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巴菲特個人是這樣,而且企業主管飛行公司的所有客戶也都從中受益匪淺。因為該公司的網點遍布美國各地,能夠提供其他同行無法提供的服務。客戶隻要提前5個小時通知該公司需要用飛機,該公司就可以在整個美國指定的5500個機場為你安排好飛機,這種方便程度與打電話叫出租車有得一比。
當然不僅僅是服務網點多,更在於該公司是全球領導品牌,規模龐大,可以為客戶提供各種各樣的飛機型號,從波音、灣流、獵鷹(Falcon)、塞斯納(Cessna)到雷神,可謂應有盡有。巴菲特把它比喻成像一位醫生,可以根據病人的特殊情況量身定做、提供個性處方,而不是從頭到腳隻能提供同一副狗皮膏藥。
所有這些,除了可以滿足客戶需要外,更可以大幅度降低飛機停在地麵上的待機時間。而相比之下,其他兩家同行因為是飛機製造商,它們隻能提供自己生產的飛機型號,就不具備上述優勢了。
事實就是如此。企業主管飛行公司的許多客戶都會同時選擇不同種類的飛機類型,用來應付不同場合的飛行需要。例如,一個客戶如果購買了三種不同飛機各十六分之一的所有權,相當於每年各50個小時的飛行時間,實際上就意味著他隻要花上一筆數目不大的錢就能享受到擁有“飛機群”一樣的飛行待遇。
正因如此,企業主管飛行公司的客戶中不但有個人、小型企業,還有不少大型企業。這些大企業深深知道,雖然自己已經擁有單獨的飛機群,可是在業務繁忙時仍然可能會感到緊張。而現在他們購買了企業主管飛行公司的業務後,就能彌補業務繁忙時機隊調度不過來的不足,並且為此節省一大筆開支。
巴菲特介紹說,1997年企業主管飛行公司的市場份額是31%,展望未來它的業務發展潛力很大。一旦有更多企業和個人意識到隻要花費一部分錢就能擁有一架飛機的幾分之一(實際上大多數人並不需要也沒有能力購買一整架飛機,充其量他們需要的隻是一架飛機的幾分之一),那麼該公司的業務就會以爆炸性速度增長。
從中容易看出,企業主管飛行公司的業務雖然比較陌生,大多數人僅僅聽名詞恐怕還不知道該公司究竟是幹什麼的,但巴菲特聽了介紹後覺得該公司的業務其實非常簡單,關鍵的問題是開展這樣的業務資金投入巨大,而這對伯克希爾公司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
[啟示錄]
雖然任何事情都是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但如果你怎麼也聽不懂某件事其中的風險就可想而知了。巴菲特投資股票強調“聽得懂”表明了一個簡單道理:隻有你能夠理解的東西才可能作出正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