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創新型鄉鎮的科學內涵(1 / 3)

(一)創新型鄉鎮的概念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創新型鄉鎮的科學內涵,首先需要對創新型鄉鎮這個概念本身有所了解。

創新型鄉鎮是以創新為動力和手段,以整合集成城鄉內外各種創新要素和資源為基礎,形成創新網絡和創新發展模式,集聚財富,創造價值,取得發展優勢的新型鄉鎮。應當說,這個概括,並不是創新型鄉鎮的科學定義,隻能說是一種定義性表述。如同創新型國家是對當代國家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的概括一樣,創新型鄉鎮也是對當今時代鄉鎮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的概括。這種新型發展模式,主要是以經濟發展的主導要素為視角作出的概括。創新型國家也好,創新型城市也好,創新型鄉鎮也好,都是以知識、技術、人才、信息為核心要素,通過創新發展戰略和發展模式來取得發展和競爭優勢;其內涵是以強調發展模式為主導,並包含創新發展模式和創新發展結果的雙重意義。

創新型鄉鎮這個概念,從實踐角度看,包含這樣一些基本意思:

一是它以創新為基本動力和手段。運用創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進行多方麵的創新:科技創新、製度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等。

二是它以整合集成城鄉內外各種創新要素和資源為基礎。創新的奧秘在結合,結合、整合、融合,大體上是一個意思。整合就是創新。

一個鄉鎮的發展,離不開科技、人才、信息、資金、組織、管理、文化等要素;鄉鎮要實現創新發展,離不開對這些要素的恰當組合,而這些創新要素組合的方式不同,其發展模式也就各具特色。

三是它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創新網絡和創新發展模式。創新是一個由城鄉若幹要素共同參與其中的複雜過程,通過組織和製度的形式,形成一定的創新網絡,或者叫創新係統。

創新生態係統是近年來美國學者從創新動力學的角度來構思,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創新生態係統,是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創新群落與創新環境之間以及創新群落內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創新群落,包括各類企業和各種服務機構;創新環境,包括體製、政策、法治、市場、文化等要素。創新主體、服務機構與創新環境,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良性生態循環,統一於創新的整個動態過程中。創新生態係統是分層次的。有國家層次的創新生態係統,有地區層次的創新生態係統,也有微觀層次的創新生態係統。一個創新型企業,一個創新型鄉鎮,都需要有自己相對完善的創新生態係統。

創新發展模式是創新型鄉鎮的核心內容。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所謂創新型鄉鎮,就是依靠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一種新型鄉鎮發展模式。對於模式和創新發展模式,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科學認識。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不可把模式和創新發展模式教條化、凝固化。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城市,一個地區或者一個鄉鎮、一個企業,照抄別人的經驗,照搬別人的模式,從來不會得到成功。美國一所著名商學院的維傑·戈文達拉揚(VijayGovindarajan)教授在其新出版的《戰略創新者的十大法則——從創意到執行》一書中,從企業管理創新的角度提出,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放棄、忘記或者挑戰舊模式,才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創新成功的規則。這位商學院教授說,從管理創新的角度看,要建立全新的企業模式,必須學會“忘記”,必須遺忘原有模式的影響,尤其是關於如何創造成功的經驗。他認為,情況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應當根據新的情況創建新的模式;如果新企業沿用舊模式,就永遠找不到自己的新規則。他還強調,在忘記舊模式的同時,要注意借用現有資源和學習新的知識,念好“忘、借、學”這三字經,方能保證創新成功。

四是它能夠集聚財富,創造價值,取得自身的發展優勢。我們建設創新型鄉鎮,其主要內容和要求,一是創新發展模式,二是創新發展結果。創新發展模式與創新發展結果,二者之間存在著一種因果製約關係:創新發展模式是因,創新發展的過程、結果和水平是果。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創新型城市,建設創新型鄉鎮,都不是為建設而建設,而是為了集聚財富,創造價值,為了取得自身長遠發展的優勢。

(二)創新型鄉鎮的構成要素

(應該提創新型鄉鎮建設主體,還是創新型鄉鎮主體,創新型鄉鎮建設是否包含農戶?)

從創新網絡或創新體係的角度看,創新型鄉鎮主要有三大類要素:創新主體要素、創新資源要素和創新環境要素。

創新主體要素,是具有社會實體結構、直接承擔創新功能的實體性創新要素,包括政府、企業、大學、院所、金融機構、專業中介組織和外資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等。其中,直接從事研究開發活動的主體——企業、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和獨立研究機構是創新的核心力量。

政府。從中央到地方,從市到區縣、鄉鎮,政府在創新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府不僅是創新的鼓勵者和保護者,而且是創新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和推動者。政府在創新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製定創新發展戰略,引導創新方向;頒布和執行鼓勵政策,激發創新活力;擴大投資研究與開發、扶持企業發展;推動各方合作,引導來自大學、科研院所等方麵的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倡導創新文化,為支持和鼓勵創新營造濃鬱的創新氛圍。

企業。從北京郊區目前的實際情況看,作為市場運行主體的企業,應包括各級各類公司和具有一定企業性質和功能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技中介服務組織。

大學、院所。目前,隻有少量的首都高校、科研院所參與到鄉鎮創新和發展中來。按照建立和完善區域創新體係的要求,特別是考慮到鄉鎮創新和發展的迫切需要,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要有更多的首都高校、科研院所的各類專家學者,以各種不同的形式,直接參與鄉鎮創新和發展。不僅僅是農林院校,而且是各類院校包括文理各科的專家學者“聯合下鄉”。

金融機構。創新的實踐表明,金融機構作為創新的主體要素之一,在整個創新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現在,北京也好,我國其他地區也好,普遍存在著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特別是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由於種種原因,融資難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一個關鍵問題,是要加快建立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協同創新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