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另有一種習俗叫“打老醮”或“打清醮”。舉行這類法事活動時,也要有秧歌和九曲燈場。有的則隻有秧歌沒有燈場,有的則僅有燈場而沒有秧歌,但大都是二者皆有。這類燈場中,傘頭請神最多,而且還要請亡靈,祭孤魂,禮儀規矩也較為複雜。
無論轉九曲還是打醮,都要有祭文。祭文在彩門前誦讀。現在此俗幾近失傳,筆者家鄉於二〇〇三年又有此舉,應家鄉人之邀,為其撰寫九曲祭文一道,錄如下:
維
公元二〇〇三年,歲次癸未,正月十三日。
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元龍寺鄉元龍寺村合社人等,感上蒼之神恩,頌宇宙之靈氣,護佑黎庶,滋長萬物。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錢糧盈實。值元宵之前夕,上元之將至,構九曲如太極之玄妙,燃華盞似星光之燦爛,打醮設壇,恭請靈霄寶殿昊天金闕玉皇大帝,三清界道德尊者,西方極樂世界如來佛祖,各率本門弟子,降臨凡界,盡享人間香火,用饗民間饌肴,與民同樂,共慶升平。
蒼穹渺渺,浩瀚無垠。大地鬱鬱,高山有頂。天公地母,乾坤既定。神明人黯,聰愚有殊。適此燈會,諸神鹹集。祈福求安,民心所欲。禱告眾神,不吝賜惠。黎庶百姓,仰仗神佑。歲豐年稔,民心安寧。災疫銷跡,人間常樂。人倫競享,福滿寰宇。懇請尊神,法力廣施。玉帝欽旨,眾神從命。三清布道,群仙行令。如來弘法,佛國生瑞。各門弟子,恪盡職能。天官賜福,太平盛世。公明仙遊,財源廣進。山神鎖嶽,猛獸無患。土地瑞德,社稷呈祥。先農後土,稼穡豐茂,先嗇司穡,助禾成長。旱魃仙女,洞府棲身。水神龍王,定波息濤。風雨雷電,四時應節。蟲王封口,田禾無損。水坊神祇,安城利農。城隍府君,佑民勤政。元帥溫瓊,疾疫收盡。元辰將軍,流年暢順。四方大帝,氣爽天和。牛馬元帥,護祐家禽。青龍白虎,助長生財,朱雀玄武,水火既濟。東方星君,木生長青。南方星君,火德文明。西方星君,光明金身。北方星君,水德潤物。中央星君,黃土厚德。五方五帝,調理公明。六十甲子,輪回有序。陰陽五行,相生相長。如斯民願,諸神惠賜。明鑒洞悉,仰望玉成。年年安順,事事遂願。諸神顯靈,德化啟人。應驗如期,黎庶感恩。奉神唯尊,敬仙如天。遵佛同法,傳習永世。盛儀際會,祈禱上蒼。感神以往,盼神將來。穹廬戴德,社土受益。福祉綿綿,無窮無盡。
祝禱既畢,燈火燃放。彩門大開,歡聲雷動。笙簧輕音,鑼鼓壯威,爆竹齊鳴,頌歌陣陣。恭請神佛,仙跡前踵。民眾隨後,入城觀燈。
謹以香台,祭獻諸神。各依神位,依次坐台。庶民百姓,山呼萬歲。歌舞升平,春明景和。三陽開泰,六合同春。敬奉上蒼,恭敬心誠。焚香叩首,五體投地。謝恩天地,萬劫永恒。
陝北民歌
民歌是勞動人民的詩歌創作。它的特點是口頭創作、口頭流傳,並在流行過程中不斷地經過集體加工,最終成為有固定的歌唱形式和歌詞內容的地方歌曲。中國民歌豐富多彩,有山歌、勞動號子、小調等。民歌在原始社會裏起著統一勞動者意誌的作用,它能激發勞動者的幹勁,同時也能表達人們征服自然的願望。在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裏,民歌又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剝削者、壓迫者的仇恨和反抗心理。但也因受到剝削階級思想的影響,也有不少民歌帶有剝削階級的思想烙印或不健康的成分。
陝北民歌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小調
小調的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漢代的“相和歌”就是小調的代表。宋元以後,小調走向繁榮,成為一種成熟的藝術品類。民間對小調有不同的稱謂,如小曲、裏巷歌謠、俗曲、時調、絲弦小調等,內容大都是表現市民階層的勞動、愛情等諸多方麵的情感。如《繡荷包》、《賣雜貨》、《小拜年》、《放風箏》等。還有一些講述曆史故事的,如《孟薑女》等。小調的結構規整,曲調流暢,曲目也比較豐富。小調大致可分為傳統小調、地方小調和歌舞小調。
陝北民間小調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十裏鋪》、《蘭花花》、《走西口》、《五哥放羊》等。它從人們心靈深處真摯地表達了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和對美滿幸福的婚姻追求。陝北小調從其情感和內容上來看,應是婦女之作。因為它所表現出來的細膩、纏綿、深情脈脈的思想感情,隻有婦女才有這樣的“柔性”,因此,陝北小調的特點就是一種“陰柔”之美,涓涓絲情。這些小調經數百年的傳唱,不僅沒有被曆史所湮沒,而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陝北民歌中的佼佼者,被人們無時無刻地傳唱著。
二、山歌
山歌是人們在山野之中勞動時為了減輕自身疲勞,信手拈來,張口唱出的抒發對生活感受的一種歌曲。在語言上樸實無華,在曲調上熱情奔放,節奏上也特別自由。山歌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明代的馮夢龍曾經編寫了《山歌》一書,收錄了多種民歌。我國的山歌種類很豐富,南方有“客家山歌”、“彌渡山歌”、“柳州山歌”;北方有“信天遊”、“爬山調”、“花兒”等。各民族有各民族的山歌,各地有各地的山歌,風格各異,各有特色。就一般而言,南方山歌柔婉,北方山歌豪放。山歌的結構大都為雙樂句樂段和四樂句樂段。
陝北山歌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改編以後的《東方紅》和《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藍》。《東方紅》的原始唱法為雙樂句樂段,是人們對太陽的歌頌。當人們站立山頭,看見東方開始發紅,太陽將要升起時,以豪放的歌喉對著東方吼出“東方你就一個紅,太陽你就一個升”來抒發人們熱愛生活、感受自然的情懷,正體現了山歌這種信手拈來、樸實無華卻又熱情奔放的特點。後來,李有源為了歌頌偉大領袖毛主席,雙樂句樂段已不能表達人民對領袖的敬仰之情,才改為四樂句樂段,使其更加雄渾厚重。經現代音樂家改編後,更加雄壯凝重,氣勢磅礴,有黃鍾大呂之感覺。成為我國民歌乃至音樂史上的一首千古絕唱。《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藍》是一首山野之作,就是在田間野外男女之間相愛的表白,是一種即興的創作手法,它情綿綿意濃濃,代表了另外一種山歌風格。
三、風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