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人群從何而來,據他們講:是從黑木頭川來。黑木頭川在哪裏,他們的後裔也說不清,隻知其很遠。從他們現在講的安定、懷遠方言來看,是從橫山、子長一線南遷下來的,那麼,之前又在哪裏,依黑木頭川而言,應當在內蒙古的巴林旗的黑水河流域,這裏應是他們的祖源所在地。從他們的信仰來看,應屬薩滿教的教民,他們的宗教活動、婚姻狀況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麵,都保留了薩滿教的痕跡。從他們的長相來看,有著草原遊牧民族的特點。他們為什麼要來到陝北,可能是在種族逃亡或宗教逃亡的背景下不得已而為之的。從他們祖先的守口如瓶,避而不談的守密來看,完全可以說明這一點。
薩滿教是從歐洲傳入我國的。這一教派主要散布在地球北緯三十六度以北的範圍。薩滿教在我國主要是回紇人所信奉的宗教,是一種類似巫術的原始宗教。巫師又被稱做“甘”,故而又將薩滿教稱做“甘教”。回紇又稱袁紇,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唐代以後改稱回紇。回紇原為鐵勒的一部,為九姓鐵勒之一。其先世可以追溯到漢魏時期的丁零,或者是春秋時的狄。北魏初期出現在漠北地區的敕勒各部中有袁紇部。回紇興起於隋代。隋大業元年,鐵勒反抗突瘚的進攻,大敗**處羅可汗。回紇與什骨、同羅、拔野古、覆羅等部酋長都自稱“俟斤”,脫離**汗國,其後,諸部並入回紇,遊牧於薛延陀北境娑陵水和嗢昆河流域。薩滿教亦在粟特人中流行。粟特是中亞古國,東漢時亦稱做粟弋。又稱做屬繇、窣利。位於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善河流(即索格狄安那地區),公元前6世紀形成國家,後期並入波斯版圖,公元329年為馬其頓亞曆山大大帝占領,後相繼為塞硫亞、大夏、大月氏、康居貴霜、**等所統治,居民屬東部伊朗語族。粟特善於經商,與中原有密切的經濟和文化聯係。在塔裏木盆地,河西走廊直到長安、洛陽的絲綢之路沿線各地建有居民點。八世紀時,阿拉伯人侵入中亞後,逐漸伊斯蘭化,1220年,成吉思汗西征中亞時,粟特都城阿弗捽西雅卜(今撒馬爾罕,希臘史籍稱馬拉坎達)化為廢墟,粟特國亡。亡國後,其國民散居各地,山西的太原、大同、陽高就有許多粟特人居住。
陝北蠻婆應屬回紇薩滿或粟特薩滿中的某一民族教民,他們究竟為什麼遠離自己的祖源地,不遠千裏來到陝北大概不外乎以下原因。
一是曆朝的屠教。封建時期有過幾次大的屠教,一些教民為了活命,不得不外逃以保命。薩滿教既是外來宗教,又沒有被封建王朝認可,屠其教是很有可能的。
二是大概因薩滿教內部的問題,引起內訌而逃亡。
三是大概因民族內部矛盾所致。
從他們不向外人講述自己的來曆來看,極有可能是宗教和民族內部的原因使他們背井離鄉的。
蠻婆們有著極為嚴酷的家法,這是原始宗教製度下形成的規矩。老的蠻婆們都已相繼謝世,他們的後人沒有從他們那裏得到逃亡的真正原因。這一秘密被他們永遠帶走了,說明他們當年在逃亡時是非常痛苦的,不便向其後人和世人表白。隨著曆史的變遷,他們的後裔已與當地人交往起來,有的已經通婚。蠻婆一詞逐漸有所淡化。這一支不知來龍去脈的人群已融入當地民眾之中了。
蠻氏
蠻氏是春秋時期的戎蠻子國,其國在今河南許昌西南。《左傳·成公六年》雲:“蠻氏侵宋”,是說蠻氏國侵犯宋國。又《昭公十六》雲:“楚殺戎蠻子嘉,遂取蠻氏”。《杜注》雲:“蠻氏,戎別種也,河南新城縣東南有蠻城。”《後漢書·郡國誌》雲:“新城有鄤聚,古鄤氏,今名蠻中。”所謂“戎別種”,是“戎”的一個分支。戎就是春秋時期的“夷國”,在現在山東曹縣東南。後改為戎州,就是春秋時期的衛邑,在楚丘。那時,衛莊公嚐剪戎州及出,戎州人攻之己氏,殺莊公。現在山東曹縣東南乃有其故城。到了漢代,置己氏縣,隋代改為楚丘縣,也就是衛國之戎州。
鄤聚在河南洛陽城東南,據《河南通誌》雲:“古名鄤氏。《左傳》楚殺鄤子是也,今名蠻子城,即漢祭遵殺張滿處。”
陝北蠻婆屬這類蠻氏亦未可知,所以,收入蠻婆之後,供參考。
陝北其他民俗民風
陝北民間講究,剛出嫁的女兒(指嫁到婆家的第一年)要回娘家過清明。此俗之意是“嫁了人家,不忘娘家”。回娘家過清明既可對父母盡些孝心,又可為祖先燒紙祭奠,是不忘祖先的宗法思想在民俗中的表現。
端午時,新婚之婦要回娘家,俗謂之“躲端午”,此俗源於《白蛇傳》的故事傳說。新媳婦在伏天要回娘家,俗謂“躲伏”。因伏天氣候太熱,人們難免有些袒露,對剛剛過門的新媳婦來說應有所忌諱,以防有悖於大雅。
女兒不在娘家過年,因年是大團圓的節日,女兒既然嫁了人家,就是潑出去的水,應與婆家人團聚,所以不回娘家過年。
婦人在懷孕期間不吃驢肉,俗忌恐吃了驢肉,也會懷胎十二個月。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驢肉可以滋陰補腎,如果補不得當,會使胎兒在母體內時間更長一些,甚至達到十二個月。陝北民間將驢稱做“牲口”,如果有人缺乏道德,就會被人視為“牲口”,所以,人們是非常忌諱懷胎十二個月的。
在語言方麵人們很忌諱說“死”。如果誰家死了人,應視其年齡和死亡原因使用不同的詞來表示死。如七八十歲的人死了,應說“老瞌了”,意即永遠睡去了。六十歲左右的人死了,應說“歿了”,意即這個人還沒有享受夠人倫之福就死了,多少有些遺憾。再小點就應說“失結了”,也就是失落結束了生命。埋葬老人應說“扶上山了”。
別人打場應說打得多,不能說少。
孩子胖應說身體好,精神好,不能直接說胖。
人們忌挖野雀窩,如果挖了野雀窩,這家人秋裏醃菜一定是臭菜。
忌把蛇打死,陝北民間俗信以為蛇是有靈氣的,如果將蛇打死,會遭報應或招來蛇患。
探視病人要避開六個日子,即壬寅日、壬午日、庚午日、甲寅日、乙卯日、己卯日。
陝北婚儀中的民俗民風
陝北婚俗各縣不同。宜川縣有在婚禮當天給公婆臉上抹黑的風氣,此俗的用意是逗誑,為使婚慶氣氛更加熱烈一些。新婚之日是新郎新娘大喜的日子,當公婆的也是自樂融融,所以,親友、鄉鄰給他們抹黑意在讓他們放下“架子”來,不要依老賣老,讓新人盡情享受歡樂。把他們抹成黑臉,使他們人不人,鬼不鬼,裝著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好讓新人與親友們歡樂無窮。
新婚之夜有鬧房之俗,凡可以開玩笑的親友都可以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