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介紹說,如果要評估套利活動是否有利可圖,就必須回答4個問題:一是已經公布的事件變成現實的可能性有多大?二是你投入的資金需要占用多長時間?三是發生喜出望外的事情概率有多少?四是由於反壟斷法或財務狀況出現意外導致購並案半途而廢的機率有多少?他認為,這個過程是非常複雜的,並不是普通投資者都能掌握的。換句話說,這其中潛伏著巨大風險。
他舉例說,美國政府為了擴大國家公園範圍,1978年決定對一家從事印刷和森林產品的Arcata公司征用10700公頃紅木林,為此分期付款給該公司9790萬美元的征地費用。而Arcata公司則認為這筆款項太少,並且對分期付款所適用的銀行利率有不同意見。
就在這時候,該公司董事會於1981年9月28日通過了把公司賣給美國最大的信托公司KKR公司的決定。而這時候對於KKP公司來說,由於對方是一家有高度爭議的公司,買下它無疑具有許多不確定性。無論前者的那樁懸案最終結果如何都是如此。為此,KKP公司決定支付給Arcata公司的費用在原來每股37美元的基礎上,再加上美國政府額外賠償款的三分之二,作一次性了結。在這樁並購案中,風險最大的是KKP公司能否及時籌集到這筆款項,以及Arcata公司反悔怎麼辦、那塊紅木林的的價值到底有多少?
在這種情況下,巴菲特從1981年9月開始以每股33.5美元的價格買入Arcata股票,兩個月內一共買了40萬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5%。1982年1月,該公司第一次對外公布每股價值37美元,這樣折算下來巴菲特的年投資回報率是40%,其中不包括將來可以得到多少紅木林的賠償損失在內。
1981年12月,該公司宣布交易可能會延後,巴菲特由此決定再以每股38美元的價格繼續買入65.5萬股該股票,約占股權的7%。
1982年2月25日,融資銀行鑒於當時的房地產業不景氣,並且對Arcata公司的發展前景也有擔憂,所以KKP公司於3月12日宣布原來的約定無效,並將報價砍至每股33.5美元,兩天後又調整為35美元。不料,Arcata公司董事會於3月15日拒絕了這項提議,並且接受並迅速通過了另一家集團以每股37.5美元再加紅木林一半的收益的決定,隨即於6月4日收到了現金。
在這前前後後6個月的曆經波折中,巴菲特總投資2290萬美元,最後收回2460萬美元,現到手的年投資回報率是15%。
[啟示錄]
股票套利屬於短期投機,在它伴隨著諸多風險的同時其投機獲利往往頗高。完全可以說這是一項高難度動作,需要有高超的技巧。幸好的是巴菲特在這其中每次運氣似乎都不錯,每次都是有驚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