委和教育部的有關負責同誌積極爭取,使中美兩國合辦的培養我國現代化工業和科技管理人才的“中國工業科技管理大連培訓中心”設在大連工學院。\在此期間,屈伯川大力抓學科建設,使原有學科得到初步改造,新興學科、邊緣學科得到較快發展。在他的倡導和支持下,大連工學院恢複了應用數學係和物理係,新成立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係和管理工程係,辦起了工程力學、海洋工程、化學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和應用科學等科學研究所以及內燃機、係統工程、激光、精密機床與精密工藝、金屬材料等重點研究室。他積極創造條件,把培養人才的重點逐步轉移到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方麵來。國務院批準大連工學院首批有權授予博士學位的學科(專業)有7個,有權授予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有22個。為了使學生更主動地學習,培養獨立工作和創造能力,他在教學上大力提倡學分製,並在80級學生中開始試行;同年學校加開了選修課程,三年中開出132門。他還想方設法,充分利用現有師資力量,為四化建設培養更多人才。\屈伯川在繼續發揮老教授、老專家作用的同時,特別關心培養中青年教師。他努力創造條件多選派學術上有發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師出國;在國外做出顯著科研成果者,回國後又為他們創造條件,使其在科研上做出更好的成績,很快在學校成長出一批新的學術帶頭人。在屈伯川的領導和親切關懷下,老教師積極帶頭,中青年教師發揮骨幹作用,學校的科學研究發展很快,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教師紛紛獲得了國家剛剛設立的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屈伯川一貫重視基本建設。“文革”前,在他的倡議下,校本部建起了圍牆,使校園動亂期間免遭外單位侵占。“文革”中主管教學、科研時,他從學科建設出發,建議創建實驗室建設“三大件”。經過幾年努力,建成了國內高校最大的港池、北方地區最大的船池和裝備有現代化大型電子計算機的計算中心。
(十)白發丹心,深謀遠慮 1981年上半年,72歲的屈伯川響應黨中央關於幹部隊伍“四化”的號召,主動向教育部黨組和遼寧省委寫信,提出辭去院長職務,退出第一線,並推薦錢令希教授為院長。黨委書記周明知道後甚為驚愕,找他談心,問其原因。屈伯川推心置腹,說了如下一段感人至深的話。他說:“毛主席他老人家,正是在72歲的時候發動‘文化大革命’,給全國人民帶來了一場嚴重的災難。我現在正好處在這個年齡段。年紀老了,容易堅持己見,容易習慣地、不自覺地擺老資格,一擺老資格,就容易武斷專行。我如繼續主持工作,就有這個危險……”同年9月,屈伯川的申請獲得批準,並被任命為大連工學院名譽院長。不久,又相繼被推選為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屈伯川說:“我的地位雖然有變化,但是共產黨員的責任沒有變,終身為黨工作的決心沒有變,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心沒有變。”\退出一線後,屈伯川仍為學校的事業操心操勞。他經常給學校黨政領導班子介紹自己多年辦學的經驗、教訓,給他們出主意,當參謀,鼓勵他們大膽改革,開創新局麵;他關心黨的組織建設,建議組織部門改進在大學生、研究生中發展黨員的工作;他關心老教師的入黨問題,多次和一位在“左”的錯誤路線下受過委屈的老教師談心,幫助他打消不必要的顧慮,鼓勵他申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屈伯川始終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經常在黨支部會上解剖自己的思想,對同誌們的思想問題,也能循循善誘,給以疏導和幫助。他很關心全院青年職工的培養、教育和教職工子女的上學就業問題,但卻不為自己子女的學習、工作問題搞特殊化。
作為一位教育家,他用更多的時間進行調查研究,研究教育改革方麵的重大問題。他把自己的視野從大連工學院拓展到大連市、遼寧省,乃至全國。\1982年3月,屈伯川在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成立大會上,做了題為《對於高等教育幾個問題的探討》的學術報告,其中提出的有些建議引起了輿論界和高校的關注。\1980年代初,大連農村推廣聯產承包責任製,出現大好形勢,城市的經濟體製改革也已起步。屈伯川感到,教育事業應該與之適應,也應該有個大的發展。為此,他深入大連市莊河縣等農村,向縣委和社、隊幹部作調查,到大連機車車輛廠等廠礦考察職工教育的情況,並先後寫出了題為《關於遼寧省開創市辦高等教育的新局麵問題的探討》和《加快發展高等教育,大力興辦市管大學》兩篇論文。在屈伯川的建議和推動下,大連市政府主辦了多科性、多學製的地方大學。\作為重點大學的名譽校長,屈伯川最關心的還是如何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水平,盡快縮小與國外著名大學的差距。為此,他多次聯合高教界知名人士,在全國高等教育工作會議等場合,上書黨中央,建議積極采取措施,加快高教改革的步伐。這個建議被采納後在全國產生了重要影響。\1985年1月20日,屈伯川又上書中共中央書記處,提出關於加快培養高級專門人才隊伍的建議。其中包括:大力提高中年教師學術水平,進行博士後教育試點,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發展新技術,積極開展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活動等。這些建議受到有關領導部門重視,有些已付諸實施。同年6月,《高教戰線》雜誌“大學校長論壇”專欄發表了屈伯川的文章:《高等院校要加快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屈伯川一貫重視在學校開展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和研究。他在1986年參加全國政協第六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期間,聯合其他14位委員,提出了“關於發揮高等學校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的作用”的建議案。在這次會議上,屈伯川還和其他29位委員提出了“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建議對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有計劃地進行德育教育”的提案。\1986年7月1日,屈伯川光榮地被評為大連市的優秀共產黨員。1989年,榮獲國家教委“老有所為精英獎”。1990年,國家教委授予他榮譽證書,表彰他從事高教科技工作40多年,成績顯著。\1996年6月23日,屈伯川還高興地與登門看望他的國家教委主任朱開軒暢談了如何啟動“211工程”建設等問題。25日,這位87歲的老教育家突患腦溢血,昏厥了過去。雖經大連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組織專家全力搶救、治療,但最終仍無效。1997年2月18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我國著名老教育家、大連理工大學名譽校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化學工程博士屈伯川與世長辭。李鵬、李嵐清、尉健行、葉選平、錢正英、彭佩雲等中央和省市領導同誌,兄弟院校、國內知名學者送花圈表示哀悼。大連理工大學千餘名師生員工前往殯儀館,懷著極大的悲痛送別尊敬的老院長。
1997年2月27日,中共大連理工大學委員會做出《關於向屈伯川同誌學習的決定》。決定指出:屈伯川的“生平事跡和精神風貌,充分體現了黨的教育工作者的優秀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體現了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和改革進取時代精神的統一。他既是全校共產黨員和幹部的楷模,也是全體師生員工的榜樣。”《決定》號召全校共產黨員、師生員工認真向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