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製浮存金成本是一項藝術(2 / 2)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2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輕鬆地說,經曆了2001年浮存金的高成本,2002年伯克希爾公司的浮存金使用成本就降低到了1%,這種感覺真好。

究其原因在於,當年通用再保險公司和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的汽車保險業務大放異彩,並且國家產險公司的承保紀律也得到了有效恢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從數量上看,當年伯克希爾公司的保險浮存金大幅度增加了57億美元,增加到412億美元。

他特別點名通用再保險公司的詹·阿傑(Ajit Jain)領導得好,這是伯克希爾公司“浮存金成本之所以能夠壓得這麼低的主要原因”。他眉飛色舞地說,如果2002年伯克希爾公司要評選年度風雲人物,那一定是詹·阿傑,而且還要刊登他的彩色照片。回顧1986年至2002年,詹·阿傑一共為伯克希爾公司貢獻了134億美元浮存金,這是其他保險公司從來沒有創造過的業績。

要知道,通用再保險公司的全體員工加起來也不過隻有20人,更不用說該公司在為伯克希爾公司提供保險浮存金的同時,本身還在創造業績了呢!例如,通用再保險公司2002年的承保利潤高達5.34億美元,這是在承擔了過去4.28億美元再保險損失之後得到的業績。與同行相比,這個業績把已經發生損失但尚未履行完畢的義務也通通包括進去了。

附帶說明的是,在保險公司,一件理賠案的處理往往要拖延很長時間,所以這種情況是常事。舉例說,1980年發生在美國的一場職業災害保險理賠案到2005年還沒有理賠結束。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既可以選擇一次性賠償,也可以選擇按月支付終生理賠金,而後者的代價往往較低。更何況,這筆保險浮存金又可以為巴菲特所用,投資在其他領域獲取高額回報,就更顯得合算了。

巴菲特的意思是說,通用再保險公司與其他保險公司相比,成本扣除得更完全、徹底,這樣的業績是實實在在的。

退一步說,即使從伯克希爾公司其他規模較小的保險業務看,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

例如同樣是在2002年,它們合計提供的浮存金就比上年增加了38%,並且當年獲得的承保利潤高達3200萬美元,相當於保費收入的4.5%。如果把它們從整體上當作一家保險公司看,仍然要算是整個美國最好的保險公司之一。

[啟示錄]

浮存金是個好東西,但隻有真正控製住成本才會變得有價值,保險浮存金的使用成本如果過高就會得不償失。在這方麵,明星經理人詹·阿傑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沒,這也是其他同行無法複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