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創業環境因素分析(3 / 3)

4.銀行利率的升降和信貸資金的鬆緊程度。

5.國際經濟狀況,如初級產品價格的高低,石油價格的升降,彙率的變化等。

在具體指標上,創業者應該考慮的主要變量包括所在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某一地區的失業狀況、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等等。國民生產總值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規模,通常在不考慮人口因素的時候,國民生產總值越高,市場規模當然就越大。但是,市場的需求主要是由人們的購買能力所決定的,因此,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基本上決定了人均收入水平,從而決定居民的購買力,這是決定市場需求的基本因素。同樣地,就業狀況、可支配收入等都是影響市場需求的主要因素。此外,國家的經濟性質、經濟體製等因素與企業經營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如企業的所有製形式會對企業的經營方式產生影響。

(三)技術環境

在創業戰略的製定過程中必須考慮技術因素所帶來的機會和威脅。技術的進步可以極大地影響到擬創企業的產品、服務、市場、供應商、分銷商、競爭者、用戶、製造工藝、營銷方法及競爭地位。技術進步可以創造新的市場,產生大量新型的和改進的產品,改變創業企業在產業中的相對成本及競爭位置,也可以使現有產品及服務失去原來的風采。技術的變革可以減少或消除企業間的成本壁壘,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並改變雇員、管理者和用戶的價值觀與預期,可以帶來比現有競爭優勢更為強大的新的競爭優勢。對於創業者來說,識別和評價關鍵的技術機會與威脅是外部戰略環境分析中最為重要的部分。

(四)社會文化環境

社會文化環境包括社會文化、社會習俗、社會道德觀念、社會公眾的價值觀念、職工的工作態度以及人口統計特征等。變化中的社會文化因素影響社會對擬創企業產品或勞務的需要,也能改變擬創企業的戰略選擇。因此,創業者需要在創業前對有關的社會因素加以考慮。

(五)國際經濟環境

創業者應該分析國際經濟環境對創業企業發展的影響。

1.全球信息化的影響。全球信息化為全球經濟一體化提供了技術支持,1996年7個發達國家和32個發展中國家的科技部長在南非開會,得出了全球信息社會正在加速形成的結論。全球信息化有五個特點:互聯性。世界互聯網及各種內部網絡的發展,使得各國經濟及其發展具有相互依存性。整合性。信息的整合會產生生產力的突破,並推動生產力高速發展,如目前的電腦、電信、電視三電合一,就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整合活動。敏捷性。信息傳遞是以光速傳輸的,這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和時間利用率。虛擬化。一方麵信息化使世界空間變小,世界成了地球村,另一方麵又使空間變大,出現了虛擬商店、虛擬市場、虛擬銀行、虛擬公司、虛擬醫院、虛擬學校、虛擬研究中心等。組織機構的扁平化。由於信息化使得企業組織再次集權,最高決策層可以直接同最基層執行單位聯係,企業的中間管理機構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也縮短了。麵對全球信息化的國際環境,新創企業隻有充分把握技術、能源、材料、設備、生產工藝等方麵的發展趨勢,在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才能掌握新產品的主動權。

2.全球經濟一體化。全球經濟一體化最突出的特點是跨國公司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全世界跨國公司有7276家,其子公司共有170000家,由此使得世界各個國家、企業、管理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聯係越來越密切,形成了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製約的複雜關係。全球經濟一體化為新創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可以為跨國公司提供配套零部件、包裝以及材料的生產服務。

3.國際企業間的兼並形成高潮。由於競爭的需要,國際上許多大企業相互聯合、兼並已成為一種趨勢,如美國波音飛機公司與麥道飛機公司聯合,又如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與美孚石油公司聯合等。大企業的兼並往往集中在大型產品的生產製造方麵,但即使這些企業也同樣需要中小企業的配套服務,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往往不會與大企業在市場上產生競爭,在這種背景下,新創中小企業關鍵是要選準其立足點,明確其經營戰略。

4.知識經濟在世界範圍內崛起。所謂知識經濟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以智力資源為依托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知識經濟的典型特點是發展的可持續化、資產投入無形化和決策知識化。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為中小企業的創業提供機遇。美國的大多數信息產業企業都是由中小企業發展起來的。中小企業對市場、信息的反應敏感,能夠將技術迅速轉化為產品。與此同時,在全球環境日益惡化、人們的環境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人們對產品使用的原材料、生產工藝、生產後的廢棄物、產品的使用處理等環節提出了多方麵的新要求,這為創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