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成
(長安大學陝西西安710054)
[內容摘要]水是自然資源中最為重要的資源,本文從哲學的層麵分析研究了治水的若幹問題。全文包括五個部分,分別論述了水的同一性和轉化規律;闡述了三水統觀統管治水方略的實質和哲學依據,論述了節水與養水的辯證關係;認為水源汙染問題已成為當前水事中的主要矛盾,應當加強科學研究努力予以解決;還分析了西北發展中的主要障礙,認為缺水是主要矛盾;應當盡早實現跨流域調水,才能真正實現西部的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再造山川秀美的和諧社會。
[關鍵詞]辯證法水循環規律三水轉化治水方略
哲學在這裏是指馬克思主義哲學,也就是作者崇尚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以下簡稱哲學或辯證法)。哲學應當是助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科學,它在指導宏觀決策方麵特別有用。因為哲學可以從更高層麵上分析決策的思維方式、總體部署、方針政策等是否符合客觀條件,是否真有道理!
在水問題困擾全球,各種見解眾說紛紜,各種對策爭相現身之際,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對水害的防治及水的科學管理等問題,從哲學層麵加以觀察和分析研究,無疑是十分有益的。一、水的同一性和循環轉化規律是治水應當銘記的基本規律辯證法的最基本規律,便是對立統一規律,也就是說,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矛盾構成的,矛盾雙方互相依存,互相聯接,互相包含,互相貫通,而又根據一定的條件在互相轉化著。這種對立麵的轉化,基於對立麵的同一性,水作為世界上最重的物質,也是服從辯證法的基本規律的。
因此,認識事物,把握事物,引導事物發展,趨利避害的人類活動,都必須自覺地運用辯證法,運用對立統一規律,人類的水事活動也是這樣,不要隨意提口號、定政策,我行我素,否則便會遭到事與願違的報複。試舉幾例:
(1)忽視地麵水與地下水的轉化,一味地引用地麵水灌溉,就會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招致大麵積土壤鹽漬化,對此國內外不乏其例。
(2)盲目過量地開采地下水,又會引起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從而在雨水不足缺乏補充來源的地方,導致湖涸河幹、樹死草亡,甚至使自然景觀發生重大變化,嚴重者可以招致良田變沙漠;在濱海地區還會招引海水入侵,在另一些地區又會誘發地沉地裂等地質災害。
(3)在一些河段過量的堵截引水,造成其下遊的幹枯少水,並能使地下水補給斷源,水位大幅度下降,破壞區域性正常的水循環過程,引起不良後果,甚至生態災難。
(4)至於在同一條河上,同一個水源地內,各修各的壩,各打各的井,上下左右不顧,你爭我奪,致使堤成庫幹,上澇下旱的例子更為不少。
為什麼會出現上述現象呢?從根本上分析是人們忽視了地麵水、地下水和天上水的同一性,忽視了水的轉化規律,而自以為是的盲目行動。
自然界水的同一性表現為無論什麼水,其主體是氫氧化合物;其差異性又表現為固、液、氣不同的存在形式和不同的存在空間;它們的轉化表現為各種水體在太陽能和重力的作用下,處在不斷的運動轉化之中。各類水的靜止是相對的,而運動是絕對的,這種運動的絕對性不僅表現在水在海洋和陸地之間的大循環,也同樣表現在海洋和陸地各自內部發生的小循環。而且這種轉化服從物質不滅定律——也就是水量守恒定律。水科學家應當對水的轉化規律和水量守恒定律銘記在心,時刻牢記。
如果忽視或不理解上述基本規律,那就有可能形而上學地看待水,就會得出天水不犯地水、井水不犯河水、節水不管養水等一係列認識上的和行動上的差錯。
二、堅持辯證法,運用“三水統觀統管”的思想治水
如前所述,由於天上水(大氣降水)、地麵水(江、河、湖、海、冰川、雪水)和地下水(包括土壤水)始終處在運動轉化之中。從辯證法的高度認識水的這種規律,自覺地全麵的認識三水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人們便應遵循“三水統觀統管”方略對水進行綜合的調控和治理,自覺地利用對立統一和轉化規律,主動地創造轉化條件對其轉化過程或激發加強,或誘使疏緩,使其轉化過程朝著對人類有利的方向發展。
依據對水的認識和從實踐中獲得的啟示,本文作者1963年提出了地麵水、地下水兩水並用,1975年上升為“三水統觀統管方略”,三十年過去了,無數事例顯示該方略符合辯證法,是正確的治水方略。這一方略用於灌區,實行“井渠結合,以井補渠,以渠養井”,不僅擴大了灌溉水源,而且防治了灌區的次生鹽堿化;用於防治西安的嚴重水荒,推行“群峪斜井,兩水並用”,成功地緩解了西安水荒。在水問題日顯突出的形勢下,人們似應自覺運用三水統觀統管方略治水,堅持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和處理水事。
三、開源節流是辯證的統一,要做到節水與養水相結合
一個時期以來,在我國水主管部門十分強調節水,這無疑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麵對日益嚴重的浪費水的行為,節水便應成為主要矛盾。但是,根據水的循環轉化規律分析“死水怕勺舀”,單純的強調節水而忽視養水,就會損害水文生態健康。對灌溉節水的某些做法尤其值得深思,特別是在地下水作為灌溉補充水源,而地下水又受補於灌溉水入滲的條件下更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