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領他拜見華爾街大亨(2 / 2)

他平時喜歡打籃球,利用打籃球的間隙去拿《華爾街時報》,並且一有空就讀。他的初中同學回憶說,巴菲特那時候經常和同學一起打籃球,可是打了一會籃球後他就會去旁邊看《華爾街時報》,然後再打籃球。同學們對他的這種習慣早就習以為常了,所以也不管他,隻是在一旁說:“看看,這就是沃倫。”

與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巴菲特10多歲時就認定自己這輩子要吃證券投資這碗飯了。

巴菲特家裏有這樣一個傳統:他的父親在每個孩子10歲時都會帶他們去美國東海岸旅行一次,把它當作孩子們一生中的重大事件。

在父親征求巴菲特的意見去哪裏旅行時,巴菲特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明確告訴父親想去3個地方:斯科特郵票錢幣公司、萊昂納爾火車模型公司、紐約股票交易所。請特別注意這最後一個地方。

父親滿足了巴菲特的要求,帶他一起拜訪了當時華爾街上最有聲望的高盛投資銀行高級合夥人、也是華爾街上規模最大的股票經紀公司負責人西德尼·溫伯格。能夠拜訪到這樣一位與美國總統林肯直接交往的大人物,巴菲特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這時候的他10歲。

巴菲特12歲前徹底迷上了股票,當時他正在華盛頓就讀艾麗絲·迪爾初中。他雖然明白獲取知識和智慧的重要性,但顯然不想通過在炎炎烈日下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來實現這一目標,甚至完全可以說他根本就不喜歡勞動,隻喜歡讀書。

在差不多同一時間,送報成了巴菲特的全部課餘生活。巴菲特為什麼要去送報呢?2003年5月他在接受《鏡報》記者采訪時說:“我想得到足夠的金錢,這樣,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當時,他把自己投遞報紙所賺的錢全部放在一個抽屜裏,每個月大概有175美元進賬,全家人都不去動他這個抽屜。

令人佩服的是,巴菲特會同時保持5份報紙的投遞線路,並且另外還有4份報紙的投遞線路留作備用。如果有客戶取消訂報了,他就會從後備投遞線路中啟用一條顧客訂報數量最多的線路,以提高投遞效率。後來,他又增加了一條專門投遞雜誌的線路。不但如此,巴菲特還會保留每一位顧客的訂單,以便訂閱期滿後主動詢問顧客要不要續訂。

所有這些,都顯示出巴菲特具有不凡的商業頭腦。

[啟示錄]

巴菲特的商業頭腦固然有家族遺傳,但與周圍環境尤其是父親對他的刻意栽培分不開,道理很簡單: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他10歲時有機會拜訪西德尼·溫伯格並得到後者肯定,從中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2 從格雷厄姆身上得到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