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眼睛尋找真正偉大的企業(2 / 2)

那麼,巴菲特是怎樣來尋找這種優秀企業的呢?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8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把上市公司分為三大類型:偉大的公司、優秀的公司、糟糕的公司。

所謂偉大的公司是,這些企業能夠支付非常可觀的利息,而且這些利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加;所謂優秀的公司是,如果你不斷增加存款,利息也會很具有吸引力;所謂糟糕的公司是,利息不但令人失望,而且還要不斷掏錢來維持這種少得可憐的回報。

在這裏,巴菲特對這三種類型上市公司的定義比較書麵化,但通過他的舉例讀者可以看得很清楚。

在巴菲特心目中,偉大的公司的典型代表是喜詩糖果公司。雖然喜詩糖果公司所在的巧克力行業不怎麼樣,甚至可以說非常令人掃興,但巴菲特是這樣來看的:伯克希爾公司1972年投資2500萬美元收購喜詩糖果公司,後來又投入3200萬美元再投資,而當時它的稅前收入還不到500萬美元。30多年過去後,如今該公司的稅前收入已經高達13.5億美元。這些收入的全部除了原來投入的部分外,又源源不斷地反饋給伯克希爾公司重新購並企業,成為巴菲特的“提款機”。不要說巴菲特,就是換了其他任何人也都會認為這是一家“偉大的公司”的。

巴菲特心目中優秀公司的典型案例是國際飛安公司,1996年伯克希爾公司收購該公司時,它的稅前年收入是1.11億美元,固定資產淨投資5.7億美元,而2007年末的稅前收入是2.70億美元,資產折舊9.23億美元,資本支出16.35億美元。換句話說,雖然在這11年間伯克希爾公司通過追加投入5.09億美元年利潤增加了1.59億美元,但與喜詩糖果公司相比就差遠了,所以不能稱之為“偉大”,隻能說是“優秀”。

巴菲特心目中糟糕的公司類型是像航空公司那種發展很快、投入資金更多、利潤卻少得可憐卻根本沒有錢賺的企業。

當然,比糟糕的公司更糟糕的是虧本買賣。例如伯克希爾公司1993年用自己總股本1.6%的比例購買了德克斯特鞋業公司(Dexter),後來證明這是一家爛公司。讓巴菲特十分痛心的是,這1.6%在當時值4.33億美元,放在現在已經值2200億美元,巴菲特虧損大了去了。

[啟示錄]

投資股票就是投資這家企業的一部分,所以股票質地好壞是最重要的。要擦亮眼睛尋找最偉大的公司,隻要價格合理就可以買下。如果買到的是德克斯特鞋業這樣的爛股票,那就會賠了夫人又折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