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美國股市進入狂熱階段,父親於1927年在聯合州立銀行當上了股票經紀人。可是好景不長,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的股市暴跌,當天就跌去相當於美國政府全年財政預算4倍的市值(140億美元),全年更是跌掉相當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全部耗費(300億美元)。
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出生了,比預產期提前了5個星期。股市暴跌使得父親沒有了收入,他嚇得不敢給那些遭受損失的人打電話,不得不把自己整天關在家裏。後來他提出想去父親(巴菲特的爺爺)開的雜貨店裏打工,謀一份微薄的工資,可是得到的答複是這時候的雜貨店也已經沒生意了。1931年8月15日,巴菲特還不到1周歲時父親所在的銀行破產倒閉,全家頓時失去唯一的生活來源。
走投無路之際,父親和另外兩個人一起創辦了一家合夥型股票經紀公司巴菲特·斯克萊尼卡公司。想想也是,當時已經沒人買股票了還開股票經紀公司幹什麼呢?可是沒辦法,一家四口人總不能餓肚子呀!
有道是柳暗花明。父親的公司一開始都是做熟人生意,為了對他們的投資負責,所投資的都是一些安全性非常高的股票,如公用事業股和市政債券等,結果第一個月就賺了400美元,真是大喜過望呀。緊接著公司依然堅持這條原則,就這樣生意越做越大,全家過上了比當時大多數中產階級更滋潤的日子。
巴菲特稍大一些時,經常被父親叫著幫助張貼股市信息,潛移默化中對股市交易和行情有了一些熏陶。尤其是20世紀30年代末,華爾街富翁製造廠的聲譽受一係列事件影響,也影響到父母對巴菲特的教育方式。當時的巴菲特還不到10歲,家庭條件又變得十分拮據起來。
1942年,父親贏得了國會競選,1943年7月全家搬到美國首都華盛頓。巴菲特利用課餘時間送報紙,每天要送500份報紙,主要是把《華盛頓郵報》和《時代先驅者報》遞送給公寓大樓內的住戶。
巴菲特的父親1963年在遺囑中說:“我沒有為我的兒子沃倫做任何更多的準備,不是因為我不愛他,而是因為憑借他自身的頭銜他就有大量的資產。更進一步的原因,他曾建議我說,他不希望和別人得到一樣多的財產,並要求我不要為他的將來做更多的安排和打算。”
巴菲特的父親於1964年去世,留下的遺產總值是56.33萬美元,其中33.47萬美元投資在巴菲特的合夥企業裏。也就是說,巴菲特除了從父親那裏得到幾件私人財產外,幾乎沒有得到任何遺產。
[啟示錄]
每個人都有他特定的家族遺傳和生活環境,這是不可否認的。這種環境對他的一生會產生重大影響,有時候甚至是決定性影響。巴菲特出生在一個商人兼證券經紀人之家,從小就有商業頭腦是很自然的。