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風險理論(3 / 3)

(六)環境風險

環境風險是指一項高技術產品創新活動由於所處的社會環境、政策環境、法律環境變化或由於意外災害發生而造成創新失敗的可能性。因此,高技術產品創新,必須重視環境風險的分析和預測,把環境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

三、風險管理

認識創業風險和合理地規避或化解創業風險是創業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因此,創業者和創業投資者應通過嚴格的風險管理程序和科學的風險管理手段,對創業項目進行嚴格的風險監控以及對各種風險事件所造成的後果進行評價,並確定其嚴重程度,盡可能地降低創業風險。主要方式有:

(一)風險管理的一般步驟

創業企業在實施風險管理時,一般采取三個基本步驟:

1.風險識別。風險識別的內容包括創業項目的經濟技術和社會價值、市場風險與競爭背景、項目實施環境和項目開發的合理性與可能性等。風險識別的目的在於減少創業項目的不確定性。在識別的過程中了解並分析對項目本身以及對項目所需的其他資源和要素形成潛在威脅的各種因素及其影響的範圍和程度。

2.風險估計。風險估計包括風險的預測、判斷以及有效地實施防範措施等內容,其目的在於充分收集有關產品市場、金融市場和技術等方麵的信息,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估算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其後果的大小,以減少項目實施中的不確定性。

3.風險評價。風險評價是對各種風險事件的後果進行評價,並確定其嚴重程度,其內容包括對風險認識的全麵性、對風險預測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對風險處理對策的合理性等。

(二)風險管理的方法與原則

風險管理側重的是對潛在危險因素的分析。由於創業項目的多樣性,各種潛在的危險因素錯綜複雜,使得創業企業麵臨的風險大大高於一般企業所麵臨的風險,給風險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性。根據創業企業的高風險性特點,創業者應該保持高度的警覺或者聘請顧問負責企業的風險管理,嚴格風險管理程序,運用科學的風險管理工具手段,進行嚴格的風險監控。常用的方法為:

1.經常對企業的有形資產進行核查。

2.由顧問或者專職風險管理人員對企業的風險管理計劃或方案進行分析。

3.由專職的風險管理人員協同有關法律顧問,從風險的角度檢查與項目有關的合同、契約等文件法律上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風險管理人員參與製定和評估項目避險的計劃和方案。

5.風險管理人員配合企業的高層管理部門及有關專業人員,共同估算和分析企業的未來贏利能力。

創業者和創業投資者除了嚴格和謹慎地審查投資項目,以便在投資前期盡可能地降低風險外,通常還采取其他的一些投資原則,以分散風險。基本原則是:

1.以平衡投資和組合投資為基礎的分散風險原則。這一原則的核心內容是按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進行投資,按不同的項目分別投資,構建合理的投資組合。

2.聯合投資原則。它通常應用於資金投入比較大或投資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的項目。在聯合投資方式下,通常由牽頭公司邀請其他風險投資公司共同對一個項目進行投資,牽頭公司持有控股股份,其他風險投資公司則按其認購的份額出資。

3.分類管理、區別對待原則。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往往投資於多個風險項目,風險管理者通常將項目分為成功、一般和失敗三個等級,並采取不同的處理辦法。對於成功的項目,加大投資和強化管理,促使項目盡早成熟上市,收回投資並實現資本利潤。對於一般的項目,采用資產重組等方式,鼓勵被其他大企業並購,或積極協助企業拓展融資渠道。對於失敗的企業,調整經營方向或宣布破產清算,以降低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