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這種類型的公司被購並後開始時的負債率都很高,可喜的是該公司的運營非常穩健,等所有負債還清之後,公司的價值就會立刻顯現出來。也正因如此,LBO這時候要把自己手上的股權賣掉。這樣鮑勃·海德曼就必須尋找新的買家,這時候他自然就想到了巴菲特。
鮑勃·海德曼後來回憶說,他一共和巴菲特通過幾封信。當巴菲特確信費切海默兄弟公司完全符合他的收購條件,並確認當年該公司年報出台後,巴菲特約他在奧瑪哈進行一次麵對麵的交談。
在這次交談中,除了他們兩人外,還有查理·芒格和律師在座。查理·芒格問他,你過去感到最不滿意的事情是什麼?鮑勃·海德曼老老實實地說,我真的什麼也想不起來,我想應該是在送貨的時候曾經出現過一些差錯吧。
交談結束後,巴菲特對鮑勃·海德曼非常滿意。他說,我看得出來,鮑勃·海德曼對每一位囚犯的服裝尺寸大小一清二楚,並且這家公司極其具有競爭力;遺憾的是公司規模太小了,收購該公司所投入的資金還不到伯克希爾公司資產淨值的2%,有點不過癮。不過還好,該公司當時在全國擁有50多家銷售網點,能夠確保為伯克希爾公司提供穩定的現金流,而且現金流還能逐步增加。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86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事實上,費切海默兄弟公司正是我們想要買的公司類型:它有悠久的曆史,有才能的管理人員,品格高尚,樂於工作,並且願意與我們一起分享公司經營所帶來的利益。所以,我們很快就決定以4600多萬美元買下該公司84%的股權,這與我們當初買下內布拉斯加家具中心的情況很類似。”
巴菲特對費切海默兄弟公司的經營管理和公司管理層非常滿意。1986年,他把該公司和水牛城日報、科比真空吸塵器公司、內布拉斯加家具中心、斯科特·費策公司、喜詩糖果公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並稱為伯克希爾公司的“7個聖徒”。他說,如果大家從曆史投資成本角度看會發現,它們的投資報酬率實在非常驚人——它們沒有負債,可是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卻高達67%。
具體到費切海默兄弟公司來說,該公司1988年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購並案。出於信任,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看也沒看方案就同意了這項交易。巴菲特自豪地說,很少有公司管理層能夠得到他如此這般的信任,即使全球500強企業的公司管理層也未必能做到。
[啟示錄]
巴菲特認為,收購企業最重要的是考察該公司的競爭能力和優勢,公司管理層的能力和水平如何,至於信息來源方式並不重要。如果有企業敢於毛遂自薦,至少說明它底氣足,洽談起來也更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