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麵對著薛東仙,蘇幕遮的好脾氣就更加的好了。所以才能這麼有耐心的將一句話六個字,其實隻有四個字,顛過來倒過去,給薛東仙講解,確保薛東仙知道這幾個字的意思理解透了,才讓薛東仙對著這幾個字,拿了張廢報紙瞎劃拉,順便糾正薛東仙的握筆姿勢。這回薛東仙對著字帖,寫出來的字兒,大致還是沒什麼大錯,起碼是個方塊,至於是個實心方塊還是空心方塊,就不是小東仙能控製的了的。
蘇幕遮“嘿嘿”一笑,手包裹著薛東仙的小手,拿起毛筆,“你看著我是怎麼寫的。”蘇幕遮早已形成自己的,但也幹過大量臨摹前人字帖的事兒,加上自己最早練習的也是這本《道德經》,很是熟悉,所以包裹著薛東仙的手,寫出來字兒,卻依舊跟字帖上一模一樣。“毛筆筆尖書軟的,所以提筆寫字一定要把握好力度,不然一筆輕,一筆重,寫出來的筆畫就會一筆細一筆粗。你再試試。”
薛東仙聽話的握住筆,隻不過被蘇幕遮說要控製好力度,就顯得想個機器娃娃,蘇幕遮又揉揉薛東仙的頭發,“放鬆,手腕放鬆。”
終於調整了好一會兒,薛東仙終於寫出了第一個字兒而不是墨塊。蘇幕遮又開始教她“道”字兒上的兩點,“寫字講究順序,按著筆畫順序寫出來的字兒,自然就好看,所以咱們按著筆畫順序來看這個‘道’字是怎麼寫的。首先是這兩個點。”說著蘇幕遮自己寫了個“道”字,圈住了“道”中“首”的兩個點。然後又單獨在一旁寫下了這兩個點。
“左邊這個點,得要輕放重寫往上提。”說著用手握著薛東仙的小手,寫了三遍這個點,好讓薛東仙看的仔細,然後放開,讓薛東仙自己試著寫寫。蘇幕遮就這樣將一個“道”字完全拆開了沒一筆一劃,給薛東仙演示,再讓她自己去揣摩。書法宗師王羲之提出“永字八法”,他認為一個“永”字,包含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畫和架子結構的訣竅,都體現在這“永”字上了。但是“道”字,由於筆畫多,也同樣包涵了完整的筆畫。對於孩子而言,手上的力度不穩,寫出來的字兒,還無法估計到字架架構,而是應該先將基礎的每一筆一劃寫好,再去調整間架結構。
蘇幕遮示範,薛東仙練習,等到蘇幕遮差不多該回學校的時間時,薛東仙已經能基本上寫出一個一筆一劃極為規範的“道”了,字的間架結構,由於是對著字帖臨摹,也沒有大的問題。這讓過來觀看薛姨不住讚賞。薛東仙卻抓住蘇幕遮的褲管,躲在蘇幕遮身後,對著薛姨做了個鬼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