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聰明的投資者》學聰明(2 / 2)

接著上麵的話題,按理說,如此這般的師生關係,巴菲特大學畢業後應該在格雷厄姆的公司裏工作、共創美好明天才是。巴菲特的內心也這樣想,為此他甚至開出了自己不領工資的條件。

巴菲特想,格雷厄姆最注重價值投資,如果自己提出無償勞動,那麼從價值投資角度看,老師就沒有理由不答應他留下來工作了。可是他沒想到,格雷厄姆依然拒絕了他的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巴菲特不得不回到家鄉奧瑪哈,在他父親的經紀公司裏工作一段時間。難能可貴是,巴菲特在此期間並沒有放棄和格雷厄姆的熱線聯係。

在巴菲特的一再懇求下,格雷厄姆於1954年終於同意巴菲特進入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的要求,這讓巴菲特欣喜若狂,因為他終於可以在老師身旁實踐他所理解的價值投資了。不過,一段時間過去後兩人就經常為一些投資決策爭吵,巴菲特最終不得不離開格雷厄姆。

爭吵的起因主要是格雷厄姆身上的一些固有缺點引起的。格雷厄姆喜歡從數學標準以及他認為那些可以看得見的數字去進行推測;而巴菲特更主張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唯書、不唯上。這樣就導致了矛盾的發生,最終不得不分道揚鑣。

有一次,有位證券經紀人告訴巴菲特說,有隻名叫家庭保護的保險股很不錯,當時的股價是15美元。由於這隻股票沒有知名度,基本上沒有什麼公開資料,所以很難對它進行價值評估。可是這事難不倒巴菲特,他馬上去這家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州政府保險辦公室收集數據,結果證明這隻股票絕對值得投資。

當巴菲特興致勃勃地把這些資料提供給格雷厄姆時,格雷厄姆很不以為然,並且在征求合夥人傑裏·紐曼的意見後否決了巴菲特的提議。

胳膊扭不過大腿。巴菲特沒辦法,隻好自己買了一些該股票聊以自慰。沒過多久,該股票的價格就上漲到370美元。

另外有一次,巴菲特發現新貝德福德聯合鐵道股的價格為45美元,可是該公司的每股現金就高達120美元,這簡直讓他不敢相信。當他把這一發現報告給格雷厄姆時又遭到了拒絕。於是,巴菲特不得不故伎重演,自己買進一些,同時對老師充滿了失望。

毫無疑問,巴菲特從《聰明的投資者》中學到了聰明的投資方法,但同時又完全摒棄了格雷厄姆那種過於保守、死搬教條的做法。這種不屈不撓、充滿自信的投資態度,是他比格雷厄姆高明的地方。

[啟示錄]

格雷厄姆的投資態度過於保守,喜歡用數學公式作推斷。作為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巴菲特並沒有放棄觀點盲目服從,而是據理力爭,表現出某種絕對自信,這正是巴菲特成為“聰明”投資者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