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結語:天使還是魔鬼(1 / 1)

就在我即將寫完這本書時,聽到一則來自學校的消息:普通高中的教材全部升級換代了。新教材裏的圖片更多,顏色更鮮豔,術語更少,語言更輕鬆幽默。

這無疑是教材從無氧到有氧的變化。這也無疑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即便在最傳統、最頑固的信息傳播領域,有氧信息都開始發揮作用,相信在大學裏看到曼昆式教材的日子不遠了。

在有氧信息逐漸成為主角的今天,傳統的無氧信息正無奈地退出曆史舞台。一方麵,順應這一趨勢的人能夠迅速嶄露頭角;而另一方麵,那些無法適應變化的人正在被淘汰出局。在這場變革中,沒有絕對的旁觀者,我們每個人都在扮演著這場信息革命的主角。

在白居易為文盲老大娘耐心念詩的年代,信息的製造者主要還是高層知識分子,他們大都不願放下架子為普通人創作信息。他們不在乎自己的信息有多少人能看懂,又有多少人感興趣。可是今天,當人們紛紛用信息去爭奪眼球,並從中獲取利益時,肯放下架子的人越來越多了,時刻關注信息接受者的反應逐漸成為了一種常規。

互聯網的誕生和迅速普及加速了這一過程。當人們在貓撲論壇灌水時,當人們在“百度知道”裏回答問題時,當人們在新浪博客裏書寫個人日誌時,信息製造的控製權已經從極少數知識精英轉移到普通大眾的手中。

在互聯網背景下,每個人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的製造者,這種雙重身份讓有氧信息成為一種自然的選擇。隻有當你提供的信息能夠讓別人看懂,隻有當你提供的信息讓別人感興趣,隻有當你提供的信息對別人有用,它才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信息製造途徑的迅速增加,也使得我們能夠接觸到的信息量越來越大,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這決定了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對周邊的信息細嚼慢咽,我們需要立刻明白自己正在接觸的信息的要害。我們需要立刻就把我們從信息中了解的內容應用到生活中去。就像《少林足球》裏星爺說的那句話一樣:時間是不等人滴!

這是一個沒有最好,隻有更好的年代。曾經有個電器廣告宣稱自己的產品能夠使用半個世紀,我很好奇這是否屬實,就向業內人士請教了一番。他們笑著說,如果這款產品真的能使用半個世紀的話,那廠商早就破產了。

想一想也對,即便那款電器真的能使用上半個世紀,又有誰會在大半輩子的時間裏隻使用同一款電器呢?同樣,當我們閱讀書籍、聆聽演講時,又有幾個人是抱著成為頂尖專家的目的的呢?“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我們了解了我們需要了解的部分,這就足夠了。21世紀最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在擁有核心特長的前提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盡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其他領域的知識,但我們不應該奢望成為所有領域的專家,我們隻要擁有足夠支持我們事業發展的知識就好。

所以,知識不要太高深,形式不要太古板,用途不要太模糊,我們需要的,是大量的簡單、有趣、實用的有氧信息。

這種強烈的需要必然會導致一大批有氧信息英雄的誕生。他們可能並不是最專業的人士,他們也往往沒有自己原創的理論體係,他們甚至說不清楚自己的成功之處在哪裏,但他們就是有本事讓他們提供的信息看上去簡單、有趣和實用。這就足夠了。在有氧信息時代,能夠提供具備這些要素的信息,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作為有氧信息接受者,我們可以從有氧信息的到來中體會到更多的好處:我們會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並獲取愉快的精神享受;作為有氧信息的製作者,我們更可以締造比我們實力更強勁的人都無法創造的奇跡,成為舞台聚光燈下星光閃耀的那個人。

奇跡每天都有可能發生,但問題是,你會不會成為下一次奇跡的主角。這取決於你對有氧信息的理解有多深,你製造有氧信息的本領有多強。

有氧信息是魔鬼,如果你甘願墨守成規,將成為無氧信息的犧牲品。

有氧信息是天使,如果你願意加入有氧信息的隊伍,將成為幫助人們快樂輕鬆獲取信息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