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評述”
斯多亞這一派曆史長達500多年,經曆前中後三個階段,代表人物涉及各個階層,思想學說多有變化,然則貫徹始終的主題,一直是尋求如何使人類生活符合神靈的意誌和宇宙的內在秩序,最基本的信仰也一直是認為人應遵循自然和本性而生活。它的全部哲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邏輯學、自然哲學和倫理學,而這三部分中最為他們所重視的是倫理學,以此整個斯多亞派理論體係的中心目標也被認為就是為了製造一種適合奴隸主統治集團的道德學說,而研究邏輯學和自然哲學則被認為是作為研究倫理問題所必經的途徑。在希臘化和羅馬時期,戰亂和衰退是社會的主題,哲學家們的注意力不再集中於解決自然和社會的根本問題,探索宇宙萬物的本原,而紛紛追求個人的幸福,尋找擺脫痛苦的途徑。各派哲學的立足點往往在於指導人生的倫理學,斯多亞派正是典型之一。它的倫理學實際上是一種人在亂世混沌中安生立命的處世哲學,尋求回避和精神解脫,滲透著難以言表的無可奈何的情緒。斯多亞派的倫理學表現著一種“絕望”與“厭倦”以及“冷酷無情”。而晚期斯多亞派較之早期斯多亞派,在其倫理學中顯現更為濃厚的宿命論和禁欲主義成分,宗教神秘主義因素也更為嚴重。這種哲學十分符合當時奴隸主階級的需要,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在經曆了長期動蕩生活後要求安寧和避世的願望。
帝王奧勒留正是晚期斯多亞派的經典代表,是斯多亞派的末代掌門。在這一背景和身份之下來理解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或許能使得我們有更多的感悟和啟示。
奧勒留的倫理學實際上提倡的是一種神學目的論。把宗教神學作為他的全部學說的出發點。對他來說,神才是一切價值的源泉,才是宇宙的本性和所有存在的歸宿。信仰神性就是最高的善,人生的一切價值也就在於服從神的絕對意誌。而奧勒留所理解的哲學,跟所有的斯多亞人一樣,無非是一種神學。他宣稱,現實世界萬物流逝,卻隻有哲學才能給人提供支撐,提供一種反對一切空虛的消極事物的防禦。在這裏,他的學說在全部意義上也就是一種絕對主義。
奧勒留在神學的基礎上,宣揚悲觀主義的人生觀。萬物常流的觀念使得他由此得出悲觀主義的結論。塵世間的一切都是無足輕重的,現象處於普遍的流逝中,倘若我們的心靈去關注這些無常可滅的事物,把它看作或善或惡,那全然是違背本性的。因而,勿需以此來妨礙心靈的平靜,勿需對生活感到厭倦和失望,因為生活的本來麵目既是如此。這無非是為了使得他的臣民在麻痹的精神世界裏獲得安撫而無所反抗。
奧勒留的哲學還包含了“世界主義”的政治理想,亦即“世界是一個城邦”的國家學說,並強化了人作為“世界公民”的責任和義務。人人都遵循同樣的本性,遵從同一法律的政體,過自然的生活,四海之內皆兄弟,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具有完善德性的與宇宙秩序相統一的大家庭。既然人人都是世界的公民,那麼對這個世界人人都負有犧牲自我保全整體的責任和義務。他比愛比克泰德更強調個人對於自我義務與責任的履行,比起早前的斯多亞派,他更注重人的社會本質,主張人對國家、社會和同胞的義務。而寬容、仁愛、良心、同情和忍受則是世界城邦牢固構建的必要美德。從這一層麵出發,他又極力宣揚階級合作和階級和平,認為人在宇宙中各有位置,不管願意與否,都需要在理性力量的支配下彼此合作。奧勒留這位哲學王,在帝國利益麵前,似乎確有必要在理論上為其統治進行論證,他極力宣揚的世界城邦說,所指無非也就是羅馬這個絕對君主製國家,目的也無非是使得自己成為名正言順的神授權之下的統治王。極力尊崇的斯多亞學說,不過就是為了改善這個已經破碎而又沉重的羅馬世界,鞏固自我的統治地位。帶有濃烈的階級色彩和精神說教。
奧勒留身上的“柏拉圖化”特征是明顯的,他的思想朝著越來越折衷主義的方向演變。阿姆斯特朗曾經說過,“在馬可?奧勒留身上,斯多亞派的柏拉圖化在繼續。”此外,奧勒留的哲學似乎更加注意道德倫理原則的說教、傳播以及實際運用。而與所有的階級學說一樣,奧勒留同樣無法擺脫本身固有的矛盾。首先是自由意誌和宿命論的矛盾,這是貫穿古代直到今天的哲學的矛盾之一。在奧勒留的年代裏,他采用了他的方式進行了調和,按照神的命令生活,便是獲得了意誌自由,於是兩者達到了一致。那麼仍然不禁會有人想問,倘若神的安排貫徹了你的一生,服從成為全部的內容,而自由意誌又是在何種價值上才有它存在的意義?第二個矛盾便是奧勒留在宣稱互愛和合作的同時,卻在理論上論證了個人是不可能對任何他人為善或為惡的,因為唯有有德的意誌才是善,而有德的意誌僅僅隻能是心靈的退隱,全然無關於外界。
《沉思錄》展現給我們的奧勒留,在他的人生準則裏,世俗的一切將是毫無價值的,善惡標準全然不在於此。而另一方麵,作為帝國之王,他的責任卻仍然要使非洲的糧船按時到達羅馬,仍然要采取措施來救濟饑餓所造成的苦難,仍然要使臣民不能起來反抗,仍然要極力維護統治皇權,仍然要使野蠻的敵人不能入境……,那麼,我們顯然明白了,在這樣的時候,奧勒留將又突然奇怪地接受起了世俗的一切標準——而暫時地也許是或者似乎是極不情願地拋開了那神聖的至高的境界裏的完滿了……
然而盡管如此種種,奧勒留的思想和學說依然閃爍著明亮的色彩。他的睿智的思維和激情的火花給予他的後繼之人幾多全新的精神和暢遐的沉思,更是給予哲人們積極的啟示和思想萌生的養分。在他的學說裏,我們看得到正義和仁愛、平等和博大、寬容和節製、同情和溫和;在他的幸福人生裏,我們看得到德性的至高位置,並將精神的追求、心靈的淨化、理性的崇尚作為和諧人生的要素。丟開他的階級情愫和悲觀情調,我們有理由認同,他的德性和理性終將指引現代社會中的我們實現有價值的至善人生。
(胡弋弋)
參考文獻
[1]〔古羅馬〕奧勒留。沉思錄[M]。何懷宏譯。北京:三聯書店,2002年。
[2]周輔成。西方著名倫理學家評傳[C]。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3]〔英〕羅素。西方哲學史(上)[M]。何兆武、李約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
[4]E。Zeller。The Stoics, Epicureans, and Sceptics。[M]。trans。by J。Reichel。London:Longman, Green and Co。,1870.
[5]〔德〕文德爾班。哲學史教程。[M]。羅仁達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年。
[6]羅國傑、宋希仁。西方倫理思想史(上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年。
[7]範明生。晚期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神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