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VCD機的技術基礎

一、概述VCD(Video CD)即數字小型視頻光盤。VCD視盤機是由Video(視頻)技術、CD(小型光盤或激光唱盤)技術,以及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相結合而研製成功的新型聲像設備,一般稱為小型激光影碟機,簡稱VCD機。

家用錄音機和錄像機的聲音和圖像質量都較差,這是因為受模擬信號處理方式的限製,聲音的頻帶窄,信噪比和動態範圍都較小,圖像的清晰度和信噪比則更低,雖經多年努力改進,效果仍然很差。為了不斷提高聲像設備的聲音和圖像質量,有必要采用數字信號處理方式發展聲像技術。PCM(脈衝調製)錄音機和CD唱機已明顯地反映了數字音頻的優越性,而VCD和DVD(高密度數字視頻光盤)則更充分地表現了數字視頻的優越性。

光盤技術問世於70年代。光盤技術即光記錄技術。光盤是用聚焦的激光束記錄和重放信號的圓盤狀媒體。1980年製成了激光視盤即LD(Laser Disc)。激光視盤是利用聚焦激光從內圈到外圈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將圖像信號和伴音信號刻錄在直徑為30cm的塑料圓盤上,而利用聚焦激光從該視盤上將圖像信號和伴音信號重放出來的設備即稱為激光視盤播放機,簡稱LD播放機,或稱為激光影碟機。這類光盤對視頻和音頻信號均采用模擬方式,即利用調頻(FM)技術將視頻和音頻信號經調製後刻製在光盤上。重放時由激光頭拾取信號,經對應的帶通濾波器和FM解調器處理後還原成視頻信號和音頻信號,其中包含的數字音頻信號(EFM信號)是為了使LD播放機兼容CD而增補進去的。由於LD播放機特別是LD光盤價格較高,因而較難廣泛流行。

80年代初,研製成功了激光唱盤和激光唱機,這就是CD方式。CD是Compact Disc的縮寫,其中C是小型的意思,因光盤的直徑隻有12cm,而LD光盤直徑為30cm。CD方式的全稱是CD—DA,DA是Digital Audio的縮寫,即數字音頻之意。由此可見,CD方式是數字音頻的光盤技術,而LD則是模擬信號的光盤技術。CD唱機具有數字音響技術帶來的高音頻質量,其頻率特性寬,信噪比高,動態範圍大,並且光盤小,播放時間長,使用無磨損,特別是售價便宜,因而很快得到普及。隨著VCD技術的發展,目前CD唱機已被VCD視盤機所取代。

菲利浦、索尼和鬆下四家公司於1993年8月共同製訂了VCD規格。VCD即小型激光視盤之意,它是由CD方式發展麗來的一種激光視盤格式,它不但可用於卡拉0K,還能用於影片、教育以及信息傳遞。VCD視盤機可重放出一路全活動圖像信號和一對(L、R)數字立體聲信號或雙語言單聲遭信號。VCD技術是CD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原來生產CD光盤的工廠很容易繼續生產VCD光盤,而原來生產CD唱機的工廠隻要在CD唱機中增加一個解碼器和一個視頻編碼器即能生產出VCD視盤機。由於VCD光盤節目源豐富且便宜,VCD視盤機價格也較低,因而從1996年起在國內很快形成了消費高潮,LD和CD則很快從市場中消失。

從1995年起,VCD視盤機即在我國市場中逐步暢銷。日本各大公司以及韓國的金星、現代和三星等公司生產的大批量VCD視盤機進入我國市場。由最國內CD光盤和CD唱機的生產已有一定基礎,轉而生產VCD視盤機並不複雜,l因而國產VCD產品也大量出現,特別是國產VCD機品種繁多且價格低廉,所以很快占領了市場,擠走了進El貨。1996年國內VCD機產量為200多萬台,1997年國產VCD機產量已達到1000萬台,1998年國產VCD機產量則已突破2000萬台,與此同時,VCD技術也得到了很快的發展。

DVD即數字視頻光盤,是Digital Video Disc的縮寫。在開發DVD方麵,世界上存在兩大集團。一方以索尼、菲利浦為首,另一方以東芝為首,雙方分別確定了自己的設計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