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孤兒小貓的人工撫育(2 / 3)

想要自己製作一份營養均衡的自製牛奶替代品是很困難的。而且準備自製替代食物有一些缺點,包括得購買優質的原料、易增加細菌汙染的危險,以及很難製作與一般貓奶粉相同成分的自製奶。有研究表示,自製奶要給予的量會需要更多,且給予次數得更頻繁,但喂食自製奶的新生小貓生長速率仍比喂食市售貓奶粉的來得慢。自製奶應該隻用在緊急的情況下,當買到貓奶粉後,還是建議換成市售貓奶粉。而市售貓奶粉主要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奶粉與水的比例混合錯誤,例如,貓奶粉配得太過濃稠,會導致新生小貓嘔吐、腹脹和拉肚子;相反地,貓奶粉調得太稀,會減少每毫升喂食的熱量密度,就必須喂食更多。

如何喂小貓喝奶?

喂食新生小貓一般可以用奶瓶或喂食管來喂食。嬰兒用的奶瓶對小貓而言太大了,早產兒的奶瓶比較適用於小貓,另外,市麵上也可以買到新生小貓專用的奶瓶、眼用的滴管、3毫升的無菌針注射筒也都可以拿來使用。所有的器具使用前都必須清洗幹淨,並且用煮沸過的溫水洗淨晾幹後才能使用。

仔貓喂食重點整理

1 喂食新生小貓時必須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所有奶瓶、奶嘴、喂食管以及其他用品都得保持清潔;照顧人員也應仔細地清洗所有喂食器具,可以用煮沸過的溫水來衝洗幹淨。

2 市售奶瓶的奶嘴頭通常沒有孔洞,可以用一個適當大小的針加熱後在奶嘴上熔出一個孔洞,或是用小剪刀剪出十字孔。孔洞太小,小貓會很難吸到替代用奶;而孔洞太大,流出的乳汁過多,會增加小貓感染吸入性肺炎的危險。奶嘴孔洞的大小,以奶瓶輕壓可以流出1滴的大小為主,再以小貓吸奶時的狀況來調整洞口的大小。

3 喂食前應先將替代用奶加熱,溫度最好與母貓體溫相同(38.6℃);且記得先將替代用奶滴在手背上確認溫度。替代用奶太冷會刺激小貓嘔吐、誘發低體溫,以及減緩腸道蠕動進而抑製腸道吸收。相反地,替代用奶太熱會造成小貓口腔、食道和胃燙傷。如果是奶粉,可以先將一日分量衝泡好,放在玻璃容器中冷藏,要喂小貓喝奶時,再取出一次的量來加溫,以免衝泡好的替代用奶因為溫度的變化而壞掉。

4 喂食姿勢也是很重要的,讓小貓趴著並將頭輕微抬高,奶嘴頭直接對準小貓的嘴巴,是用奶瓶喂食的正確姿勢。新生小貓會推動前腳,並且卷起舌頭包覆在奶嘴頭的周圍,形成密封狀態,因此若奶嘴頭放的角度無法形成密封,小貓會因吸入空氣而發生腹痛。喂食時不應過度伸展它的頭,因為這個姿勢會增加感染吸入性肺炎的危險。

5 奶瓶喂食對於精力充沛,並且有強烈吸吮反射的小貓比較適合。但虛弱或生病的小貓因為沒有力氣吸吮,也就無法獲得足夠量的貓替代用奶。

6 很多小貓在一開始喂食時,並不會馬上就喝,所以在喂乳的過程中必須有耐心地操作,不可太急躁,否則很容易讓小貓嗆到。一旦發現有乳汁從鼻孔中噴出,應立即停止喂奶;當小貓不願意喝奶時也要先停止喂奶,不要太強迫,過一陣子再重新嚐試喂食。

7 身體較虛弱的小貓如果無法喝到足夠量的貓替代用奶,就必須要用喂食管來喂食。喂食管的選擇最好使用滴管或注射筒,以2厘米的塑料管套於注射筒上,可以將乳汁灌食於小貓口中。

8 另一種以胃管喂食的方法,必須在獸醫師的指導下才能操作,因為如果不慎將塑膠細管插入氣管內,會造成小貓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喂食虛弱且吞咽反射差的小貓時,以5厘米的塑料管輕輕地由舌頭背麵滑入食道內,就可將乳汁直接灌入胃中(這裏用的塑料管可以蝴蝶針的套管或是紅色橡膠管來取代)。

喂食配方奶的量與次數

新生小貓喂食的次數可以依照小貓喝奶的意願來調整。例如,小貓餓的時候會一直喵喵叫,並且強烈地吸吮著奶嘴頭。而小貓喝飽時,會將頭轉開,或是一直咬著奶嘴頭卻不吸奶。此外,小貓的年齡、每次喂食的量和食物的熱量密度,也是考慮喂食次數的各種因素。

大部分新生小貓的胃容量約為4ml/100g(體重),也就是體重為100g的新生貓一次喝奶的量最好不超過4ml,吃得過多容易造成小貓嘔吐。替代用奶的包裝上大部分都有建議量,可依照上麵的說明給予。如果是用針筒喂食的小貓,一般是在小貓7日齡前每兩小時給予3~6毫升;7~14日齡時,白天每兩小時給予6~10毫升,晚上每四小時喂一次;14~21日齡時,白天每兩小時給予8~10毫升,晚間11點至清晨8點之間喂予一次。

此外,小貓在過度饑餓時容易吸奶吸得過快,造成吸入性肺炎,所以喂食時要特別小心,也可以將喂奶的時間間隔縮短,避免過度饑餓。每餐都應該避免過度的喂食,因為這可能會導致小貓拉肚子、嘔吐,甚至是吸入性肺炎。

如果小貓的體重沒有適當增加,可以增加喂食的頻率,來達到每日總熱量的攝取。正常小貓需要的水分為40~60ml/kg(體重),因此也要注意水分攝取是否足夠,以免造成小貓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