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1 / 1)

關於王堯教授的《走近藏傳佛教》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有一次很難得的機會,來聆聽我國著名藏學家、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學術委員會主席王堯先生帶給我們的係列學術講座——《走近藏傳佛教》。

藏族是一個全民信教的民族,西藏文化之所以讓許多人感到神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藏傳佛教的存在。這片雪域高原上的寺院、佛塔、經幡,無處不在的“六字真言”和瑪尼堆,雄偉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小昭寺,都是藏傳佛教的外部標誌,在高原的藍天白雲襯托之下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吸引著海內外眾多人們的目光。實際上,藏傳佛教的豐富內涵遠遠不止這些,它的獨樹一幟的活佛轉世製度,顯、密兼修的修行次第,浩如煙海的經典文書以及壁畫、塑像、唐卡等佛教藝術,都蘊藏著巨大的知識含量,成為人類文化的一座“寶山”。但是,要真正走進這座“寶山”而不至於空手而返,就需要我們對藏傳佛教有一些最為基礎的認識和了解。

王堯先生是江蘇漣水人,他早年就讀於南京大學中文係,後來因為配合西藏和平解放後解放軍進藏,1951年被選入中央民族學院(現在的中央民族大學)學習藏語文,開始了新的學術生涯。王堯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藏學家,學術著述十分豐碩,在海內外藏學界有著很大的影響和學術聲望,他先後被聘為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德國波恩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多所國際著名大學的客座教授,也是國內南京大學的兼職教授、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我們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客座教授和學術委員會主席、德國波恩大學《藏文曆史文獻》叢刊編委、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主編的《藏學學刊》編輯委員會主席、西藏人民出版社《國外藏學譯叢》主編等。他的著作可能在座的不少老師和同學都比較熟悉甚至經常使用,比如《吐蕃金石錄》、《吐蕃簡牘綜錄》、《敦煌本吐蕃曆史文書》、《敦煌吐蕃文獻選》、《西藏故事集》、《賢者新宴》等等。

這次王堯先生是應我們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邀請,以客座教授的身份來到成都,為我們講授係列講座。來川大之前,王堯先生曾經與我商量,這次究竟講一個什麼題目好呢?最後,他提出,為了讓更多的同學認識和了解西藏、了解西藏的傳統文化,選定了《走近藏傳佛教》這個題目。他還特別給我交待,標題上的《走近藏傳佛教》是“走近”而不是“走進”,因為隻有走近它,才能夠真正看清它、認識它、了解它,如果沒有走近它,就根本談不上登堂入室、進入其中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可能包括許多去過西藏、對西藏有一定感性認識的人,卻未必真正走近過藏傳佛教。作為藏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它的起源、發展的曆史脈絡,它的各個教派及其特點,它的活佛轉世、修行次第和讀經製度等等,如果沒有一定的較為係統的知識基礎,恐怕都是隔霧觀花、一知半解。所以,對王堯先生親自選定的這個係列講座題目我深表讚同。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個機會,跟隨王先生的講座,一步步走近藏傳佛教,這樣就能夠找到一把打開西藏傳統文化“神秘之門”的鑰匙,更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藏族文化最為核心層麵的內容。

王堯先生的這個係列講座一共有九講,內容涉及到藏傳佛教的方方麵麵,他多年來研究藏族曆史文化以及藏傳佛教,有著深厚的積澱,將會深入淺出地引導大家科學、客觀地看待藏族文化和藏傳佛教,加深漢藏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包容,建立更加和諧、理性的社會主義社會。

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是教育部在全國高校中建立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在藏學研究領域也有著悠久的曆史和傳統,湧現出諸如李安宅、任乃強、聞宥等一批優秀的學者從事藏學、宗教學、人類學、曆史語言學等多方麵的研究工作。由於我們地處西南,與西藏和其他藏區在地緣上有著十分密切的聯係,成都更是今天進出西藏首府拉薩的重要門戶,所以我們這個研究所有責任擔負起向公眾普及藏學基礎知識、宣傳科學的宗教觀和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職責,透過藏傳佛教神秘的麵紗,還其曆史的本來麵目。今後類似這樣的藏學係列講座我們還將陸續舉辦下去,敬請老師和同學們關注。

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所長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