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元道:"請老先生暫挪貴步,當決所疑!"命童子秉燭前引解元陪學士隨後共入後堂,堂中燈燭輝煌,裏麵傳呼:"新娘來!"隻見兩個丫環,伏侍一位小娘子,輕移蓮步而出。珠珞重遮,不露嬌麵。學士惶悚退避,解元一把扯住衣袖,道:"此小妾也上通家長者,合當拜見,不必避嫌向"丫環鋪氈,小娘子向上便拜,學士還禮不迭,解元將學士抱住,不要他還禮。拜了四拜,學士隻還得兩個揖,甚不過意,拜罷,解元攜小娘子近學士之旁下帶笑問道:"老先生請認一認,方才說學生頗似華安,不識此女亦似秋香否?"學士熟視大笑,慌忙作揖,連稱得罪!解元道:"還該是學生告罪!"二人再至書房個解元命重整杯盤,洗盞更酌二酒中學士複叩其詳,解元將閶門舟中相遇始末細說一遍,各各撫掌大笑。學士道:"今日即不敢以記室相待,少不得行子婿之禮。"解元道:"若要甥舅相行隻恐又費丈人妝奩耳。"二人複大笑,是夜,盡歡而別。
學士回到舟中個將袖中詩句置於桌上,反覆玩味:"首聯道'擬向華陽洞裏遊',是說有茅山進香之行了;'行蹤端為可人留'兒分明為中途遇了秋香,擔閣住了;第二聯'願隨紅拂同高蹈。敢向朱家惜下流,'他屈身投靠了便有相挈而逃之意。第三聯'好事已成誰索笑?屈身今去尚含羞,'這兩句明白;末聯'主人若問真名姓,隻在康宣兩字頭。'康字與唐字頭一般,宣字與寅字頭無二,是影著唐寅二字一我自不能推詳耳。他此舉雖似情癡上然封還衣飾,一無所取乃禮義之人,不枉名士風流也,"學士回家,將這段新聞向夫人說了上夫人亦駭然。於是厚具裝奩口約值千金,差當家老姆姆押送唐解元家,從此兩家遂為親戚,往來不絕至今吳中把此事傳作風流話柄隻有唐解元《焚香默坐歌》二自述一生心事,最做得好!歌曰:焚香嘿坐自省己,口裏喃喃想心裏。
心中有甚害人謀?口中有甚欺心語?
為人能把口應心人孝弟忠信從此始。
其餘小德或出入口焉能磨涅吾行止。
頭插花枝手把杯。聽罷歌童看舞女。
食色性也古人言,今人乃以為之恥。
及至心中與口中,多少欺人沒天理。
陰為不善陽掩之口則何益矣徒勞耳。
請坐且聽吾語汝,凡人有生必有死。
死見閻君麵不慚一才是堂堂好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