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是關係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事,不僅直接影響當代人民的生活環境,而且將影響子孫後代的健康。為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國務院指出:“當前我國的環境汙染和自然資源、生態平衡的破壞已相當嚴重,影響人民生活,妨礙生產建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實踐告訴我們:對於農村環境,水、氣、土壤和作物的汙染,以及水土流失、鹽堿化、地麵下沉等自然生態的破壞,一旦出現,要恢複原有環境狀況就十分困難,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轉的。這就需要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環境保護基本方針,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去調整控製汙染,才能促使農村生態環境逐步改善,實現良性循環。
1在江蘇如何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農村環境整治工程主要包括農村河道疏浚、發展農村清潔能源、農村改廁和村莊環境整治四個方麵內容。整治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
一是進行“四清、四改”。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清汙染源,改水、改廁、改圈、改路。
二是進行村莊綠化。在鄉村道路兩側和村莊周圍、房前屋後、庭院四周,種植成長快、成活率高的樹木,綠化美化農村生態環境。
江蘇省把農村生活汙水和垃圾治理、畜禽養殖汙染治理等作為全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的重點內容。其中,在太湖流域重點開展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工作,在淮河流域蘇中地區重點開展畜禽養殖汙染治理工作,在蘇北地區重點開展鄉鎮生活垃圾轉運收集模式完善建設工作。
2如何預防農村供水水質汙染?
由政府投資建設的供水工程,供水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有穩定的供水水源;有符合設計要求的供水設施;供水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在供水主管道和其他供水設施安全保護範圍內,禁止下列行為:挖坑、取土、挖沙、爆破;排放有毒有害物質;修建建築物、構築物;堆放垃圾、糞便。
3生活飲用水水質是如何分級的?
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分為二級,即一級水源水和二級水源水。一級水源水水質良好,地下水隻需消毒處理,地表水經簡易淨化處理(如過濾)、消毒後即可作生活飲用水。二級水源水的水質受輕度汙染,經常規淨化處理(如絮凝、沉澱、過濾、消毒等),其水質即可達到GB5749規定,可作生活飲用水。
如果水質超過二級標準限值的水源水,不宜作為生活飲用水的水源,若限於條件需加以利用時,應采用相應的淨化工藝進行處理。處理後的水質應符合GB5749規定,並取得省、市、自治區衛生廳(局)及主管部門批準才行。
專家提醒
長期飲用硬水會給人帶來哪些疾病?
水中鈣和鎂離子的總量少於30毫克/升為軟水,大於450毫克/升為硬水。飲用水的硬度在80~200毫克/升最為理想。長期飲用硬水會導致腎結石、心腦血管硬化、胃腸功能紊亂發病率升高,甚至會造成氟中毒。
4淨化水質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將淨水藥片放入水容器中,攪拌搖晃,靜置幾分鍾,即可飲用,亦可灌入壺中存儲備用。一般情況下,1片淨水藥片可對1升的水進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質較混濁可用2片淨水藥片進行消毒。
●利用漂白劑,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需淨化的水中,每升水滴入漂白劑3~4滴,水質混濁則加倍,搖晃均勻後,靜置30分鍾,即可飲用或備用。
5飲用水質量與健康有什麼關係?
水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飲用健康的水質可以提高自己的健康質量。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因飲用汙染水質對身體造成傷害的例子,如:我國部分地區的水質因為含氟量高而導致當地居民的牙齒受到損害,造成氟斑牙等狀況。
怎樣去除自來水中的漂白粉味?
可以在水龍頭上安裝一個小小的活性炭質的過濾器;也可以買一台家用小型反滲透淨水器;還可以用適量的明礬做預先處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桶或盆將水盛放一段時間,讓它慢慢沉澱。
6農村汙、廢水為什麼不能直接排放?
農村汙、廢水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有很多危害,直接排放,可造成水體中氮、硫、磷的含量增高,引起水體富營養化,嚴重破壞水環境,同時也影響人體健康。據統計,我國有80%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我國農村有近7億人的飲用水中大腸杆菌超標,1.7億人的飲用水受到有機汙染,而且農藥等化學物質的使用,致使許多地方的地下水已經不適合飲用,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7農村汙、廢水排放的要求是什麼?
根據汙水處理後不同的用途與去向執行不同的排放標準,汙水處理後排入地表水體時,汙水排放應按《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表1中一級B標準執行;用於農業灌溉時,應按《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執行;用於漁業用水時,應按《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執行;作其他用途時,還應符合相關標準。
農村汙水與城市汙水之間相比較,沒有或者少有工業汙水的介入,處理後的汙水可以滿足植物、作物生長的需要,滿足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水質可以用於農田灌溉。
8農村怎樣進行汙水處理?
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農村汙水處理技術有:人工濕地技術、穩定塘、一體化氧化溝技術、蚯蚓生態濾池技術、土壤毛細管滲濾淨化技術、沼氣池淨化技術等。為了使出水效果更好,還有很多組合技術。
通常在農村汙水處理量為1000噸/日以下。主要處理對象為生活汙水和糞尿汙水以及雜排水,把3種汙水集中起來進行汙水處理的工藝方法為厭氧過濾兩用型接觸曝氣方式。完整的工藝方式為:粗細格柵+沉沙曝氣除沙+厭氧攪拌+接觸曝氣+好氧曝氣+消毒放水。
案例卡片
農村分散式生活汙水處理示範工程
江蘇省環保廳在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建立了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示範工程。其中,在雪堰鎮雪東村,建成一套日處理汙水80噸的工程,采用“農戶汙水→接觸氧化→植物吸收塘→出水作綠化用水或排放”的工藝流程;在雪堰鎮雅浦村采用了“農戶汙水→預沉+簡易人工處理→土地處理→出水循環農灌用水或排放”的工藝流程,每天處理規模為45噸;在南山村因地製宜建成一套日處理汙水30噸的汙水處理裝置。這套裝置采用“農戶汙水→SBR(序列間歇式活性汙泥法)→植物吸收塘→達標排放”的工藝流程。
9太湖為什麼會暴發藍藻?
太湖藍藻的暴發,農業汙染是主因。太湖的汙染源主要有3個:
一是生活汙水的排放。一些生活汙水沒有經過有效處理,直接排放到太湖中。
二是工業汙染、工業排放。工業排放的過程中,也含有一定的氮、磷。
三是農業生產過程中所導致的一些汙染物。比如化肥,一些化肥的利用率不高,通過降水或其他方式流到太湖中;還有雞、鴨、鵝等比較大型的養殖場,養殖汙水沒有妥善處理。
以上這些都是造成太湖藍藻暴發的主要原因,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農業麵源汙染占有比重最大,其次是城市生活汙染,工業汙染占最小一部分。
10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對太湖進行生態修複?
一是建設環湖生態林和生態濕地。
二是加快構建多層次“清潔生態圈”。在入湖河流開辟“清水廊道”,清除和封堵入湖排汙口;在主要河道兩側和入湖口建設生態湖濱帶、前置庫等天然的生態屏障,建設親水河岸,增強“強力控源、水源涵養、生態修複、控製藻華、保護水源”的生態平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