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品牌價值優化的動力和途徑(1 / 1)

這裏彙集的案例是入選21世紀報係和Interbrand中國“2010年最佳品牌建設案例”獎項的案例文本記錄。這是我們在中國市場上第六次推出這樣的案例討論,其宗旨依然是,為品牌成長的規律尋找帶有鮮明中國市場印記的樣品。與過去幾年的情況相仿,這些案例在一定程度上都折射出了時代對於中國市場上品牌建設者的作用力:隨著經濟形勢的全麵回暖,政府的刺激政策開始收斂,市場競爭再次給品牌力量的高度以及塑造和強化品牌力量的途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希望這本案例集能夠給讀者帶來新鮮的思考。

從Interbrand的視角來看,優秀的品牌建設工作都是在兩個方向上不斷地去努力優化品牌對於業務成長的價值。

一是通過各種內外部傳播活動強化品牌的內部根基和外部認知。具體來說,就是想辦法去強化品牌與企業業務和文化基因的連接強度,不斷審時度勢地思考和表達自己的身份,同時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增加品牌在所關心市場的存在感,並且讓顧客感受到自己承諾給予的品牌體驗。這是品牌工作的老話題,但是,如何讓這個老話題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下進行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則依然是一個重要的挑戰。本書所彙集案例的創造者在這些方麵都給出了不同程度的回應。

另一個方向是考慮如何將品牌操作的方法更好地與業務運營結合在一起,讓顧客在購買決策中更多地受到品牌因素的觸動。在這方麵,一個可喜的變化是,當下中國市場已經有所積澱的企業或者產品的品牌,不再僅僅停留在簡單叫賣的境界,而開始追求某種抽象的形而上學的價值觀,以呼應中國普通消費者新的消費趨勢,即越來越多地將一個企業或者一個品牌對終極價值觀(如對環境、人性的尊重,或者對人性中的積極因素的挖掘和彰顯,一個民族的根性傳統與文化自尊,等等)的

關注程度,作為信任和熱愛、消費或購買的重要考量因素。這意味著消費者開始接受更加多樣化的、更加可持續的品牌價值信號。這通常是成熟的市場所具有的特征。這種特征使得品牌競爭可以更多地帶上感情和文化的因素,從而為中國品牌的成長帶來更為廣闊的空間。我們可以從中國餐飲市場的繁榮看到對未來世界一流餐飲服務品牌的催生力量。

最後,還要感謝報名參加這次案例評選的企業的品牌團隊,以及為2010年案例評審工作付出極大心血的各位同仁,包括盧泰宏教授、趙平教授、陳剛教授、白長虹教授、蔣青雲教授、黃升民教授、餘明陽教授、王海忠教授以及陳濮先生對案例的精心評點和耐心討論。借此機會,我還要衷心感謝21世紀經濟報道和Interbrand項目小組的諸位同事(薑嵐、張衛國、石斌、翁鳴晨、周淩暉、藍潔等)的大力支持。為了評選活動的順利進行,他們對案例的征集和評選工作的組織安排,乃至於本書的彙集刊印,都付出了大量心血。相信他們的工作能夠對中國企業界的品牌思考起到應有的幫助。

Interbrand中國區主席兼CEO陳富國

一九九五年,“紅罐王老吉”問世,憑著對市場的把控、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王老吉完成了區域的規模性擴張,完成了銷量的百億突破。現在,擁有“中國飲料第一罐”稱號的王老吉深受國人喜愛、世人讚歎。

以“亞運有我,精彩之吉”為核心理念,王老吉整合文化、體育、公益、娛樂等多方麵要素,精心策劃出一係列具有廣泛的社會參與性的主題營銷活動,更突破以往單一形式的電視廣告加主題活動的策略,將媒體聯動作為突破口,以電視、網絡、平麵媒體、戶外媒體以及終端運作輻射配合,並充分借助明星效應,強調亞運色彩,彰顯品牌個性,為亞運體育營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