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釋迦的弟子們從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一直尋找過來,到了南北朝時期,終於來到中原。但他們一看,孔子所宣教的禮儀之風遠比佛家的“性”要高明得多。在長期的共存中,佛教與中國本土的儒、道兩教逐漸有了一些融合,三教成為我國人民同時信仰的宗教。盡管如此,佛教寺院中的釋迦佛仍然還是那樣。不知是傳說所起的作用,還是佛教另有說法。
倉頡造字
倉頡是傳說中黃帝時期的左史官,也叫蒼頡,是我國漢字的創始者。《荀子·解蔽》雲:“好書者眾,而倉頡者獨傳者壹也。”漢朝時期的許慎在他的《說文解字》一書中說:“黃帝之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倉頡據此創造了象形文字,成為我們今天所用漢字最早的起源。
相傳,在黃帝以前的時期,人們是不穿衣服的,大家都光著身子。那時還是群婚製,人們隻知其母,不知其父。黃帝統一華夏以後,決心要改變這些習慣,用娶妻生子的辦法來規範社會行為。黃帝生了一兒一女,兒子叫文,女兒叫明。文與明長大以後,他們之間產生了愛情,一心想結為夫妻,但遭到了父親黃帝的反對。黃帝不僅不允許他們兄妹成婚,還要他們在社會中廣泛宣傳兄妹不能通婚的道理。文與明最後接受了父親的教誨,開始宣傳父親的主張,讓人們穿上衣服,用來抵禦寒冷,遮住羞醜,兄妹不要成婚,以確立禮儀規範。黃帝還命左史官倉頡造字,來推動社會的發展。
文與明二人用野麻皮串上樹葉,將自己的身體遮護起來,這是人類第一次穿上“衣服”以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革命性成果。“文明”一詞也由此而來,標明人類已告別了“獸”的裏程,進入了真正意義的“人類”階段。當樹葉幹枯後被揉掉,他們再用麻續上新的樹葉。到了秋冬季節,樹葉沒有了,他們就用麻編織在一起,成為一大塊“布”,由此,產生了編織工藝。文與明所推廣的“穿衣”和禁止兄妹通婚,得到了許多人的讚同,是劃時代的進步,所以,廟宇中伏羲和神農像是不著衣衫、用樹葉蔽體的人神,而黃帝則是穿著衣服的人神。盡管黃帝的這些主張得到人們普遍擁護,有些地方卻反對這樣做,認為不穿衣服是自古就有的習俗,兄妹成婚是天經地義的事,為什麼要改呢?這些頑固的人群們仍然我行我素。
倉頡造字業已完成,一個“人”字的形狀還不太滿意,倉頡決心要到各地走走,廣泛征求一下人們的意見。有一天,他來到黃陵與洛川交界的地方,忽然聽見人們大聲喊叫,“打妖精、打妖精”,並朝著一個方向跑去。倉頡感到很奇怪,大白天怎麼會有妖精呢?便跟著人們一塊跑去,想看個究竟。人們跑到一個地方後都停了下來,用弓箭朝著一個洞口射。倉頡朝洞口一看,見兩條人腿分成八字向外撇著。心想,這個妖精也夠大的,僅兩根須就有人腿這麼粗,身體就不知有多大了。一陣亂箭之後,兩條腿不動了,死了。倉頡問大家,那是什麼妖精。這時,有人向倉頡說了實情。原來,被射死的是一個人,不是妖精。因為這個人響應黃帝的號召,不僅自己穿衣服,兄妹不通婚,還向鄉親們宣傳黃帝的這一思想,鼓勵人們按照黃帝的號召辦。他的這些宣傳和鼓勵不僅沒有得到鄉親們的支持,反而惹惱了鄉親們,看見他穿上衣服後活像一個妖精,所以人們不願理他,也有極力反對的。這個人在此種環境中仍然不遺餘力地進行宣傳和說服工作。他同時也想,一定要做出一些好事來,證明自己的做法是對的。這一帶有一隻猛虎經常出來傷人,人們很害怕。這個人決心要殺死猛虎,為民除害,以自己為民做好事的實際行動來向鄉親們說明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為了鄉親們。這一天,老虎從山中出來,進到村子裏找人吃,人們躲在家中不敢出來。這個人在村子裏與老虎展開搏鬥,一陣打鬥後,老虎有些不支了,朝山裏跑去,鑽進洞中躲避。這個人一心想將老虎殺死,一路追趕上來,老虎剛剛鑽進洞中,尾巴還在外麵。這個人怕老虎鑽入洞中後無法將虎打死,便拽住老虎尾巴,想將老虎拉出洞來。人越往外拽,虎越往裏鑽。人為了不被老虎將自己拉入洞中,就將兩腿分開,靠著洞口的支撐用力往外拽虎。就在這時,村人們趕來,用弓箭將人與虎都射死了。倉頡聽後感動地說,這才是真正的人,隻可惜他的真正麵目讓我無法看清,我看見的隻是他的兩條腿。倉頡為了弄清這個人的情況,就留在這裏,想作進一步的調查。入夜後,倉頡仍思索著這件事情。
洛川境內的鬼知道倉頡造字,造了九九八十一天,把天下的字造的差不多了,隻有一個“人”字還沒造出來,才來到這個地方尋找造人字的方法。如果把人字造出來,向黃帝交了差,造字就結束了。他們想,天下萬物都有字,現在除了人還沒有字外,就剩咱們鬼了。這些鬼不甘忍受自己沒有字的現狀,便召開了一次鬼的大會,認為鬼也應有自己的字,不能成為萬物之外的另類而沒有字。會上,鬼決定派一個代表,去找倉頡老先生,求他為鬼造一個字。但又覺得,倉頡老先生既然不為他們造字,肯定也有一定的理由,除非送一份禮物。於是,他們準備了一份禮品,鬼代表帶著禮包來到倉頡住所。
由於長期的勞累,倉頡有些疲憊了,在一陣尋思後,昏昏沉沉地睡著了。到了半夜時分,倉頡翻身的時候,聽到房中有響動,睜開眼睛一看,發現有個影子在房中晃動,便開口問道:“你是誰?”那個影子聽倉頡這麼一問,急忙跪倒在地上,並用手將一頭長發弄亂,把半個臉麵遮了起來,然後對倉頡說:“我是鬼,就是人死了以後的精靈。”
倉頡說:“我怎麼沒聽說過你,也從來沒有見到過你?”鬼說:“因為我從來沒找過你,當然你也就沒見過我。”倉頡問鬼:“你找我幹什麼?為什麼白天不來找,偏要在晚上來找?”鬼說:“我們鬼是幽暗世界的精靈,見不得陽光,所以隻能在晚上出來。聽說你給世間萬物造字,造了那麼多的字,我們一打聽,竟然在眾多的字中卻沒有我們的鬼字,我們鬼感到很恐懼,要是你造的字在以後使用開來,沒有我們的名號,豈不是滅了我們鬼門一族,那麼,人死了以後要到哪裏去?於是,我們大家商量以後,決定派我來拜見先生,懇求先生高抬貴手,就給我們造一個鬼字吧。”
倉頡聽鬼說到這裏,不由得產生了憐憫之心,微微地將鬼上下打量著。忽然,他發現鬼的腿上放著一個包裹,便問鬼說:“你身後的腿上放的是什麼?”鬼聽倉頡這麼一問才醒悟過來,連忙叩頭說:“先生不要誤會,剛才隻顧得回先生的話,竟然將此事忘了。我們鬼族生怕先生不肯為我們造字,準備了一點禮物,想送給先生。”說著,從腿上取下包裹,站起來,雙手捧到倉頡麵前,並說:“小小禮物,不成敬意,求求你了。”倉頡一聽,怒斥道:“好你一個野鬼,難道我倉頡造字就是為了收禮的嗎?快滾,滾出去。”鬼很害怕,趕緊將禮包收回,但又不願離去。心想,我是受眾鬼之托來求倉頡造字的,如果求不得字來,回去之後怎麼向大家交代?所以站在地上一動不動地發愣,很是可憐。倉頡看見鬼的這副可憐相後,也有些於心不忍。回想起鬼跪在地上的情節後,倉頡心中萌發出了鬼字來,便對鬼說:“你頭頂一撇亂發將麵目遮去,所以你五官不清,兩條長腿跪地,一腿向前蹬著,一腿蜷曲,腿彎處放一個包裹,這就是我為你們這一族類造的字,記住了沒有?”鬼連連說道:“記住了,記住了,謝謝先生的大恩大德,我們沒齒不忘。”又是一陣叩拜後,倉頡將手一擺說:“去吧,天快亮了,我還要睡一會。”鬼遵命起身,提著包裹走出房門,遠處傳來了雞鳴聲。
從此,我國文字中有了鬼字。鬼字上麵的一撇,就是鬼的一綹頭發,田字是鬼的臉麵,由於被亂發所遮,模糊不清,自然就沒有五官可言。左邊一撇,是鬼的一條直腿,右邊的彎是鬼跪在地上的那條腿,“厶”就是鬼的禮包。後來,人們傳說倉頡見過鬼,鬼字就是他為鬼畫出的一幅像。當時的鬼並不可怕,因為它是人死去後的精靈。人們根據鬼的字形進行了長期杜撰,漸漸將鬼衍化成了青麵獠牙、渾身長毛、肮髒無比的異類,最終將鬼從人的精靈中分離出去,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竟然否認了鬼是人的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