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可口可樂公司在經營戰略中提出不再對停滯不前的業務感興趣,之後賣掉了葡萄酒公司,股東權益資本收益率保持在20%以上,1988年甚至達到31.8%。正是在此背景下,伯克希爾公司開始大舉買入可口可樂公司股票。
二是股東收益
股東收益是巴菲特自己創立的指標,指“公司利潤+折舊+攤銷-資本性支出-其他需要增加的營運資本”。
雖然這個指標不能為價值分析提供精確數據,但是他認為“寧可接受模糊的真理,也不要精確的錯誤”(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的話),這一指標尤其在分析通貨膨脹情況下非常有用。例如經他計算,1973年可口可樂公司的股東收益為1.52億美元,1980年為2.62億美元,年平均增長速度高達8%;1988年為8.28億美元,年平均增長速度高達17.8%。
三是致力於尋求經營利潤高的投資對象
經營利潤高當然就表明該公司的獲利能力強,在這方麵巴菲特特別看重該公司能否大刀闊斧地降低成本,認為這才是問題關鍵。
例如,1980年可口可樂公司的稅前利潤率不到12%,並且連續5年出現下跌,遠遠低於1973年的18%。而當該公司經營利潤率超過前期高點達到19%時,巴菲特果斷地開始買入可口可樂公司股票。
在壓縮成本方麵,伯克希爾公司本身就是一個典型。該公司的費用開支僅僅隻有經營利潤的1%,而同樣獲利能力的公司則在10%左右。
四是對公司產生的每1元留存收益要能至少產生1元市場價值
這就是說,該股票市場價值的增量不能低於留存收益。以華盛頓郵報公司為例,該公司1973年到1992年間一共為股東創造17.55億美元利潤,其中分配給股東2.99億美元,公司保留了14.56億美元用於再投資。而該公司的市場價值1973年為0.8億美元,1992年則達到27.1億美元,增加了26.3億美元。從這20年間看,該公司每1美元留存收益為股東創造了1.81美元的市場價值,大大超過了巴菲特的標準,難怪他每年都要為華盛頓郵報公司大唱讚歌了。
[啟示錄]
在考察股票投資價值時,股東權益報酬率高低是一個重要指標,它比每股收益更有用。並且需要注意的是,隻有在沒有負債或負債很少的情況下,這種高報酬率才是真實可靠、經得起經濟衰退考驗的。
§§25 業務簡單,不屬於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